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有精物 至宝无文章
了了亭 资讯 本文刊载于《陶瓷研究》: “如意”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 多用金、玉、竹、骨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划用或玩赏。梵语“阿那律”的意译。古之爪杖。用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长三尺许,前端作手指形。脊背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可如人意,因而得名。或作指划和防身用。又,和尚宣讲佛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如意是我国典型的传统吉祥器物之一,最早出现的器物如意是在战国时期,从魏晋至唐如意均为实用器具,如意头已经逐渐变化为卷云状,其实用功能正逐渐淡化,趋于消失最终演变成纯粹的艺术品。如意原为僧具,讲经时用。后所作如意,其端作灵芝形或云形,以供观赏,取其吉祥如意的意思。唐代张祜《题画僧》诗之二:“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禅心入大乘”。清代瓷绘上用两柿和如意板表示事事如意;用松柏、柿了、灵芝表示百事如意。清乾隆之前如意在瓷器上无独立形式,多是如意纹饰或于瓷雕中显现;瓷如意以表达吉祥如意盛世气象为主,装饰多粉彩,同时借重雕塑工艺的镂雕工艺。瓷质如意最盛于清乾隆时期,是中国瓷如意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其数量却极其稀少。这主要是凶为如意是民间吉祥之物,瓷如意制作繁杂,瓷品且易碎,若如意不慎摔碎,则易产生心理不吉之阴影。故喜好奇巧工艺的乾隆帝之前,甚少完整瓷如意。但瓷如意上的云纹饰却早己出现过,通常称为如意云纹饰。如意纹在元代、明代均大量存在,其形状灵芝,特别是元代多配其它纹饰匹配装饰瓷器物,为重要吉祥装饰纹饰:另在瓷枕、瓷塑上也有表现。在明代白瓷观音造像中有手持如意器物的造型,该如意为瓷雕辅饰,并非独立瓷如意。清乾隆朝,如意为各地大臣晋献的重要贡品、贺礼之一,宫中各类庆典活动,如意均不可或缺,乾隆亦曾言“处处座之旁,率常陈如意”。瓷如意与金银等如意一同分存皇宫。瓷如意的装饰手法以彩绘见长,绝大部分为粉彩装饰。粉彩色彩柔和华美、线条细腻纤弱,和金彩与借鉴于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相结合,给人以富丽堂皇、繁缛华贵之感,非常适合展现盛世之象,因而颇受乾隆帝喜爱,成为乾隆朝瓷器彩绘装饰的主流。当然有的瓷如意装饰上也有辅以青花、斗彩、五彩等其它彩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