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全部
  • 文章中心
  • 了了亭商城
  • 陶艺词典
  • 影视中心
  • 拍卖指数
  • 网站首页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器款识图库
  • 藏品鉴证实录
  • 陶瓷视频库
  • 陶瓷拍卖指数
  • 艺术家黄页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 了了亭商城 】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陶瓷艺术研究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收藏真伪辨析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了了亭谈收藏
  •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 名家作品欣赏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其他
  • 民国瓷
  • 建国后
  • 太少红狮
  • 茶壶专篇
  • 桃花美女图案篇
  • 晚清-民国瓷瓶篇
  • 笔筒、帽筒类
  • 盘形、碗类
  • 罐类
  • 杂件类
  •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
  •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 大师电话黄页
  • 教授电话黄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 补充栏目
  • 陶瓷300问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 雕塑
  • 青花
  • 斗彩
  • 粉彩
  • 新彩
  • 釉里红
  • 颜色釉
  • 古彩-五彩
  • 综合装饰
  • 现代陶艺
  • 周国桢(教授)
  • 戴荣华(国大师)
  • 王恩怀(国大师)
  • 汪桂英(国大师)
  • 陆如(国大师)
  • 吴锦华(国大师)
  • 宁勤征(国大师)
  • 郭文连(教授)
  • 王安维(教授)
  • 彭竞强(省大师)
  • 袁世文(国大师)
  • 戚培才(国大师)
  • 戴玉梅(国大师)
  •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 李一新(省大师)
  • 王秋霞(省大师)
  • 秦胜照(省大师)
  • 李磊颖(副教授)
  • 刘乐君(副教授)
  •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 陈庆长(老艺术家)
  • 杨杰 麻晓武(高工)
  • 吴伟明(高工)
  •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 李云峰(高工)
  • 胡达民(高工)
  • 徐国明(高工)
  •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 赵坤(高工)
  • 张万莲(高工)
  •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 王静(院校老师)
  • 李申盛(高工)
  • 汪则东(高工)
  • 蓝磬阁
  • 王金泉
  • 江龙(高工)
  • 刘远长雕塑作品
  • 网文转载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陶瓷艺术家
  • 仿古陶瓷精品

关闭会员登录

  • 登录
  • 没有帐号?点此注册
  •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艺术文章中心>>瓷海萍踪·文化·历史>>民国瓷·珠山八友专辑>>正文内容

民国时期瓷器常见纹饰解释

作者:铁源 溪明 来源:民国瓷器鉴定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24日 【收藏】【查看评论】
民国时期瓷器常见纹饰解释

民国瓷器纹饰题材之丰富,为我国陶瓷史上之最。这些纹饰或承袭传统,或来自民间,或互为借鉴。虽绘画精粗不一,但多有寓意。尤其是红店之作,题材之丰富,寓意之广泛,为文人所作之不及。其上多有题辞,但遗憾的是多辞不达意。有鉴于此,现将民国时最为常见的纹饰加以简单的解释,供读者参考。

麻姑献寿 传统题材。据晋代葛洪的《神仙传》说她是建昌人,在牟州东南姑余山修道。三月初三日西王母寿辰时,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因画手众多,画面各异,或一女子持酒坛,旁有一寿星;或一女子手捧仙桃,寿星骑在瑞鹿上,或一女子担花篮,内有仙桃,旁有瑞鹿,一女子手持酒坛,旁有瑞鹿及童子相随。寓意吉祥,多为祝寿之用。艺人及红店多有绘画。

瑶姬献寿 传统题材。据戏曲《瑶池全母》说,西王母为古代神话中女神,曾赠给汉武帝一枚三年方成熟的仙桃。每到仙桃成熟时,西王母大开寿宴,上界天仙纷纷来祝寿。画面多为西王母之女手捧托盘,上有仙酒及它物,招待众仙,后有两个童子背仙桃相随。或是两个女子,一个手持灵芝,一个捧酒坛,旁有瑞鹿相随。寓意吉祥,与麻姑献寿同为祝寿之用。艺人及红店多有绘画。

彩鸾文萧 传统题材。据《列仙传》讲,彩鸾为唐人吴猛之女,嫁与书生文萧,十年后,与文萧去越王山,各骑一虎越岭而走。画面多为一男一女骑虎。近人多不知此典故,多称为仙人骑虎或志同道合。此纹饰寓意夫妇和谐。红店多有绘画。

吹箫引凤 传统题材。据《列仙传》讲,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喜好吹箫,后嫁给更擅吹箫的萧史。夫妇二人吹箫能引来凤凰。一日萧史乘龙,弄玉乘凤,升天而去。画面多为一仙女在楼台吹箫,一只凤凰从空中飞来。或一男一女骑龙凤吹箫而去。寓意夫妻和美。红店多有绘画。

牛郎织女 传统题材。民间传说织女为天上之仙,爱慕人间生活,私自下凡嫁给牛郎。后西王母得知大怒,令织女回返天界,牛郎挑一子一女在后急追,王母用手中的银钗画出一道银河将夫妇阻隔,每年的七月初七准许相会一次。又,织女会牛郎时,鸟鹊在银河之上搭桥。画面多为织女在上,牛郎挑担在下。另见有二人在银河边相会的画面,多称之为七夕会,或鹊桥会。寓意祈祷婚姻美满,过上男耕女织的小康生活。红店多有绘画。

和合二仙 传统题材。民间传说寒山、拾得二人共爱一女子,并先后逃婚出家为僧。后为中国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神仙名。画面或为两个蓬头笑面之人,一持荷花,一捧有盖圆盒,取荷、盒谐和好之意。另有所捧盒中有飞蝠的画面。亦有把二入画成童子状的画面。寓意夫妻和谐、幸福美满。红店多有绘画。

刘海戏金蟾 传统题材。画面为一蓬发少年,手中以连成一串的金钱为绳戏钓金蟾,金蟾为三足青蛙,古人认为得到三足青蛙可以致富。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红店多有绘画。

寿星传统题材。旧俗以南极老人星为寿星,民间将其人格化。画面多为一白须、持杖、头部隆起的老人,常伴以鹤、鹿、仙桃等。寓意长寿,为祝寿之用。艺人及红店多有绘画。

天女散花 传统题材。画面为一仙女手持花篮,花瓣飘洒,或众女相陪,洒花而下。寓意春光长在,锦上添花。艺人红店均有绘画。

布袋和尚 传统题材。布袋实有其人,传说常挑一布袋乞讨,形如疯癫,民间视其为弥勒佛转世。画面多为一胖大袒腹、开口而笑的和尚,身旁有童子在戏耍,童子数量不等,或一,或二,或五。传说其手中布袋为子孙口袋,故此纹饰有求子之意,也象征多子多福。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三星人 传统纹饰。即福、禄、寿三星,画中寿星手持龙头拐杖,上系葫芦;禄星着官服,手持如意;福星或手捧卷轴,或怀抱童子,旁有多少不等的童子,寓意儿孙满堂、高官厚禄及长寿。红店出品较多。

群仙贺寿 传统纹饰。三月初三日西王母寿辰时群仙前去贺寿,画面人物众多,所持寿礼各不相同,寓意吉祥长寿。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富贵寿考  传统纹饰。表现形式有两种,一为人物,一为花鸟。人物多为一着官袍老者,旁有子孙环侍,接受众人祝寿。取材于唐代郭子仪位居高官子孙众多而长寿的故事。花鸟则以绶带鸟和牡丹花组成,牡丹有富贵之花的别称,以“绶”谐寿,寓意吉祥。艺人及红店多有绘画。

无量寿佛 传统题材。为佛教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画面多为长眉合目,双掌合十之状,或作盘坐姿势,头部四周有光轮呈现,或有经册、仙桃、神鹿、蝙蝠等物。寓意吉祥瑞庆。艺人多有绘画。

观音菩萨 传统题材。佛经称其能救苦救难,又传其能变化众多形象,法力无边。表现形式较多,或送子观音,或千手千眼观音,旁多有善财童子侍立。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达摩 传统题材。为古印度人,南北朝宋末时来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画面不一,或面对崖壁,盘坐参悟,或肩负禅杖,站在苇叶上渡江。艺人多有绘画。

洛神 传统题材。相传为古代伏羲氏的女儿,体态婀娜,翩若惊鸿,渡洛水时溺死,为水神。画面多为一体态柔美的女子站在水面上。艺人多有绘画。

巫山神女 传统题材。传说为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瑶姬,又称云华夫人。曾帮大禹治水于四川巫山,并白化为神女峰,留居巫山,镇险除妖,为民造福。每逢中秋月明之夜,有丝竹之声由峰顶传下,猿啼不断,天明方止。画面多为一女子站立云头。艺人多有绘画。

嫦娥 传统题材。传说嫦娥为夏代有穷国国君后羿的妻子。秉性善良,婀娜多姿,因将丈夫由西王母处得来的不死之药偷吃而奔入月中。画面或为一女子在廊院桂树之下,或为飞天奔月的造型。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钟馗 传统题材。据传为唐代人,因貌丑而武举落第,愤而触墙自尽,立誓消除天下妖邪。民间多于端午节挂钟馗像,以求除鬼除祟,民国时此题材颇多,或钟馗照镜,或钟馗嫁妹,或钟馗跣足,或钟馗捉鬼。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东方朔偷桃 传统题材。东方朔为汉武帝时人,性格诙谐,擅言辞。传说年幼丧母,由邻居抚养长大。后得一白猿相助上天宫求助,恰好西王母开蟠桃会,他便在瑶池偷吃了仙桃,被守护神捉拿押见西王母,他以滑稽之语申辩,说得西王母不仅免其罪,而且还赐以仙酒仙肴。画面或为白猿背一老者,老者腰系酒葫芦,身背仙桃,或为老者口衔仙桃而逃。红店多有绘画。

麒麟送子 传统题材。麒麟为传说中的神兽,多比喻才能杰出的人,亦指聪颖的小孩子。画面为童子骑在麒麟上,前有童子开路,后有仕女相扶;或为一群童子骑麒麟;另见有开路童子执民国时星旗的画面。寓意盼儿成才。红店多有绘画。

西施浣纱 传统题材。西施为春秋末越国人,为樵夫之女。越王句践将其献给好色的吴王夫差,传说吴被灭后,西施偕范蠡泛舟隐居于太湖。因其绝美,后以之称美人。画面多为一女子水边洗纱。与王昭君、貂婵、杨玉环合组画面,称为四美图。

寒江独钓 传统题材。取材于唐柳宗元“独钓寒江雪”之诗句。画面多为积雪的江岸,一老翁身披蓑衣在江面垂钓。艺人多有绘画。 木兰从军传统题材,取材于南北朝《木兰诗》。传说南北朝时延安人花弧,多病无子。时外敌人侵,朝廷征兵,其女花木兰乔装男儿代父从军,屡建奇功,征战12年,凯旋故里。画面或为小憩的戎装木兰,或为手挽弓矢的木兰。寓意保家卫国。艺人多有绘画。

陆羽 传统题材。陆羽,唐代人,性诙谐,闭门著书,不愿为官。以嗜茶著名,对茶道颇有研究,撰有《茶经》,旧时被视为“茶神”。画面或为一高士,旁有童子提茶壶相随,意为陆羽晶茶。或为竹林之中一高士与一女子煎茶,男为陆羽,女为诗人李季兰。艺人多有绘画。

明皇月游 传统题材。唐明皇为玄宗李隆基。工音律,擅歌舞,后世尊其为梨园神。画面人物众多,明皇身着黄袍,在侍臣的陪护下与月宫仙子相会,仙子或吹奏乐器,或列队相迎。艺人多有绘画。

孝感动天 传统题材,取材于民间传说二十四孝中虞舜以孝感动上苍,唐尧将帝位传给他的故事。画面多有一白象,舜为农夫模样,几个身穿官服的人前进拜见。艺人及红店多有绘画。

孟母择邻 传统题材,取材于汉刘向《列女传》。孟母因周围环境不好,怕影响对孟子的教育,三次搬家,近学校使其受教益。后世以孟母择邻称颂教子有方。画面多为一老翁背负一童子,旁有数人或挑担,或相随,做搬家状。红店多有绘画。

伯乐相马 传统题材,取材于汉韩婴《韩诗外传》。伯乐为春秋时人,以善于相马闻名。后世以此比喻善于识别人才之人。画面中的伯乐多为农夫打扮,旁有一马引颈长鸣。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竹林七贤 传统题材。取材于魏晋之际,文人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闲聚竹林的故事。画面人物较多,七人或弹琴长啸,或醉饮对弈,或赋诗咏怀。此类题材器物颇多,画法不尽相同。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昭君出塞 传统题材。昭君为汉元帝时人,匈奴王入朝求亲,昭君应召和蕃,此后两国交好达60余年。昭君故事至今在汉蒙两族间流传甚广。画面上的昭君有侍从相随,骑马离乡。与此类似的题材有《文姬归汉》,二者的区别是昭君怀抱琵琶,文姬则弹七弦古琴。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渊明赏菊 传统题材。陶渊明为东晋人,志气高洁,酷爱菊花。以此为题材的作品甚多,画法各不相同,但画面多为一老者,旁有童子相随,主仆二人或采菊归来,或静坐观菊。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羲之爱鹅 传统题材。王羲之是晋代书法家,从家鹅游水中悟出用笔之法,于是养成爱鹅之癖。此类题材作品甚多,或持扇观鹅,或以书法换鹅而归。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桃源问津 传统题材,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画面或以山水为主,或以人物为主。前者重在表现桃花源的景致,后者侧重人物问路的场景。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渔樵问答 传统题材,取材于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与武吉相遇问答的故事。姜子牙为渔夫打扮,武吉则为樵夫形象,二人或行于路上,或坐在地上相互问答。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闻鸡起舞 民国时创新题材,取材于《晋书》刘琨半夜听鸡鸣而醒,起床舞剑的故事。后世多以此典故比喻有志为国效力之人的奋起行动。抗日战争时期多有绘画,画面多为一青年在月色之下舞剑。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东坡观砚 传统题材。苏东坡为北宋时文学家、书法家。因酷爱石砚,故以此为题材的作品甚多,苏东坡多为老者模样,旁有一童子持砚相伴,人物或立或坐,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精忠报国 传统题材。取材于小说 《说岳全传》中岳母在其背上刺“精忠报国”的故事,画面多为一人袒背,老妇人在其背刺字。虽为传统纹饰,但在抗日战争时多有反映,其寓意不言自明。艺人及红店多有绘画。

三酸图 传统题材,取材于宋话本故事。金山寺住持佛印,邀请苏东坡、黄庭坚品尝自酿的桃花醋,品尝之后则皱眉喊酸,时人称其为三酸。画面均为一和尚、二文士之人围着大缸品尝桃花醋,画面诙谐有趣。红店多有绘画。

人面桃花 传统题材,取材于唐孟檗《本事诗》。崔护清明时郊游,在一庭院桃花树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已,于墙上题一绝句,内有“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后遂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貌美。画面均为一妙龄女子站在桃花树下。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风尘三侠 传统题材。取材于唐传奇故事,杨素不识李靖奇才,而杨府侍妾红拂女慧眼识英雄,以身相许,并夜盗令箭出逃,途遇豪杰虬髯客,三人义结金兰。画面为一虬髯之人,一书生及一女子。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杨贵妃 传统题材。为唐玄宗贵妃,擅歌舞,晓音律,与西施、王昭君、貂婵共称四美。以贵妃为题材的作品较多,有贵妃醉酒,画面为侍女持杯环侍,贵妃不胜酒力之态;有贵妃上马,画面为宫女太监等扶贵妃上马;有贵妃出浴,画面为贵妃浴后的娇媚之态。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三娘教子 传统题材。取材于传统戏曲《双官诰》,士人薛广为仇家所害,弃家在外,托友人带银两回家,其友吞没银钱,并称薛已病死他乡。薛妻妾张氏、刘氏先后改嫁,只有妾王春娥以织布为生抚养孤儿倚哥。倚哥不服春娥,春娥以刀砍织布机,以示决绝。家人薛保再三苦劝,母子方重新和好。后倚哥得中状元,其父薛广也取得功名回家团圆。画面多为一妇女教训跪地童子,旁有老家人相劝。红店多有绘画。

伯牙咏琴 传统题材。伯牙为春秋时楚国人,擅音律,琴曲《水仙操》即为所作,又传《高山流水》也是他的作品。以此为题材的作品较多,或高士弹琴,童子相侍;或高士前行,后有童子持琴相随,一般将后者称为携琴访友。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西厢记 传统题材。写洛阳书生张珙与崔相国之女莺莺的爱情故事。题材较为丰富,有张生与莺莺寺中相遇,侍女红娘代传情书,老夫人拷打红娘,张生赴京赶考莺莺相送等画面。多为红店所绘。

三国演义 传统题材。题材极为丰富,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家归晋均有表现,恰如瓷器上的连环画。多为红店所绘。

红楼梦 传统题材。题材较为丰富,多为黛玉葬花、晴雯补裘、湘云眠药、二尤、金陵十二钗等画面。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白蛇传 传统题材。题材较为丰富。或盗仙草、或断桥、或水漫金山寺。红店多有绘画。

五子夺魁 传统题材。画面为一稍大的童子手举头盔,以盔谐魁,旁有四个略小的童子争夺。寓意子孙皆能状元及第。红店多有绘画。

加官进爵 传统题材。画面为一手捧官印的天官,旁有一童子手捧爵杯,另一童子进献卷敕。寓意升官发财。多为红店绘画。

     另有一种花鸟题材,以鸡冠花、雄鸡及山雀组成画面,取冠与官同音,爵为雀的古字,山雀飞来,有进爵之意。亦为红店所绘。

马上得贵 传统题材。画面为一着官服之人,前有童子持桂花,后有童子挑担而随,旁边以渔翁捧上鳜鱼。以桂、鳜谐“贵”,寓意富贵马上就要来到。红店多有绘画。

渔樵耕读 传统题材。画面以山水为主,点缀渔翁、樵夫、耕作及读书之人,寓意天下太平、安居乐业。多为红店所作。

渔家乐 传统题材。画面有以山水为主的,也有以人物为主的。山水纹饰重在表现田园风光,渔人泛舟于水中:人物纹饰则表现渔夫悠闲自得的神态。寓意同于渔樵耕读。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五色六合 民国时创新题材。画面为时装妇女与童子,一童子手持民国五色旗,另童子头戴六块互缝合的小帽,寓意六合,六合指天地及东西南北。此纹饰寓意民国一统天下。红店多有绘画。

仕女春游 传统及创新题材。传统题材多为古装仕女春游,创新题材则为时装仕女出游。前者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后者则为红店所绘。

四美图 传统纹饰,画面为四个古装仕女,暗指西施、王昭君、貂婵、杨贵妃四大美女,但装束多无差别。多为红店所绘。

十美图 传统纹饰。明唐寅曾为朱宸濠所画十美人图,皆为当时宫中之人,有广陵人汤之谒(善画),姑苏人木桂(善琴),嘉禾人朱家淑(善书),金陵人钱韶(善歌),江陵人熊御(善舞)、荆溪人杜若(善筝),洛阳人花萼(善笙),钱塘人柳春阳(善瑟)、公安人幼端(善箫)及崔莹。后世所作多随意为之,凑成十人即可。红店多有绘画。

英雄独立 传统题材。画面多为一只苍鹰,立在松石之上,以鹰谐英。另见有雄鹰由天而降,下为海浪的画面,为海内英雄之意。艺人及红店多有绘画。

鹿寿松贞 传统题材。中国古代视鹿为瑞兽,长寿的象征,有“千年为苍鹿,五百年为白鹿,又五百年化为玄鹿”之说。而松则为坚贞的象征。画面均为一只鹿站在松树之下。寓意长寿,品格高洁。艺人及红店多有绘画。

耄蠢富贵 传统题材。中国古时70岁为耄,80岁为耋。画面多为猫与蝴蝶及牡丹花组成,以猫谐,以蝶谐耋,以牡丹象征富贵。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功名富贵 传统题材,亦名富贵功名。画面为一只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公与功谐音,鸣则与名谐音。牡丹花为花中之王,古人视其为富贵花。两者组合在一起,寓意吉祥。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富贵白头 传统题材。画面为白头翁和牡丹。周敦颐《爱莲说》: “牡丹花富贵者也。”白头鸟,大小如画眉,老则白头,又名白头翁喻白发老人。旧时多以此为新婚贺辞。又,画面为两只白头翁的意为白头到老。艺人及红店多有绘画。

松鹤同春 传统题材。画面为仙鹤与松树,古人以鹤为长寿之鸟,松树则为坚贞的象征。寓意长寿吉祥。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一路连科 传统题材。画面为一只鹭鸶与莲花及芦苇。鹭与路同音,莲与连同音,芦苇生长棵棵相连,三者组合在一起则为一路连科。寓意仕途顺达。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路路荣华 传统题材。画面为两只鹭鸶、芙蓉花和芦苇。芙蓉花有荣音,两只鹭鸶谐音路路。寓意各方面都极为顺心如意。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五伦图 传统题材。画面为凤凰、鹤、鸳鸯、鹡鸰、莺五种飞禽。以象征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五种伦理关系。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官上加官 传统题材。画面为一公鸡和鸡冠花。公鸡的冠、花冠与官同音,又公鸡多站在高石上,寓意官上加官。艺人及红店多有绘画。

安居乐业 传统题材。画面以鹌鹑、菊花、落叶等组成。以鹌谐安,菊谐居,落叶谐乐业。寓意有个安定的住处和固定职业。红店多有绘画。

长治久安 传统题材。画面以九只鹌鹑与雉鸡组成,雉鸡尾羽长而美丽,暗含长治之意,九只鹌鹑暗含久安,寓意一生平安。红店多有绘画。

鸳鸯戏荷 传统题材。画面为一对鸳鸯在荷塘嬉戏,民间以鸳鸯象征夫妻恩爱,故有“只羡鸳鸯不羡仙”谚语。戏荷谐音喜合,寓意夫妻和睦,相亲相爱。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连年有余 传统题材。画面多为鲢鱼,以鲢谐连,以鱼谐余,寓意生活美满富足。绘画鲇鱼寓意年年有余。另有妇人提鱼,寓意富贵有余,一童子击磬,一童子提鱼为吉庆有余。

喜上眉梢 传统题材。画面为一只喜鹊站在梅枝上,以梅谐眉,寓意喜在眼前。艺人及红店均有绘画。

必得长寿 传统题材。画面为寿石与玉兰花。寿石象征长寿,玉兰又称木笔花,以笔谐必,组合在一起寓意必定长寿。红店多有绘画。

杏林春燕 传统纹饰,画面为杏树林中有燕子飞舞,以燕寓春,象征欣欣向荣。红店多有绘画。


  • 上一篇:民国时期干支、公元与民国纪年对照表
  • 下一篇:论绘瓷艺坛上的"珠山八友"

最新图文

  •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釉“宝玉系列”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艺术家赵坤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艺在陶瓷新彩绘画上的表现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李申盛新创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日常和其他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粉墨”彩陶艺家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 网站导航 | 代购服务 | 版权申明 |

“了了亭”你身边的收藏顾问 联系方式: jdzmc@vip.163.com   0798-8220952 陈也君:13879808411     李申盛:15079899527

了了亭地址:景德镇市中心莲社北路109号 [名仕嘉苑]10-8号 门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10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