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话说陶瓷-景德镇陶瓷历史
>>
正文内容
工农街:日渐消失的风景
作者:景德镇日报:甘牧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1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在我市太白园附近,有一条长长的巷子——工农街。虽说它的名字里有个“街”字,但实际上这里是一条里弄。秋日的一个下午,记者走进了这条幽深的老弄。据《景德镇市地名志》记载,工农街北起曙光路25号,南至太白园路,长380 米、宽2 米,水泥路面。明末,弄口建有城隍庙,人们遂以庙名作地名,居民多菜农。路边开有几家小商店,俗称小港嘴街上。建国后,红星瓷厂、陶瓷销售公司、昌盛瓷厂、陶瓷供应处汽车队陆续在此建房,工人住户增多。1973 年将油榨街、十字街的部分合并,取工农结合之意,命名为工农街。
走进弄里,记者看到许多老房屋已经被新房所代替,一些房屋的上部向路中间延伸,遮住了弄堂上方的天空,使得弄子里的一些路段显得有些昏暗。正值傍晚时分,虽然太阳已经下山,但白天的炎热还没有完全散去。弄里的许多小孩子在不太宽敞的路面上追逐嬉戏,给这条弄增添了几分生气。一些老人手里拿着扇子坐在屋前,一边看着来往的行人,一边与邻居悠闲地聊天。
百年老建筑
14 号是记者在这条弄里见到为数不多的老建筑之一。院子的路面仍然铺着以前常见的青石板,石板的边缘已被磨圆,这是岁月在它上面留下的印记。一些植物从石板间的缝隙里钻出来。青石板路旁还有几个花盆和脸盆,里面开满了月月红、喇叭花和其它一些花儿,姹紫嫣红的花朵给这个古老的小院平添了几分生机。老屋外面的门罩上,许多雕刻已经模糊不清了,门罩的顶部也失去了往日的面貌,长出了不少杂草。只有上面残存的一些花纹和雕刻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栋房屋以前的气势和主人曾经的煊赫。
踏着青石板走进老屋,记者看到这间老屋里光线比较暗,屋内还有一个天井。记者在客厅里见到了一位老人。这位名叫方荷花的老人告诉记者,她在这里居住了30 多年。以前这里是小港嘴大队的房屋,她刚搬过来时这里一共住了6 户人家,但后来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改善了,许多原本居住在此的人们陆续地搬离了这里,现在这间大屋里只有两户人家住了。由于时间太久的原因,每当遇到大雨时这间房屋许多地方都会漏雨,给他们这些住户带来了一些不便。不过对于这栋老房屋的历史,老人表示并不太清楚。在这间老屋里,记者看到房梁上依然有许多精美的雕刻,虽然经过岁月的流逝,有些地方落满了厚厚的灰尘,但许多木雕依旧清晰可见。
据对我市文物建筑有很深研究的白光华老师介绍,工农街14 号这栋老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该民居为典型的油商住宅,其产业先后计有“大肇、大兴”二座油坊和“恒兴”油店、“强兴堂”药店及农村土地房产。该建筑墙壁有青石雕刻“王慎德堂光绪二十年造”纪年碑,前后有天井,两侧设房。前院南侧与榨油坊相同。其构架采用穿斗抬樑结构。穿堂上部为骑马楼,近天井处用轩顶,独具特色。装修极为华丽,额枋、穿枋、斜撑、雀替雕刻精美,均为鎏金。雕刻有麒麟、梅花鹿、山水楼台等,栩栩如生。门罩青砖雕刻,有象头、宝瓶、鲤鱼跳龙门等内容。整个建筑群虽先后建成但通过外墙连成一体,合中有分,分中有合,集居家、油坊为一体,保存较好。从建筑特征上看既体现出主人的富足,又表达出主人祈求平安富贵和跻身上流的愿望,对研究景德镇清末至民国人们的日常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价值。
被砸断的牌坊
随着暮色的降临,弄里的不少住户都陆续开始吃晚饭了。端着碗在自家门口吃饭的吴锦珠老人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曾经有过一个庙,还有过合作社,出售各种各样的商品。这条路以前是用一块块很长的石板铺成的,但是现在已经全部铺成了水泥路面。
吕中华是在工农街出生、长大的老人。虽然他现在已不在此居住,但记者提到工农街过去的景象时,老人记忆犹新。他用手指着位于曙光路旁的弄口处一片被围墙围起来的空地告诉记者,那里就是当时的神王庙(音),用来演戏的。在弄口的另一侧,是当时的小港嘴合作社,主要是销售一些日用品、副食品等。在他记事的时候,从位于曙光路的那个弄口往弄里走上六七十米左右,就有两根很粗的石柱,是用红色石头加工成的。再往里走上大概20 米左右,还有一处青石牌坊,上面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和图案。“这座牌坊的石板至少有10 厘米厚,但是它在‘文化大革命’时就被毁掉了,当时我们都在场,看着它被砸掉的。”提到那个青石牌坊,老人的言语间流露出了深深的遗憾和惋惜,“后来那些被砸碎的石板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现在走进这条弄,已经看不到老人所说的这些文物了。
昔日的寺庙
据清道光十二年《浮梁县志》记载,工农街原来还有过一所寺庙,名叫景德禅寺。它始建于宋真宗景德年间,原寺位于景德镇市小港嘴工农街(今陶销仓库),距今约1000 多年历史,由当时的僧人秀松禅师开创,规模宏大,兴盛一时。后元代时毁于大火,明朝洪武二年(1369 年)复建。清雍正十三年(1735 年),由本镇刘希圣善信得以鼎立护持。时至新中国成立时仅存一座天王殿,其余殿堂只存遗迹。后来在政府的重视下,决定修复千年古寺,为景德镇寻回一所历史古迹,成为江南旅游重镇的一处重要景观。但原景德禅寺早已改作陶瓷销售公司仓库,同时有大量居民居住,为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遗迹,经市宗教管理部门同意将原寺迁移至河西凤凰山三路19 号景山寺。不过现在居住在此的大多数人,对这座寺庙的历史却不太清楚。
这条弄里曾经有过精美的文物和建筑,也留下了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和弥补的记忆。虽然受到时光流逝和其他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精美的建筑物已经不复存在,但那些粉墙黛瓦、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建筑,依然会深深地留在每一个曾在此居住人们的记忆中……
上一篇:
老弄记忆 即将消失的老“瓷器街”
下一篇:
里弄的记忆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