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条消息在网上传播甚嚣:经过两年多的改造,“7501瓷”生产线重现当年风采,整个工程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
“7501瓷”是1975年由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指示,专门为毛泽东主席设计的一套生活用瓷,由于任务的重要性,被列为该所当年第一号任务,取工程代号 “7501”。
“7501瓷”在陶瓷界及收藏界有“现代官窑”之称,生产线重现当年风采的消息一出,立即在传媒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省、市媒体甚至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纷纷闻风而动,都试图从中打捞出一些分量级的“料”来。
“7501瓷”生产线真的要重现江湖?如果是的话,它有意义吗?
江湖传言:“7501”重现
在百度里键入“景德镇/7501”,第4条消息的标题便是“景德镇投入1000万元改造‘7501瓷’生产线”。
这条消息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经过两年多的改造,“7501瓷”生产线重现当年风采。据了解,整个改造工程,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其中仅“7501瓷”生产线一项就花去了200多万元。从原料制备、成型、烧炼,各个工序的一些生产条件,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了。
据原创单位、现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所长占启安介绍,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在改造旧厂房的时候,特地把这个窑炉保护下来,即便它占用了一定空间,给现代生产的布置会带来一些影响,但是,他们觉得把它保存下来更有意义。
日前,随着“7501瓷”在市场上的一路飚升,广大收藏者对当年的生产线还是否存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还有一些人专门到该所进行探访。虽然“7501瓷”整个生产线已经恢复了当年的风采,目前也有一些收藏者提出将它开辟为旅游景点,但考虑到研究所的正常工作,他们暂不打算对外开放。
……
权威发布:只是误解
从网上的消息来看,只是说“7501瓷”生产重现当年风采,而且暂时不对外开放,并没有说要重新生产,但却给人以这种印象。
据了解,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内的“7501瓷”生产线和41根匣钵的倒焰圆窑已不复存在了,现只剩下16根匣钵的方形倒焰窑。近年来,“7501瓷”在收藏界一路飙升,在业界引起了巨澜,所以在平时的改造工程中,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比较注重与该瓷相关设备的“修旧如旧”,尽管方形倒焰窑占据很大空间,而且已不适应现时的生产需要,但还是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我们在全所几年来的总改造工程中投入了近千万,‘7501瓷’的窑炉可能花了200万元。”占启安说,消息的内容并无出入,只是标题让人产生了重新生产的误解而已。
业内分析:没有意义
尽管再现生产是一种误解,但还是引起了收藏界人士的担忧,怕大量的“克隆品”会影响原瓷的收藏价值。采访中,记者围绕这一话题与熊国亮进行了有无必要“再现生产”的探讨。
“我们应该将心思花在如何生产出更好更尖端的产品上,不能老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上,这样毫无意义。”熊国亮认为,‘7501瓷’确实是景德镇一个时期制瓷技艺最高峰的体现,不管什么时候都将价值连城,但没有必要也无法再现其生产。
此外,熊国亮还认为,既然是再现,那就必须要原料、技艺甚至人员都必须复原,而这一切都不可能了。熊国亮说,当初的“7501瓷”瓷土是抚州的多水高岭,这是一种与其它金属混合存在的伴生矿(俗称“鸡窝矿”),现在已经很难挖掘了。另外,随着制瓷工艺的不断改良,原以柴煤为原料隔焰烧法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明焰气烧,想复原很难。特别关键的是,当年制作这批瓷器集中了40多名技艺非常成熟的制瓷艺人,现在这些人都已步入年迈,不可能重新坐上生产线了。
虽然熊国亮对“重现”予以了否定,但他还是针对收藏界的担忧谈了非常肯定的观点:再现的产品永远无法与原品匹敌。“7501瓷”的“水点桃花”花面设计者,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平接受采访时,所持的态度与熊国亮的观点也完全一致。
密探消息:空穴来风
从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两位领导的态度来看,“7501瓷”重现的说法只是一种误传,但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记者却发现这种消息完全是空穴来风,事出有因。
“部所(人们对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的习惯性简称)是一直想打‘7501瓷’这张牌,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迟迟不见行动。”一位重量级人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从多种场合中都发现了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这种动机,最近的是卢津源所召开的一次研讨会。
卢津源的身份是上海一家叫“飞龙国际”的公司的CEO,这家公司业务涵盖国际工程技术、贸易、投资和燃料。这次研讨会主要是讨论如何让“7501瓷”进入世界奢侈品展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领导,还邀请了周国桢、李菊生、刘平等一批陶瓷界名流。会上自然而然地涉及到的“是不是能恢复‘7501瓷’的生产线?”这一话题,便极可能是此次生产线重现(不是单一的重新再现,而是重新生产的意思)消息的源头。
据这位重量级人物介绍,由于“7501瓷”在收藏市场的看好,目前市内有很多个体作坊在模仿生产,有个别的在“水点桃花”花面上便直接落“刘平”的款识,此外,还冒出了“中南海用瓷”、“怀仁堂用瓷”等产品,并且有一定的市场。可能是这些情况对“部所”有所触动,所以在研讨会之前,很多人都曾不止一次地谈起过恢复“7501瓷”的话题。
正是由于这种种迹象,所以有人对此次“7501瓷”生产重现的消息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极可能是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决策前的一种“热身”。
史海钩沉:“现代官窑”
一条 “7501瓷”生产线重现的消息之所以如此受人关注,完全是因为其民间所说的“现代官窑”产品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的宿舍内,刘平取出他当年为“7501瓷”而设计的“水点桃花”花纸,指着当时所领导方综指示的“可办,要满”字样,为记者回忆了一些该瓷相关的历史。
在“7501瓷”生产之前,中央办公厅曾考虑到毛泽东是湖南人,并将这个任务首先考虑在湖南完成。和在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一样,下任务时都没有说具体使用人是谁,只透露了是政治家、思想家、诗人;花面也没有具体要求,只说了使用人喜欢暖色调。湖南按要求做了一批辣椒、番茄花面的餐具,但因毛泽东觉得很俗而“落选”。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根据透露判断出了餐具是为毛泽东定制的,便从其诗作《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七律· 登庐山》的“桃花源里可耕田”,《采桑子·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等句子中,悟出老人家对梅花、桃花、菊花等的喜好,绘制了一批以这些为题材的花面,其中梅花和桃花入选。
考虑到毛泽东当时的住所与厨房有一段距离,为避免饭菜易凉,所以还特意每件都配制的盖子。另外,还根据毛泽东会客或与家人共同用餐的可能,专门设计了4人用的47头和10人用96头两种。因为釉下瓷的生产难度较大,为了稳妥起见,采取了釉下梅花和釉上桃花两种方案同步进行。
收藏江湖:“黑马”狂奔
“7501瓷”虽然只送交了6套(北京、南昌828、长沙各2套),但这批瓷器是百里甚至万里挑一选出来的,所以业内认为,“7501瓷”代表着当时世界上手工制作的最高水平。
据刘平介绍,虽然当时并未说明具体为谁定制,但在南昌的会议上曾强调过“完不成将军法从治”,所以在红色经不起高温烧烤而出现的龟裂问题中,差点有人因此而受到处分,幸好技术人员及时跟进才解决了问题。
这批瓷器做完后,上级曾经下令挑剩的残次品全部销毁。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本来准备按令将留下的瓷器打掉,但看着瓷器的绝佳,大家都下不了手,再加上考虑到以后瓷器损坏后要“补单”,所以便作出贴上封条封存在仓库的大胆决定。
至上世纪八十年初,国内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将封存的“7501瓷”连同其他库存产品作为福利陆续发给了职工。发放时,对“7501瓷”作了“只能自己用,不能送人”的着重交待。不想几年后,“7501瓷”被民间收藏家所看好,并且价格一路飙升:一只调羹10万元、一个小瓷碗170万元,一壶十杯的成套酒具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