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兴瓷厂位于景德镇市区周路口地段,其前身是1949年由私营制瓷作坊联营组建的建华瓷厂。1954年由上海生太油行投资,为公私合营企业。1956年改名为景兴瓷厂,1958年转地方国营。1961年全厂转并为华电瓷厂日用瓷车间。1962年8月从华电瓷厂分出,厂名仍为景德镇市景兴瓷厂,成为生产日用传统瓷正德器为主的厂家。
1958年建厂伊始,瓷都景德镇因连年砍伐松木,造成柴窑燃料松柴资源减少。1958年为适应当时的生产发展需要,景兴瓷厂果断停烧了刘家弄两座柴窑积极参与进行全市的窑炉革新,培养工人热工工程师。次年,在市刘家弄、万年街动工兴建四门四烧包子煤窑,进行“以煤代柴”试验,取得成功经验,窑青率逐步上升,受到市政府领导和市陶瓷工业局的充分肯定。
1962年,景兴瓷厂已拥有近2000名职工。由于工厂规模扩大,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各式品种造型已达200多个,还承担了高档展览瓷、厂里以生产500余年历史的正德器传统产品为主,产品分碗、盘、杯、碟4大类,20余个系列,138个花色品种。有“磬声”牌正德餐具、饭具以及庆兴5寸半碗、正德汤碗、大碗、8寸平、汤盘。这些产品有适应个人和家庭的3件(头)至54件(头)餐、饭具;有适用于宴会盛席的64件(头)至110件(头)的餐具,具有中西餐两用性。并在试验组大量生产以卫生、保温为主要特点的和合器,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青睐,一度供不应求。同时,集中了一批配制釉料,绘画青花、器型设计等身怀绝技的老艺人,一支较强的技艺队伍迅速形成,日用瓷的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市场对日用瓷的需求,而且创新了一批日用瓷、陈设瓷、礼品瓷的花色品种。
“文革”时期,景兴瓷厂正常生产秩序被运动搅乱,全厂处于停产状态。
1967年7月,景兴瓷厂精制成功多种造型的瓷质毛主席塑像、毛主席语录牌和毛主席像章。
1968年,景兴瓷厂为南昌建设江西省“毛泽东思想万岁馆”烧制了大批献忠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景兴瓷厂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适应国内外人们对日用陶瓷需求的新趋势,景兴瓷厂强化技术开发,设立职能部门,从发挥企业优势着手,采取强有力措施,保名牌产品,创拳头产品,品种制作上,突出了一个“新”字,生产经营中,突出了一个“优”字,加强技术信息的收集和市场调研,为企业拓宽市场渠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1年,在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厂干部职工利用工余时间,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肩扛手提,将厂区一座高高的凤凰山挖平,扩建厂区和办公大楼。将散布在戴家弄、刘家弄、塘旁埂、万年街等近20条里弄的生产场地集中进了新厂区内,成为一家从产品设计、原料加工、成坯制作,直到烧炼成瓷的新型工厂。新厂正式投产,整套生产工序,实行了半机械化、机械化操作,产量大幅度增长。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初,全厂设职能科室、部门22 个,生产车间9个、生产班组108个。有职工1560 人。全厂占地面积47234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0576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机压成型作业线7条、注浆作业线1条、彩绘辊道烤花窑2条、球磨机15台、练泥机7台、榨泥机10台、隧道窑3 条、锦炉1条、电炉4台等。动力机械总能力1554 千瓦,年产瓷器2200万件。
1981年,景兴瓷厂首次成立了美研室,由方复、黄昌校、黄扬、邱含、吴能、欧阳素、石砥中、江汉等一批在陶瓷艺术界有实力、有贡献的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组成,。1988年时任厂党委书记f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余仰贤创作的桂林山水瓷板画赴香港参赛,获得大奖。在发展生产,扩大生产能力中,厂里重建试验组,集中20多名有特技的技术人员、大中院校毕业生和经验丰富的工人。1985年,厂部又成立了“青花研究所”,先后参与美研室工作,大力开发青花新品种、新花面。这一时期,有技艺精湛的做坯工李名球等;陶瓷世家潘文佩精心研制新的青花原料配方,实现了配套青花批量生产;陈新凤创作设计青花花面多次荣获省(部)、市大奖;工人技师黄锦章在陶瓷书法上有了新的突破,1985年其陶瓷瓷版书法在大赛中获得金奖,其作品被日本恩巴公司收藏,作者本人被该公司聘为贵宾赴瀛作学术探讨和观光旅游。同年他的小楷瓷版陶瓷书法在全市技工大奖赛中获得金奖。其大型瓷板“归”作为江西省政府为澳门回归,献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礼品瓷。
20世纪80年代,景兴瓷厂通过企业整顿,基础工作完善,企业标准化工作通过了评审,质量管理获得省、市合格证。
1983年至1985年,景兴瓷厂连续被评为景德镇市和陶瓷系统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荣获多项QC 成果发布奖。
1985年实行厂长负责制,党委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党、政、工、团齐心协力,向全厂职工发出“艰苦创业、爱厂如家”的号召,并以企业精神,激励职工。景兴瓷厂由一家长期亏损单位转亏为盈。
1986年,在全厂干群的奋力拼搏下,实现了年上缴利税100万,跻身于全市“百万富翁”行列。
1979至1985年中,有16公分青花薄胎碗获全国优秀新产品金龙奖;“磬声”牌54头正德餐具、3头饭具、和合器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磬声”牌薄胎瓷获轻工业部优质优胜证书;“磬声”牌庆兴碗54头中餐具获江西省陶瓷行业质量优胜称号。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从20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景兴瓷厂同许多国有陶瓷企业一样,由于多方面因素,逐步陷入了困境。
1997年上半年,景兴瓷厂领导班子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企业改革改制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企业实际,在全厂推行了企业深化改革工作,率先在全市陶瓷国有企业进行改制试点。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省陶瓷工业公司党委指导下,经过一系列扎实的工作,进一步实现了全面改制,顺利地为全厂职工置换了身份。
景兴瓷厂历经了40多个春秋,完成了企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承载着历史的重负。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规划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省陶瓷工业公司的要求,景兴瓷厂转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高新区创建的凯兴陶瓷有限公司,正以更加的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来新产业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