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神厘镇和江西景德镇作为我国陶瓷两大重要产区都存在着“炉钧”和“卢钧”的说法。这其实是我国制瓷工艺相互交流融合发展的结果。钧瓷与景德镇制瓷业之间可谓有着很深的渊源。
一、钧瓷工艺和艺术特征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自唐宋以后的帝王都把钧瓷列为御用珍品直到清朝才传入民间。唐玄宗立令“钧不随葬”,所以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也甚为稀少。世界著名的各大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故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 “家有万贯,一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不可夸富”之说。
钧瓷以釉厚为本。其色或沉釉底、或悬釉中、或浮釉表,釉厚浑活,釉层乳光莹润,层次繁多,透活欲滴,立体感极强。钧瓷以窑变为神。自然窑变,是钧瓷艺术的精华所在,也是钧瓷赖以扬名四海,蜚声瓷林的珍奇之处。烧制中同施一种釉,一经烧成即呈五光十色“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变万化的窑变效果,形成了色彩变幻无穷的神奇,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且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称,所以极具收藏价值。钧瓷以开片为奇,开片又称“迸瓷”,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在釉裂开片中出现了人力不可为的奇迹:珍珠点、鱼子纹、蟹爪痕、兔丝缕、蛛丝张网,蚯蚓走泥等珍品。钧瓷以出现景观为绝。暮沉霞飞、紫翠生烟、寒鸦归林、星辰满天、仙山琼阁、杏雨江南。呈现景观画幅的钧瓷,列为空前绝后的极品。
钧瓷胎质细腻,致密坚固,一般可分为灰、灰黑、灰白三种胎质。
灰胎是钧瓷的基本胎色。从古到今,钧瓷以灰胎为最多。钧瓷采用禹州当地原料配制泥料,泥料中含有了一定的铁质,这种铁质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就会使胎色发灰,形成常说的“香灰胎”。如果泥料中含铁质较多,胎色就较重,形成灰黑胎;如果泥料中含铁质少,那么胎色较轻,形成灰白胎。灰胎和灰黑胎由于铁质的作用,在还原气氛下烧成时,胎足表面无釉处就会形成“铁足”。钧瓷胎的颜色对釉的色调有一定的衬托作用。
钧瓷自宋至今采用二次烧成,首先将坯体进行素烧,然后将烧过的素胎施釉后进行釉烧,素胎烧制的温度应控制在980℃左右,以增加其坯体强度,它的作用主要是吸收减少坯体表面釉料的水分,加快干燥速度,为后期釉面开裂提供表现的空间。钧釉的配方必须是二液相分相的高硅质乳浊釉。釉层的厚度在1.5毫米至2毫米之间。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工艺要求,钧瓷施釉的方法一般有涮釉、浸釉、烧釉、刷釉和点釉。
钧瓷的釉烧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最高温度一般在1 2 80℃-13 0 0℃。气烧窑从点火、烧成到开窑,总共约为2 5 个小时。
一、 “卢钧”对景德镇“炉钧”的影响
“卢钧”是较成功的钧仿作品,始于清光绪三十年(1 9 04年),由卢氏二代传人卢天福三兄弟创烧。钧瓷世家卢氏烧造钧瓷,除在粗瓷窑内搭烧仿雨过天晴器外,主要是用风箱炉小窑还原高温烧成。因使用“炉型窑”,故称“炉窑”,又因出自卢氏艺人之手,故称“卢钧”。
“卢钧”最为著名的作品当属卢氏二代传人卢广东的《折沿盘》《乳钉罐》和两件青绿挂红的《桃子》。考察期间在卢俊岭先生家里目睹了传世卢钧中的一件《葫芦瓶》,其自然窑变的釉色十分精美,由于主人谢绝拍摄便没有此物图片。
清雍正年间,南方诸窑系曾创烧过低温釉有窑变效果的仿钧器,时称“炉钧”。“炉钧”是仿钧的一种,因在炉型窑中采用还原工艺手段烧制,故称“炉钧”。“炉钧”始于清朝初期雍正乾隆年间,以紫砂类土质为胎,日用品、壶具类为多。它分二次烧成,先高温素烧强固胎质,而后入炉低温釉烧呈色。代表作有两类,有金红色斑点颗粒者谓“晕炉”;无金红色班点颗粒者称“素炉”。
从产地比较,炉钧属南方景德镇窑系,卢钧属北方钧窑系;炉钧属仿钧系列,卢钧属钧仿系列。
从年代比较,炉钧以雍乾为盛,卢钧是光绪年间的产物。
从烧成工艺比较,炉钧是高温素烧、低温釉烧,有明显的青花粉彩工艺风格,卢钧是低温素烧、高温釉烧,是标准的传统钧瓷工艺。
从造型比较,炉钧多采用壶具、碗类等实用器型,卢钧多采用审美功能的造型,如乳钉罐、鼓钉洗、夹板炉等。
从釉色比较,炉钧大多呈色均匀,似有现律可循,卢钧呈色飘忽,无均匀之状,却有波浪状的特殊审美风格。
从胎质比较,炉钧多倾向于紫砂类,卢钧却就近取材于神厘的黄泥类,为香灰胎。胎质上较容易区分。
从迸片比较,炉钧细碎轻薄微露,卢钧却玉涯冰裂明显。
总的来讲,炉钧和卢钧对钧瓷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炉钧是在探索钧瓷的演变,而卢钧是在继承光大宋钧,二者各具特殊的审美风尚,是钧瓷发展中宝贵的遗产。
景德镇制瓷工艺吸收了各大名窑的长处,在高温、胎质白方面自成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在颜色釉创新、时代造型风格、色釉运用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景德镇高温红釉系列受到钧釉的影响产生了为人们所熟知霁红(祭红)、郎窑红、钧红、美人醉等釉色。这些釉色在亮度、透度、厚重度、质感上都非常出色。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三阳开泰”釉。
三阳开泰是用乌金和郎窑红二种色釉交织填涂的综合艺术釉。多用于装饰造型优美的花瓶,工艺制作上常在花瓶坯胎口部一圈和腹部成品字形的三圈,平涂郎窑红,其余地方则全填乌金釉,在1 2 8 0℃-13 0 0℃窑温下还原气氛烧成,形成绚丽多彩,光耀夺目的釉色。花瓶口部出现的一道青白和淡红色调,是郎窑红在高温自然流动的余色,其劲部和下部红黑二釉相接处,则是郎窑红和乌两种釉料在高温下相互渗透,融合一体的淡青绿色,既变化万千,又融冶调和。特别是腹部纯黑的乌金釉与鲜艳的郎窑红对比强烈,恰似红日喷薄而出,给人以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之感。
此处,景德镇窑系吸收借鉴了汝窑的青瓷特色,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釉色在景德镇被广泛烧制。
景德镇在“集大成”之后,又将其精湛的制瓷工艺传播开来,促进了全国及世界各产瓷区的蓬勃发展。借助这种融和之势,景德镇制瓷业必将谱出新一页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