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雀图》
作者:宋崔白
材料:绢本设色纵30 厘米横69.5 厘米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崔白,字子西,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安徽濠梁。宫廷画家,活跃于熙宁、元丰时期,颇得皇帝优待,气质更接近不受拘束的文人。《寒雀图》描绘隆冬的黄昏,一群麻雀在古木上安栖入寐的景象。环境的描写被完全省略了,只剩下一株枝干虬劲的老树。用皴擦勾勒的古树树干在形骨轻秀的鸟雀衬托下,显得格外浑穆恬淡,苍寒野逸。此画用色其淡若无,用笔灵活松动,运墨干湿浓淡相参,单纯中蕴涵变化,真可谓“体制清淡,作用疏通”。
《杏花图》
作者:宋赵昌
材料:绢本设色纵25.2 厘米横27.3 厘米
收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赵昌,字昌之,剑南(今四川省)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北宋前期。他工画花卉,兼草虫。他继承了其师深入观察花卉的创作方法和笔迹轻利、设色鲜艳的画风。他常在清晨朝露未干时,绕栏谛视花卉姿容情态,手调色彩当场画之,他以能为花卉传神著称,常自号“写生赵昌”。《杏花图》形象秀雅清俊,设色古秀沉着,杏花娇而不艳,媚而不俗,花朵盛开而迎风招展,是宋代画家所流行的折枝画法。
《祥龙石图》
作者:宋赵佶
材料:绢本设色纵53.8厘米横127.5厘米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绘画重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此卷分左右两部分,右部画宫苑中一珍奇石头“祥龙石”,左部为赵佶以“瘦金书”所写的题记、题诗。徽宗皇帝以细劲线条勾勒出玲珑剔透的奇石轮廓和纹理,并施水墨层层渍染,表现出石的坚硬和湿润的质感,显得一丝不苟。而作为皇帝的画家之所以对描绘“祥龙石”如此感兴趣,则如题诗所说,是因为“彼美蜿蜒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作品具有“瑞应”的象征寓意。
《临韦偃牧放图》
作者:宋李公麟
材料:绢本设色纵46.2 厘米横429.8 厘米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晚年号龙眠居士,舒州舒城(今属安徽)人。22岁中进士,官至朝奉郎。注重写生,造型准确,神态生动,运笔如行云流水,善用线描多不设色,人称“白描”。韦偃是唐代画马名家,此图是李公麟奉旨临韦偃的《牧放图》,画卷右端上有小篆两行:“臣李公麟奉敕摹韦偃牧放图”。画上有马1200余匹,奚官、牧马人10余人,画面布局颇有气势。几乎马的各种姿态都跃然于画面上。此画既保留原作的基本布局和文意,又显示出李公麟高超的绘画技艺。
《古木怪石图》
作者:宋苏轼
材料:纸本墨笔
又题《木石图》。定此画为苏轼作品,主要根据画后与他同时代的米芾、刘良佐的题诗。画面左侧以快速有力的旋转笔法刻画一块怪石,画面右侧以干枯笔法刻画一株枯树,甚至那树干扭曲还转了一个弯,姿态虬屈,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正如米芾《画史》所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因反对王安石及其新法,贬谪黄州。
《枇杷山鸟图》
作者:宋赵佶
材料:绢本设色纵22.7 厘米横24.7 厘米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于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俘虏,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扩充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其画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亦擅书法,自称“瘦金书”。此图绘一山鸟立于枇杷树上,描绘精微细致,构图虽然简洁,笔法却极为简括而具表现力,是宋徽宗花鸟画中的精品。
《双喜图》
作者:宋崔白
材料:绢本设色
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初宫廷花鸟画以黄筌工致富丽的花鸟体制为标准,崔白进入画院后却以生动自然的花鸟画,打破了皇家画派对宫廷花鸟画的垄断局面,使画风发生明显变化。崔白画花鸟,善于通过对季节变化的自然环境中花鸟情态的细致刻画,取得真实生动的效果。《双喜图》表现秋风劲吹摇撼树木,双鹊掠飞鸣噪,引起野兔的回首观望,残枝败草和鹊兔的生机活跃的对比,既生动地表现了荒寒气氛,又不失时机地表现了荒凉中的生意。
《柳鸦图》
作者:宋赵佶
材料:纸本淡设色纵34 厘米横223 厘米
收藏:上海博物馆藏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 宋神宗赵顼之子,哲宗赵熙之弟,初封为端王,元符三年即位。诗书画却有精湛的造诣,尤以花鸟画见长,以工细彩墨为主,,有时并能寓巧于拙。此幅《柳鸦图》中的柳树和鸦采用没骨法,设色浅淡,构图洗练,粗壮的柳根、细嫩的枝条、姿貌丰腴的栖鸦画得都很工整精细。栖鸦双双憩息嬉戏,形态自然安详,用生漆点睛,更显得神采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