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民国瓷·珠山八友专辑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陶瓷教育家杜重远         ★★★ 【字体:
陶瓷教育家杜重远

作者:张德山   文章出处:景德镇陶瓷   更新时间:2005-8-31 14:51:58 
 

一、杜重远陶瓷教育思想的形成
    杜重远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革命先烈,以及陶瓷改革家与实业家,同时也是一位陶瓷教育家。杜重远于1897年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的杜重远具有很大的进取心,学习成绩很好,于1911年瞒着家人路到沈阳.考入奉天省立两级师范,属于当时东北的最高学府。1915年杜重远从奉天两级师范毕业,正赶上日本到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当时社会上掀起抵抗侵略,抵制日货运动,年轻的杜重远热血沸腾,决心选择以实业救国。但实业的范围很广,他要选择一种为国人所需而又为个人所力所能及才行。这时,他看到一本窑业杂志,刊登着日本人在大连创办大华窑业公司的事,他想到,日本瓷器销往中国,价廉物美,又在我国设厂制造,技术精巧,设备精良,国瓷怎能与之抗争呢?这时,他便萌发了创办现代陶瓷工业的意识,决心首先从自己的常识技术上下功夫,也就是首先寻找机会设法学习窑业专科。凑巧1916年辽宁省要选送学生到日本去学习实业,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杜重远易然报名,经考试合格.被选为官费留学生送往日本深造。他先在东亚日语学校学习了两年日语,1918年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窑业科,专攻窑业。他上午听课,下午实习,并常到各大工厂参观实习,1923年毕业回国。他坚持学以致用.并以’实业报国’为职志,集资在沈阳城北创建了一座德国式哈夫曼轮窑,建成了全国第一座用机器制造瓷器的瓷厂——肇新窑业公司。但好景不长,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他辛苦创建的肇新窑业公司随“九·一八”事变而幻灭。1934年,受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之邀来江西改革瓷业。他来江西,首先考察景德镇的瓷业,认为“欲改革瓷业,必先明瞭瓷业的衰落原因;欲知瓷业的衰落原因,不能不调查中国第一瓷区的景德镇’。《景德镇瓷业调查记》而杜重远看到的景德镇,可用几个字采概括:封建、愚昧、自私、涣散。即他所说“劳力而不知劳心,分工而不知合作;视惯例如成法,嫉革新如寇仇;营业尽管萧条,而组织一仍其旧;样子尽管陈腐.而制法毫不更新;若晓以世界情形.国家利害,更如对牛弹琴,痴人说梦”。《整理景德镇陶瓷业计划》因此,他认为’景德镇瓷业的衰落,是由于工人技术和习惯的恶劣;工人技术习惯的恶劣,是由于社会教育的不良,和污浊环境的诱惑,例如烟,赌、娼等。’他鲜明地指出:“改良瓷业,须先改良瓷人.要改良瓷人,先须改造环境。《青年是可爱的》因而,杜重远陶瓷教育思想形成了。
二。杜重远的陶瓷教育实践
    1934年11月,江西陶业管理局成立,杜重远任局长。杜重远上任所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创办陶业人员养成所,所谓养成所,就是培养训练人才,使之达到成熟有用程度的训练班。杜重远认为,景德镇人如此封建、愚味、自私、涣散,如果没有一批具有科学知识,了解世界情形的陶业技术人才去冲锋陷阵,改革景德镇瓷业的计划,就难以实现。所以,当陶业管理局刚搭起架子时,他便想到了训练人才的问题,呈请江西省政府批准创办一个陶业人员养成所.以期“将近代的思想和陶业的初步技术灌输于诸同学.毕业后共负改良景德镇瓷业的使命。”   
    杜重远新拟养成所招生广告,刊登在{新生)杂志和其它报刊上,考点分别设在上海和南昌,杜重远则亲自主持上海的招生工作,新临考场,笔试之后,还亲自对考生进行了口试。陶业人员养成所招收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的陶业学校和高中毕业生,名额为男生八十人,学制一年,学生的食宿、书籍、服装,概由公家供给,学生毕业后由江西陶业管理局分配工作。当时不少人看到养成所的招生广告,纷纷前来报考,当然.有许多人是因仰慕杜重远的爱国思想和情操,希望在他的领导下做一番事业采报考的。
    养成所的办学宗旨是·培养陶业技术与,陶业管理人才”。养成所的课程有精神讲话、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制学、公司法、会计统计、陶瓷总论,陶瓷分论、筑窑、图画、绘色、瓷业生产调查、应用文等学科。还开办了英文、俄文、日文选修课,并没有一个陶瓷实验工厂。从以上教学内容中,显示出养成所不仅要培养一批陶瓷工艺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还将培养一批陶瓷工艺晶出口,与国外往来的业务人才,以此来振兴景德镇的陶瓷工业,抵制强烈的经济侵略。
    养成所的所长由杜重远兼任,张浩任副所长,主持校务.杜重远还担任了精神讲话的教学。他每天抽出时间对学生讲话,讲话内容极其广泛,有陶瓷、经济、社会、国势和抗日救亡等。他常教导学生·你们能否救国,要看你们能否救景德镇;你们能否救景德镇,要看你们能否吃苦;你们怎样的吃苦,要看你们能否严受训练与恪守纪律。“养成所还聘请了十几位陶业界的知名人士任教师,如张浩原是一所陶业学校的校长,知名的陶瓷教育家.受杜重远之邀担任筑窑教师;邹如圭老师讲授陶瓷总论;程伯卿。江梦九老师担任陶瓷工艺方面的课程;辽宁来的王丰亭老师担任陶瓷分论,上海来的王仲文老师任教国文,孙秀林教政治学,刘伯陶教经济学,李丕忱教公司法,孙警中教法制.黄乃强教俄文及会计统计,张旭升教应用文,程宝瑜主讲瓷业生产调查,还有唐尧光老师,他是江西万年人,特地请来担任实验工厂的指导。任课氨师多数是陶业管理局的领导干部,1935年内.陶业管理局的主要力量都放在养成所的教学上,.可以说,养成所成了陶业管理局的业务开端。
    养成所设在莲花塘北面原浮粱县的苗圃内,学生以王龙庵为宿舍,校内房屋陈旧,设备简陋,食宿条件和教学条件都很差.连—个运动场都没有。但杜重远参照陶行知的工学教育思想和欧文的救世生产理想办学.所内管理民主,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活动开展得生气勃勃,每天上午三节课,下午一节或二节课,早上按时起床集合在空地上做早操。养成所有—个食堂,供师生进膳,买米买菜等伙食管理,都由学生们轮流自理,定期公布帐目,其他诸如宿舍、图书馆、公共卫生等.都是同学们自己动手。由于管理民主,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学习劲头很大,对陶瓷工艺这门新兴的学科兴趣也很浓。
    从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管理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出,杜重远创办的这所陶业人员养成所.既不同于一般的正规学校,也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教膏学校,而是在当时帝国主义强烈侵略,国难当头的形势下,培养一批振兴陶瓷实业人才,以实现杜重远‘实业救国”理想的一所新型学校。   
    三,陶业人员养成所的作为及其影响
    陶业人员养成所开办以后,杜重远利用养成所的进步学生.积极开展各种进步的社会活动,用来宣传爱国精神和各种社会改良思想.这些活动既培养锻炼了学生.又推动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工人的文化教育.其中有影响的是这样几件事。一是举办工人训练所。这种夜校式的工人训练所.主要是招收景德镇的陶业工人入学,由养成所具有教学经验的同学任训练员,对工人进行文化普及教育逐渐形成一支改良陶瓷工业的基本队伍。训练所大致按地段远近和不同行业而划分.如烧窑的、制坯的、画红的等。当时办有四个,如第一工人训练所由陈绍章主持,地点
设在徽州会馆小学内;第二工人训练所由左金三主持.地点设在何家洼小学内;第三工人训练所由严兴让主持,地点设在福建会馆小学内;第四工人训练所由高志鹏主持,地点设在湖口会馆小学内。每个训练所有训练人员二至三人.如第二工人训练所的训练员就由胡绵芳、陈希平、潘炯乐三人组成。每个工人训练所各招,收回五十人不等,利用晚上业余时间进行学习。课程有识字、常识、唱歌等.着重在工人学员中灌输一般常识。每期训练时间为三个月,训练期满举行结业考试.并发给结业证书。当时各训练所分别办了两三期.毕业学生总数约在400人左右。
    二是举办露天讲演场。从1935年下半年开始,陶业管理局就利用门前的一块空地.举办“露天讲演场”.专门成立了·露天讲演场场务会议’.其组成人员基本是养成所的进步同学,下设总务部,宣传部、编辑部、民众接洽部、开展多项活动。由养成所的讲演员向群众演讲各种社会问题和时事报告,有时也请本镇社会“名流”来讲演,宣传抗日救亡,增进工人和一般群众的知识。当时参加讲演场活动的基本群众是各工人训练所的学工,也有不少其他阶层的民众。正如李宝瑺 先生把讲演场归纳为五大好处.即:一可以增长知识,二可以得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训练,三得到好的娱乐,四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五是以观摩亦即摹仿,行家可以表演,外行也可以学习。他便把讲演场本身概括为五大优点:一.平民化,不限资格,不限年龄,不收票.任何人都可以来听;二,平等化,无论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大家都坐在一起听;三,纪律化.男女分席,坐次有序,不许喧扰;四.简单朴素化,场内设备简朴.除坐凳之外.仅墙上悬有格言,其余没有什么装饰;五.集团化.大家如兄弟姐妹坐在一起.彼此联欢,既陶冶情感,又增进集团生活的兴趣。可以看出,露天讲演场主要反映了养成所的进步同学在杜重远的影响下,借助向民众传播文化知识的讲坛.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三是举办大众同乐会。开始是每周举行一次,后来改为两周一次.时间均在周末.所以也叫周末文艺晚会。晚会上的文娱节目丰富多彩,有唱歌、武术、魔术,相声、小型话剧、京剧演唱等,有时还放电影.所有节目均由养成所同学和各个工人训练所学工排练表演。当时晚会上的抗日歌声和进步话剧.对唤起景德镇工人和群众的觉悟,激发他们的抗日救国热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是创办(民众月刊)。杜重远亲自为(民众月刊)题写刊名,每月一期.这个刊物的发行,目的是简述改进瓷业生产的措施.刊载有关陶瓷生产的新闻;如国内外瓷业概况.陶业管理局内的工作调查报告等.藉以述明改进动向及工作方针等,作者多为养成所学员。除了创办(民众月刊,外.养成所的一些进步学员还在(赣北日报)上创办“涛声”副刊.组织:“前哨社”,在《陶业日报》上开辟“前哨”副刊,在《浮梁日报》上创办”新地“副刊.定期发表一些抗日救亡和介绍外界(主要是上海)的一些新思潮的文章,传播新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在养成所.而且在社会上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具有积极影响。
    除了这些活动外,当时还举办图书阅览。办壁报、编刊物、接待群众来访等活动.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杜重远的“要改良瓷业,须先改良瓷人,要改良瓷人,先须改造环境·的思想。在师生们的努力下,陶业人员养成所充分展现了杜重远的·将近代的思想和陶业的初步技术灌输于诸同学,一年后共负此改良陶业的使命’的办学宗旨。
    陶业人员养成所虽只办了一期,于1936年被迫关闭,致使杜重远的实业救国与振兴瓷业计划无法实现,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首先,通过养成所学员们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唤起了景德镇工人和群众的觉悟.激发了他们的抗日救国的热情.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掀起了景德镇的抗日救亡运动,使之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有机一环。其次,养成所为中国革命输送了一批骨干。芦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拉开序幕,养成所的一部分学生组成“江西救国会”,积极投入抗日救国运动。1937年,李清泉、熊振作、潘琪,李汉雄、袁煦、戴修选,凌菲、徐上庸、潘启琦、张三桂、严兴让等十几位同学在陈毅的介绍下,去瑶里参加红军游击队.并随这支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投入抗日主战场。最后,养成所也确为中国陶业培养了一些杰出陶业人才。如1935年底,杜重远在九江创办江西光大瓷厂.就从养成所学员中抽调许仲、罗湘澄、邹翰芳,潘炯乐,潘文伟、胡绵芳等同学和刘伯陶、王兆勋二位老师去做筹备工作.他们成为光大瓷厂的技术骨干。养成所关闭后,部分同学继续留在陶业管理局工作,一些人也成为技术骨干。1937年南京失陷.景德镇形势紧张,江西陶业管理局被迫停办.决定将其试验所迁往萍乡,当时养成所的老师如张浩.邹如圭等和部分留在陶业管理局的同学随同前往,创办了萍乡瓷厂。
    杜重远虽没有能实现他“实业报国”、“改良瓷业”的愿望,但他所创办的陶业人员养成所的影响是深远的。养成所的大多数同学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激流中得到爱国爱民、争取民主的思想启迪.以后在中国共产党指引下,先后走上革命道路.在各条战线上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杜重远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我们深深怀念他,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进步的革命的陶瓷改革家与陶瓷教育家。    (本文编辑:余宏)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景德镇的杜重远时代
    杜重远的景德镇窑业改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