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 座 类
以样板戏人物或工农兵形象来附着于日常用品,这是“文革”时期最主要的美化生活手段。但即使是有着如此浓厚政治色彩的美化,也往往是极其有限的。就“文革”时期老百姓生活的清贫程度而言,任何一点点没有实用价值的“美化”都是一种奢侈、浪费。
以雕瓷人物形象附着于灯座,这简直可说是非常的“装饰”了。以价格而言,灯座上的雕瓷无疑要占一半之多或更多。到了“文革”后期。开始变得廉价,因为那时更时髦的是玻璃雕花的灯座了。所以,这种人像瓷雕的灯座搜集起来便不是易事。其它日常用品实用功能可使之长久留存,而瓷雕灯座因其较强的装饰功能,受时代流行时尚的影响,当然也就是轰轰烈烈地出现,而又转瞬即逝。
现在的人不认为“文革”时期有时尚。其实,那时的时尚氛围比现在毫不逊色,政治就是最鲜明的时尚,“文革”后所有一波又一波的时尚潮流都无法与之比拟。
不过,打开台灯,灯光下照出敞胸露怀的杨子荣,或者是从深山出来的白毛女,或者是举着大刀的吴清华,终究有点与居家过日子的调门格格不入,有点夸张,有点滑稽。但是,在当时能拥有一个这种台灯是值得炫耀的。
名称:黄釉《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瓷雕灯座 |
名称:绿釉傣族少女瓷雕灯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