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郑板桥铭紫砂壶的诗句来谈当前紫砂文化,因与原诗本意无关,所以未免容易产生误解,只好先做点解释:紫砂产品产量之大,令人难以想像,所以无论如何不能说是.量小.。那么,何为.量小.呢?这.量小.之.量.,不是指.数量.,而是指.容量.、.气量.、.雅量.。那么什么是.大物.呢?.大物.是指.中国文化.。我们形容.中国文化.,常常概括说是.博大精深.,所以称.大物.可也。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哲学家们不断地为我们作出回答:后工业化时代、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后现代主义时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再来看当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紫砂制品市场和大部分处于识字阶段的.紫砂文化.,其.量小不堪容大物.也就不是为奇了。
追溯紫砂文化的历史,众所周知,由于一批文人和书画家、金石家与技艺高超的艺人,十分默契的配合,曾经出现了以.曼生壶.为代表的紫砂文化.高峰.。这一高峰可以说是.经典.的,甚至是.不可企及.的。我们的前人已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只是今天的我们,还能学他们吗?诚然,在紫砂制品,特别是紫砂壶方面,也有不少人在沿着陈曼生的脚步继续前进,但可惜的是他们很少有人能真心领略紫砂文化的精髓所在。他们不是食古不化,就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文化有高雅与庸俗、深奥与浅薄之分,紫砂文化也是如此。一件好的紫砂作品是否有很高的价值,是否能传世,是否能成为不朽之件,取决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紫砂作为一种载体,既有其优势,亦有其局限。真正有眼光有智慧的艺人,会充分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局限,不断学习,探索与追求。相反,一些艺人只图一时的急功近利,不仅鄙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并不认真地研究技艺甚至改行去卖.富贵土.。他们到现在也不明白,使.土与黄金等价.靠的是什么。如果一件紫砂作品,本来缺少文化,他们会说:这是纯手工、工艺好。如果工艺也不咋样,他们又会说:这泥好,这原料已经没了,或国家不让开采了,如此等等。真是些不刊之论。这种理论之站不住脚,是显而易见的。我常常有个想法,用金子去制壶不也很好吗?壶做得再差,不是可以称重去卖吗?再者,其原料不是可以随时.重新利用.吗?如果紫砂原料是不可多得的有限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那么缺少文化内涵、粗制滥造的紫砂制品,不管是出自何人之手,也不管在市场上换了多少金钱,恕我直言,也只不过是浪费资源而已,必须为后代子孙所不齿。
紫砂文化所以引起我们不断思考,甚至常常做杞人之忧,是因为只要去逛紫砂市场,就会有两种现象:要么是缺少文化,要么就是.虚假文化.,而后者还不如前者,就像一个.一字不识.的假教授还不如一个.一字不识.的农夫,因为后者总不至于误人子弟。比如紫砂壶名与壶铭,常常出现缺少文化的现象,甚至以讹传讹。如石铫壶写成石桃壶,觚楼壶写成孤棱、孤菱或孤菱壶。近年来所见壶铭的错误也不少,例如有人将陈鸣远的南瓜壶的壶铭,刻在其他造型的壶上,铭曰:.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离开了南瓜的造型,刻在任何一款造型的紫砂壶上,这壶铭都会.文不对题.。在某市场上一件超大紫砂壶,壶上铭文曰:.劝君更尽一杯酒,千树万树梨花开.,且不说这两句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诗是否能放在一起,单是在茶壶上劝酒恐怕也让人.匪夷所思.。至于将孩童都能背诵的诗句写错,更是司空见惯之事..这些哪里是什么壶铭?纯粹是.胡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紫砂文化.也在飞速发展,.紫砂文化.的快餐也越来越.丰富.。造假成风,赝鼎充斥 ,再加上只认金钱不认祖宗的大众传媒的鼓史和炒作,紫砂文化领域可能成为净土吗?可能不沾染追量逐臭的时代恶习吗?庸俗的需求造就庸俗的市场和生产者,庸俗的生产者也不断培养庸俗的消费者,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紫砂文化属于高雅文化,尽管如此,它仍然应该贴近生活,但同时它又肩负着引导百姓进行高雅文化消费的历史使命。一个有责任感的紫砂艺人靠的是良技、良知、良心,除了不断提高技艺之外,还要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他们不一定每人都成为书法家、画家,也不太可能成为学者,但是他们喜爱中国文化。他们知道向前辈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他们知道哪些人适合成为他们的合用者。他们在不断地追求中厚积薄发。他们的作品往往看似平常而实际上底蕴深厚,令人百看不厌。比起那些不肯花费精力于作品之上,只顾到处投机钻营的冒牌.大师.、.工艺师.来,他们也许暂时得不到更多.实惠.。然而,艺人毕竟最终还是要靠作品来说话。那些艺术家像凡高、陈子庄一样身怀绝枝而终身穷困潦倒的时代毕竟一去不复返了。他们将以他们的用品光照日月,流传千古。他们的名字将载入紫砂文化的史册,他们将像前辈大师一样永远受人敬仰。因为他们将改变当前紫砂文化.量小不堪容大物.的现状,将中国文化之.大物.绵延不断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