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
景德镇解放后,经历了从柴窑到煤窑到油窑到气窑的发展阶段,与燃煤为主的瓷窑伴生,一根根高大的烟囱遍布城区,成为景德镇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燃料转型由燃煤改为燃气后,烟囱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在城区,很多烟囱被推倒了,但还有部分烟囱却幸运地巍然屹立着,成为了景德镇陶瓷工业发展的见证者,见证着景德镇陶瓷的过去。
同样是烟囱,为什么有的被推倒,有的被保留?景德镇市还有多少烟囱?在现在这寸土寸金的年代,占地不少的烟囱,未来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存在的烟囱又有何价值呢?
为此,记者走访了景德镇的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希望通过调查,让人们大家对烟囱——这个陶瓷历史的见证者,有更深的认识。
让陶瓷工业文明的记忆永存
由景德镇保留工业化前期的象征物——烟囱引发的话题
(策划 楚天月 作者 钟慧敏 )
烟囱溯源
人类文明的伴生物
烟囱的发明极早,当原始人发现火时,同时发现了这样一个道理:哪里有火,哪里就有烟。
最早的烟囱即是室内炉灶的通气孔。当火和烟同时产生时,人们便设法在屋顶和墙壁上开个通气孔,以此驱除烟雾。
人类曾花了很长时间去改进烟囱。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气候温暖,因而家庭取暖没有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后来,一个法国考察队宣布他们在幼发拉底河上游挖掘庞大的废墟城市马里时,发现了一座配备着许多烟囱的约有4000 年历史的宫殿。
罗马人在发展设计新颖的热气取暖系统时,大大地改进了烟囱。目前流行的观点认为,“烟囱”这一慨念是1200 多年前由叙利亚人、埃及人以及犹太商人从东方引入西欧的。
目前,中国最高的单筒式钢筋混凝土烟囱为210米。最高的多筒式钢筋混凝土烟囱是秦岭电厂 212米高的四筒式烟囱。
现在世界上已建成的高度超过 300米的烟囱达数十座,例如米切尔电站的单筒式钢筋混凝土烟囱高达368米。
瓷都品牌
镇窑造就独特的烟囱
据考证,由于我国南北地区制瓷原料,工艺,燃料,地形以及产品品种等等的差异,经过长期沿革演变,形成南北两地陶瓷窑炉的不同类型。
景德镇独有的柴窑成就了独特的烟囱,烟囱的顶部不是圆形,而是钢笔尖形,与众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专家论证这是为了减少风力对烟囱抽力的影响,使烟囱抽力不会时大时小。
景德镇的镇窑,是在综合了龙窑、马蹄窑、葫芦窑优点的基础上,并参考北方馒头窑的长处,根据当地松柴燃烧温度高、火焰长的特性而修建的。它在结构上,不用任何异型砖,没有复杂的排烟装置,也不用任何附属设备,仅以投柴时间以及投柴量的把握即可控制窑内适当的氧气和温度。
在镇窑窑顶的两侧和头上,码放了很多砖。这些砖起什么作用呢?
专家告诉记者,窑炉烧到1300多度时,窑顶会有一些变形。通过砖可以调整窑顶的变形,所以这个砖就叫做压棚砖。在这个窑顶上头部中部和尾部有三个孔。在它的尾部有一个抽率很大的烟囱。通过烟囱的作用,在烧成的过程中,使窑内的气压低于窑外的大气压,通过这三个孔要抽入一部分的冷空气到窑里面,对整个镇窑窑体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为了环保
一根根烟囱轰然倒下
千年窑火铸就了景德镇的辉煌,但一度让环境难以承载。600多支煤窑烟囱,数万陶瓷工人,曾经是景德镇工业文明发展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煤窑作为陶瓷生产主要窑型已不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了。随着陶瓷生产大变局,景德镇市在窑改的同时,进行废旧烟囱的大拆除。在窑改过程中,环保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多方协调,争取资金,以倒计时的方式进行全天候监控,最终,先后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各种煤烧工业窑炉。
在短短几年间,景德镇市先后拆改193座煤烧圆窑,改造了22条煤烧隧道窑,拆除烟囱600多根。通过窑炉拆改,全市每年削减烟尘2万吨,二氧化硫1.6万吨,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和制约瓷都经济发展、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煤烧工业窑炉污染问题。
为了环境的美好,大多数的烟囱倒下了,但也有些依然屹立在原地,像城市坚强的守望者,见证着这个古老城市的工业进程。
保存历史烟囱依然屹立城区
据景德镇市民窑博物馆副馆长白光华介绍,景德镇上个世纪的烟囱,见证了千年瓷都的陶瓷文明。现在,全市保留的烟囱主要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
在老城区估计有10根外立面可视性较强的,城东区估计也有14、5根的样子。现存最高的是建国瓷厂的,大概有60米左右。为了维护工业文明的完整性,景德镇市会尽量多地保护现存的烟囱。其中景德镇市光明瓷厂有两根老烟囱——“夫妻烟囱”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保留,已经于2007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对外开放。
景德镇的烟囱是烧成技术遗留下来的技术建筑,是上个世纪50到90年代陶瓷产业使用燃料烧成方式的历史见证,是景德镇市现代化的工业遗产。现存的烟囱可以作为景观台,广告台去产生经济效益,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景德镇的历史文化。
目前,景德镇市的烟囱处于保护状态,停留在旅游资源的层面上,尚未开发成为工业旅游的产品。开发的时候,不会独立开发烟囱,而是会与周边的环境结合起来。
有专家认为:光开发烟囱的价值性不高,只有把烟囱开发为旅游线上的一个点,才具有开发性,让它成为景德镇市工业旅游的一部分。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
景德镇市近年来发展的工业旅游主要是依托运营中的工厂、企业、工程等开展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活动。近年来,景德镇市著名工业企业如雕塑瓷厂、光明瓷厂、古窑等相继向游人开放,许多项目获得了政府高度重视。
景德镇的烟囱如何能够开发为工业旅游遗产?记者采访时得知,景德镇的烟囱现在分布较为散落,不集中,难连成片,如果开发得好的话,可以开发为历史类型,发挥知识窗口作用,可以和窑炉一起开发陶瓷,成为小作坊生产,纪念品现场加工产所。
当然,不一定是陶吧的模式,而应该突出特色,把窑炉和烟囱的文化挖掘出来,比如,景德镇有方烟囱,也有圆烟囱,可以告诉游客什么样的窑炉建了什么样的烟囱,烟囱本来就是窑炉的一部分,开发烟囱将和窑炉结合起来,去揭示和回顾瓷都的陶瓷文明发展史。
展示文化
不仅仅是怀旧情结
对作为景德镇工业繁盛的见证物,当烟囱开始成为文物的时节,景德镇人对次有什么看法哪?
在记者采访时,市民叶小姐说:作为景德镇人,我那些屹立的烟囱感到自豪,我从小在景德镇长大,以前景德镇被称为“烟囱之都”,虽然以前环境是很差,每次从林立的烟囱中出冒出来的烟灰让人难以忍受。但是,那毕竟象征着景德镇的工业发展进程,在那个年代,一个城市要发展工业,环境污染也是随之而生的,现在景德镇煤窑改了,烟囱不冒烟了,但是,看到那些烟囱,我依然自豪,因为它见证着我们这座城市经历的蜕变。
在景德镇生活了50年多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对于景德镇来说,陶瓷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遥想当年,十大瓷厂跑火的年代,景德镇林林总总的烟囱在大量地吐着黑烟,也给景德镇带来了财富和名气,尽管那种烟囱冒烟而遮天蔽日的岁月,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但是,我认为烟囱是传统的陶瓷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相结合而催生出来的新的文明,姑且称之为烟囱文化吧。这种文化很有意思,因为他在具有千年陶瓷文明的景德镇,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烟囱文化是景德镇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陶瓷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景德镇城市要发展,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相反,那些直入云霄的烟囱,看起来虽然单调乏味,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告诉学生们这其实就是景德镇的文化,作为景德镇人,应该引以为豪。
那远去的背影
水 青
中国大陆解放后,在“三大改造”造就新的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时,景德镇人以空前的速度和高涨的热情,迅速把分散的坯房、红店、窑场和个体劳动者组合起来,完成了从个体私营经济到劳资结合的手工业合作社到完全国有的大型国营企业的转变,十大瓷厂至今依然是景德镇人的骄傲,它与景德镇大陶瓷业体系一道,让景德镇在若干年内当够了中国各大产瓷区龙头老大。
笔者从儿时到青年到中年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根接一根的烟囱,高高地向蓝天伸去,勾勒出景德镇的城市天际线,向世界诉说着这座城市延续“风火雷霆镇”的梦想和辉煌,让一把火烧了上千年,烧出了一座世界名城,烧出了景德镇人对陶瓷那与生俱来的激情和心结。
瓷器泥做火烧,以景德镇十大瓷厂的迅速崛起为象征的烟囱,也和那个时代的能源转换和窑炉改造共荣辱、同命运。从烧柴到烧煤到烧油再到烧气,景德镇陶瓷业近六十年来,也经历了从恢复到辉煌,又从辉煌到衰落,再由谷底奋力向上攀升的过程。借助燃料转换和窑炉改造,依靠人才、品牌、资源,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引领,景德镇陶瓷现在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那就是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是从传统工业化脱胎而来的。当年景德镇人就是因为烧制瓷器的燃料——松柴和槎柴已经几乎烧完了用尽了,才在全国率先进行“以煤代柴”的窑炉改造,而且很快获得成功。于是,那高耸入云的烟囱也就随着煤窑的建造拔地而起。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景德镇人在骄傲地述说着大陶瓷的辉煌时,就不得不忍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巨大伤害。
随着十大瓷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纷纷落败,那一根根烟囱也轰然倒地,预示着景德镇陶瓷工业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也标志着新型工业化才是景德镇陶瓷实现浴火重生的唯一选择。
如今,一些具有代表性、象征性的陶瓷窑炉的烟囱还耸立在我们的视野里。幸好景德镇人在房地产开发热中还算清醒,在繁华的城区给那个时代的工业文明留下了一个值得瞻仰和怀念的历史背影。
作为一种工业遗产,烟囱文化为景德镇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一个载体,搭建了一种可以深度开发的平台,它将以实物形式去催生“后现代博物馆文化”,成为人们体验和追忆过去的场所。
但愿烟囱文化尽快融入被称为“朝阳中的朝阳”的工业旅游中去,除了满足人们“怀旧情结”外,还能够让旅游者能够在求新、求异、求知、求乐中,去享受互动性和趣味性。让烟囱文化为景德镇陶瓷文明的新辉煌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