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花?青花是以氧化钴为主要着色剂, 在高温1 300℃还原气氛下烧成的釉下彩陶瓷。它有着拒腐蚀, 不褪色的特征, 因而直到现在看, 千年以前的青花犹如新出—般。
其实从目前文献和出土的文物来分析。青花产生于元代, 同时也成熟于元代。所谓唐、宋已有青花之说是不确切的。充其量是有唐三彩的釉而已。宋代没有产生青花的土壤, 这与宋代的士大夫阶层所推崇的“理”学是有密切联系的, 所以可以这么说“由于宋代的哲学和审美的关系, 而推迟了青花的诞生”。但确又为青花的诞生做了更加具体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青釉的成功运用和半刀泥装饰手法的出现都是在技术上为青花的诞生做好了准备工作。
到了元代, 元人尚白、 尚蓝, 元人的审美情趣可以说是青花的助产剂, 由此可看出统治阶级的审美情趣会直接导致某个时代的审美走向。 因而这一时期甜白瓷和青花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趋势。
青花瓷绘制的图案设计是由宫廷画师来完成的, 制瓷的工匠只能按图绘制而已, 因而此时的青花主要表现的是统治阶层所喜爱的题材。但由于元人勇猛, 所以图案中的龙、凤和花卉为主用笔很爽,造型都很凶猛。
到了明代, 明早期社会由于经过长时间外族统治之后和更朝换帝的战争,人们非常希望早点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被推上了一个高峰期。这与当时的社会形态是分不开的。而到了明中、晚期由于明代象嘉靖、万历、弘治、正德皇帝推崇道家的思想,甚至迷恋于炼丹事业,使国家的意识形态进入了一个混乱时期,这一时期陶瓷画境不高。到了明后期反而民窑瓷的水准很好。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都出现了很高水准的作品。它们所表现的题材多种多样, 展示出的哲学美也十分丰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时的陶瓷产业分工很细, 由于细分工就产生了剩余价值, 有了剩余价值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一现象在这一时代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只可叹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加上仅仅是一个行业, 因而资本主义的萌芽很快就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而消亡了。
清代是陶瓷生产的高峰, 也是鼎盛时期, 尤其是那些士大大文人们把自己的哲学审美情趣带进了青花瓷画, 从而进入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时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民窑瓷画。
由于 “八大山人”所生活的区域离得很近,而且“八大”也来景德镇画过瓷画, “八大”的风格在民窑瓷画中也有表现。为提高青花瓷画的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纵观青花陶瓷的发展无不体现了中国文入画对其的影响, 同时折射出中国文人深邃的哲学内涵。试想如果青花抽掉它的哲学内涵那么还有什么生产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一个没有哲学体系文化内涵的民族是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