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艺 欣 赏 陶 瓷 基 础 教 学
一、从艺术观念的角度欣赏 艺术观念受这个时代的改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有个人艺术修养,文化品味、地方区域等约制,必然发生种种的创作观念;作品形式千变万化,意味殊不相同,虽然一些作品没有明确的题材特征,却表达了一种宽泛的意念,让观者去感悟。当今,现代陶艺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组成部份,己逐步走向纯艺术范畴,每一件成功的作品都反映出陶艺家的艺术观念,思维方式,或陈述观念寓意。或表达生活哲理,审美情趣。在个性鲜明的形式中赋予文化内涵,为拓宽创作语言而努力,达到创作观念的集中体现;作为陶艺家,必然具备一种洞察世界的超群敏锐能力从各自的经验当中获取灵感,从事陶艺的劳心苦作,并经常地思考文化问题,目前,正处于文化的开放时期,将中西文化的差异实行比较,对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最终将自己的观念体现在作品的内涵中。 对于基础技巧的学习尚可通过一段时期的练习来掌握,而创作观念意识的表述、定位,却需要长期的实践、观察、思考,对文化的认识及艺术理论的积累所铸成,强化观念,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注重个人艺术素质的培养,找到自己该走的路。二、从艺术形式的角度欣赏 艺术形式的无限多样,丰富了陶艺的创作语汇,出现独特的表现力和个性特征,我们看待陶艺作品时,观其是否将某种形式特性给予发挥和拓深;形式语言有无生命力,没有生命力的形式就象干枯河流,形式使现代陶艺得以自身的发展空间,新的形式将取代旧的形式,旧的形式将成为传统而沉积,形式建立于观念的基础上,形式的作用是表达观念、表达审美意蕴。创立新颖的陶艺样式是陶艺家的天职,同样一种题材内容的作品,每个创造者所摄取的形式都会不同,最终的形式呈多样性,都会使作品主题发生品味差异,是鲜明的,还是暗淡的 是粗浅的,还是细微的;形式的表现又依赖于技巧手法和材料支持。捕捉和把握能够月为陶艺形式语言的一切因素,在欣赏学习陶艺过程中尽可能去理解该门艺术的特有形式,以及作者在此形式上的思考,浏览那些赋予们品有意味的形式。三、从表现技巧的角度欣赏 技巧的综合应用,深化了现代陶艺在空间 因素、体量形态、肌理质地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力。技巧是塑形的基木手段,技巧高低,决定着能否提高物性的品质。现代陶艺还应当摆脱过重的雕塑形质及绘画模式,消除传统工艺中单纯的工艺描绘,彩绘模式,当然,雕塑、绘画及传统工艺中的一些优良的技巧应当借助发扬,提倡精技、自由、本位,适度性的表现技巧;消除浮躁、浮华、浮饰、粗制等一切不良作风,艺术创作过程是一种萌生于观念中,而形露于外在的过程,必须用真实的感受和驾驶技巧的表现来处理,产生真实而不伪的情怀。 成功的作品创作,技巧表现上也同样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态是构成的根木,正因为有了繁多的表现技巧,才有了众多的陶艺形式,在学习,借签他人的技巧方面,更应注重自己的经验累积,有独特的手法、材科、烧制及工具,创造特有的表现技巧,为形式服务。
四、从艺用材料的角度欣赏 传统陶瓷也好,现代陶艺也好,其艺术形态的构成,除艺术观念,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外,都依靠工艺材科作支柱,通过材科进行多方位,可行性的实验;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配料,绐观者心灵的触击,独特的材科美感,成为构筑陶艺的基木语言和强力的语汇,也成为造就艺术形式的前声,同时也考虑到所择的材科是否达到应尽的意义,若同样的形态,会因用材不同而效果迥然。陶艺泥科、釉料、色料所形成的粒子质地,光泽变化,色泽效果,结晶颗粒等,这些无可言状的材质美感,加之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妙材料,给陶艺注入了活鲜的生命;没有一种材料能像陶艺材料一样变化无限,丰富多彩。同艺术形态的结合,同各种表现技巧的结合,将自然的特征和人造的特征尽情地表现出来。材料充分用于技巧表现,从而确定风格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材料的性能,以及特殊材料的调配应用,增强艺术表现力尤为重要,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表现功能。在欣赏中认真地观察,了解陶艺家对某种材料的妥当使用,以及多种材料的调合,组合重构;提高对材料的敏感认识,基于材料去思考,使之服务于自己的陶艺创作。五、从烧成方式的角度欣赏 陶艺品终归要进入火的殿堂而诞生,倾吐出流光溢彩的世界。采取何种窑炉烧制,窑火的温度控制,火焰的气氛把握,烧成的制度设定,这些方式一旦变换都会给作品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当艺术的创造力与神圣的火焰发生共鸣时,也正是陶艺的魅力所在。同样的泥料,釉料、色料,会因烧成方式的不同而改变;都将保持或改变固有的性质,有的作品采取先高温烧制,后低、中温烧制,有的作品有意地跨越材料的烧成标准,烧制出难以想象效果;有的作品采取特殊的烧成方式,用乐烧,效果质理微妙甚佳。用坑烧,熏烧的方法,效果尤为素朴,极富泥土味。欣赏作品的烧制过程,要首先对热工艺的了解,并且留意观摩平常烧窑操作时的程序、数据;留意偶发的一些烧成现象。认为缺限的作品,不要急于丢弃,细心地研究所产生的色与质,用于此件作品不当,但用之于另一件作品,可能恰到好处。在欣赏作品时,多自问一下,这件作品为什么用此法烧成,若用其它的方式烧成,其表现内涵、形式效果会更加好吗? 从多方位,多角度去签赏陶艺作品,这是一种 "打散"式的学习方式,利于从局部的观赏、延伸至整体的理解,一件陶艺作品不可能全方位地突出每个组合部分,齐头并进地表达,有强调的部分,有降调的部分;尤如文章般的主次分明,着重于观念的,着重于形式的,看重于技巧的,着重于材料的,着重于烧成的,这种趋向都取决于创作者的思维方式去 "构成"。最终达到音乐般的强弱音符,发生和谐的韵律。(完)摘自:陶瓷基础教学(张苏波 著)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