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是艺术与现实的结合,它与城市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现代社会中,雕塑进入我们的城市,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它是在城市中为民众的生活环境创造具有艺术氛围的,具有各种功能用途的雕塑。如今的城市雕塑不仅仅是孤立形态的雕塑,它所形成的空间环境,一方面属于雕塑自身,另一方面属于环境空间。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现代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空间之间的关系。
一、现代城市雕塑的概念
现代城市雕塑不同于艺术家的创作雕塑,后者是艺术家个人不受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受“服务对象”的附加条件所规定限制,是独立自主的一种艺术创作行为。而现代城市雕塑是一种将雕塑与周围城市环境、地域文化、社会历史综合考虑的艺术创作,是一种将艺术创作概念与城市生活空间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活动。因此,如果把一件成功的雕塑艺术品随便放在城市某个地点,事前没有考虑它周围的城市环境,环境和城市的文脉,它有可能不是一件好的现代城市雕塑。
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城市雕塑作为美化城市的一种手段而受到重视。经过2 0多年的发展,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城市雕
塑作品。景德镇近些年也在城市的主要街道,广场新建了许多城市雕塑,这些新建的雕塑涵盖了艺术文化、历史文脉、民俗生活等题材,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二、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和相互影响的关系。雕塑形体首先在环境空间中通过它的表层界定了自己的体量和尺度,界定了自己的占有位置和外在形象。大凡人类都具备着这样一种与生俱来、永不满足追求完美的本能。人们在营造环境的同时,还对其进行各种装饰,设立雕塑或雕刻物即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且不说建造广场宫殿,就是普通的庭院,也可以用雕塑来美化一番,这种借助感官在知觉上追求完美事物的本能,是人类创造达到理想境界的一种手段。而且,人类有史以来就从来没有放弃过这种手段。什么样的环境,安放什么内容的城市雕塑,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不能不加考虑地塑造与特定环境不相关的形象,否则,不但达不到审美的效果,反而会使观众产生怪诞和晦涩的心理。任何外部空间雕塑必然要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和环境保持着内在的联系,我主要就位置、形式、尺度这几个主要方面来进行探讨。
1.位置
在各方齐心协力拟订雕塑工程计划时,首先面临的问题
是选择合适的环境来放置雕塑。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作者在雕塑创作构思中都必须亲临现场考察,把握构成特定环境的主要因素,进行构思、构图、进而塑造出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采用方圆对比、散整相间、横竖相破、疏密相济、黑白相衬、冷暖色泽对比等等艺术手法,以期达到提高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2.形式
环境对雕塑的形式即造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与雕塑本身所处的地域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雕塑要与所在环境的风格相统一,环境所具有的特征应在城市雕塑中有相应的体现,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虽然雕塑的风格可以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但它和相处的环境之间必须有一种统一协调的风格,所谓统一协调的风格就是寓于个性之中共性的东西,它如同共同的血缘关系,在各个单体雕塑与环境之间成为互为补充互相需要的整体联系,才可能在整个环境中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群体组合的统一。
3.尺度
雕塑的尺度千变万化,有的十分微小精致,就一个人头大小的雕塑,也有巨大庞然,几十米高的雕塑。在环境中该采用什么尺度的雕塑合适呢?首先,这应取决于环境的空间范围和周围城市环境的数量和风格样式。 一般来说,周围环境较为空旷,城市环境物位置相对较远,可以考虑稍大一点的雕塑,因为稍大的雕塑可以使这样的环境有更突出的中心把环境结合起来,从而改变环境单调散漫的缺点,而如果城市周围环境物较多,又十分拥挤稠密,则应考虑安排小型尺度雕塑,或把雕塑和座椅等具有实用价值的物体连接成一体,让人们在生活中去感受艺术。
三、现代城市雕I塑的造型特点和趋向
当我们从一个城市来到另一个城市时,突然发现还像在家门口打转转,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城市没有个性,城市环境出自同一张图纸。在讨论雕塑与城市环境和谐空间问题时,切莫忘记雕塑与城市环境的互补性、创造性和多元性特征。雕塑和城市环境在公共空间中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同时,强调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艺术特色,实现多元、差异、整合和共同发展的格局。
与近年来城市环境发展的趋向相似,现代城市雕塑的创作发展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艺术家们各显神通,作品千姿百态,有的抽象,有的具象、写实。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抽象 近年来,现代城市雕塑多趋向于抽象的非主题性雕塑,这些作品不是再现生活,而是通过一定的体型、比例、尺度、色彩、质感构成艺术形象,表现空间和物质的关系,表现形体的生命力,表现某些抽象的思想感情,或用符号来表现所谓内在的和外在的概念世界,从而增强了城市环境空间的艺术气氛。抽象手法之一,是对客观形体加以主观概括、简化、强化的抽象。抽象手法之二,是几何形的抽象,即用点、线、面与光色等形式符号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形体,象音乐中的音符组成旋律和声一样,几何抽象形体虽不具有形象,但具有精神情绪,人们同样可以感觉到它的神态和生命。这种抽象雕塑与城市环境的抽象精神、点线面组成的形体特点很易取得呼应。而且在创作时,根据城市环境及空间环境的要求,在形体、材料质感和色泽的选择上都有更大的自由度,因此近年来普遍采用。
2.动感 艺术家们不满足于形体的静止状态,它们引用现代科学技术或自然动力创造活动的、甚至有声响、气流、光色变化效果的城市雕塑作品,使人置身其中产生新的情趣和体验。
3.多样的材料质感 现代城市雕塑的材料打破了传统的领域,除了常用的金属、石头和木料外,几乎使用了任何其它材料。尤其室内空间的雕塑品更是自由,从破绳烂布到虚无的光影幻象,都可作为雕塑材料和手段。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法院大厦内楼梯处的雕塑《2 7个棱镜》,用特设的三个点光源和一个位置隐蔽的天窗正对挂在天花上的几个棱镜,使之折射出各种光色,从不同的方向洒照在地面和墙面上,光色形状随着观者行走角度变化,效果奇特,作者称之为“透明的几何雕塑”。
4.具象与场景雕塑 6 0年代以来,城市的更新改造规模空前,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后,人们开始重视研究城市的形态,注重文脉,提出了城市是集体的记忆观点,同时受60-70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城市雕塑出现了反映历史事件,重视生活中具体人和物的作品。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的改造中,就将老北京的人力车,京韵鼓和大碗茶等历史片段再现城市空间。还有我们景德镇步行街、广场上的人像雕塑也很好地再现了当年瓷都人民是如何做出瓷器的,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使人们愿意接近它们,喜欢它们。
结束语
“纵观雕塑艺术发展史,尽管不同时期的雕塑风格迥异,但我们仍然能够发现这样一条雕塑样式的线索,即生命的崇拜、图腾的崇拜、宗教的信仰以及个人风格生命线的自由发展”。随着人们对客观物象的认知和掌握能力的加强,雕塑家的技艺的日臻成熟和雕塑家主观意识的逐渐多的渗透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进步与发展,又由于雕塑家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雕塑家个人意识情感的不同,便生产出风格迥异的既有社会意义又有个人色彩的形形色色的艺术作品。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作品除了不能摆脱政治、宗教、经济及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外,但凡成功者都无不自觉的遵循着一条规律,即作品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所以,应该建立一个便于产生优秀雕塑作品的健康的人文环境,把公共环境真正的还给公共大众,让艺术家、批评家以及公众社会一起来参与公共环境的整体规划。只有这样,我国的城市雕塑才有可能向着一个健康的高水平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