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全部
  • 文章中心
  • 了了亭商城
  • 陶艺词典
  • 影视中心
  • 拍卖指数
  • 网站首页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器款识图库
  • 藏品鉴证实录
  • 陶瓷视频库
  • 陶瓷拍卖指数
  • 艺术家黄页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 了了亭商城 】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陶瓷艺术研究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收藏真伪辨析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了了亭谈收藏
  •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 名家作品欣赏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其他
  • 民国瓷
  • 建国后
  • 太少红狮
  • 茶壶专篇
  • 桃花美女图案篇
  • 晚清-民国瓷瓶篇
  • 笔筒、帽筒类
  • 盘形、碗类
  • 罐类
  • 杂件类
  •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
  •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 大师电话黄页
  • 教授电话黄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 补充栏目
  • 陶瓷300问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 雕塑
  • 青花
  • 斗彩
  • 粉彩
  • 新彩
  • 釉里红
  • 颜色釉
  • 古彩-五彩
  • 综合装饰
  • 现代陶艺
  • 周国桢(教授)
  • 戴荣华(国大师)
  • 王恩怀(国大师)
  • 汪桂英(国大师)
  • 陆如(国大师)
  • 吴锦华(国大师)
  • 宁勤征(国大师)
  • 郭文连(教授)
  • 王安维(教授)
  • 彭竞强(省大师)
  • 袁世文(国大师)
  • 戚培才(国大师)
  • 戴玉梅(国大师)
  •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 李一新(省大师)
  • 王秋霞(省大师)
  • 秦胜照(省大师)
  • 李磊颖(副教授)
  • 刘乐君(副教授)
  •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 陈庆长(老艺术家)
  • 杨杰 麻晓武(高工)
  • 吴伟明(高工)
  •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 李云峰(高工)
  • 胡达民(高工)
  • 徐国明(高工)
  •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 赵坤(高工)
  • 张万莲(高工)
  •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 王静(院校老师)
  • 李申盛(高工)
  • 汪则东(高工)
  • 蓝磬阁
  • 王金泉
  • 江龙(高工)
  • 刘远长雕塑作品
  • 网文转载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陶瓷艺术家
  • 仿古陶瓷精品

关闭会员登录

  • 登录
  • 没有帐号?点此注册
  •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艺术文章中心>>收藏真伪辨析>>正文内容

为何赝品越来越多

作者:李申盛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03日 【收藏】【查看评论】



只要是艺术圈就骨子里面有仿名家、造假之风,他根深千年,盘根错联。收藏行业认为收藏是考眼力的,买到假货也不能声张。这个其实是一个法律的缺失,同时也成为骗子们逃避惩罚逍遥的借口,于是随着近几年艺术市场狂热,赝品开始大规模泛滥,甚至到难以控制的地步。越是高职称的艺术家他所要面对的仿制现象就越普遍,这些作品通过地下灰色的渠道,以早期作品,年轻作品,个人收藏品,官场礼品等等各种缘由堂而皇之成为骗子们牟利的高级装备。在目前业内观察,主要的流通在艺术品拍卖,收藏品市场,而一些思维先进的利用印制画册、以高价拍卖、制造与艺术家的假合影,书写的资料张冠李戴等手段将赝品赋予了身份证,在市场上销售。赝品有极其拙劣的作品,也有造得几乎乱真的作品,扰乱了艺术市场的正常秩序。

赝品在艺术市场大量出现,不但损害艺术家的利益,更打击了收藏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一方面,赝品的出现导致卖家神经紧张,对这类艺术家的兴趣减弱;另一方面,买家作为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赝品成为艺术市场投资的一大风险,导致市场信任度低,收藏投资者望而止步。

我国艺术市场起步较晚,对艺术市场的管理还不完善。关于制假售假,在相关法律条文中有明确规定,但在艺术品市场中却没有相应的细节规定和明确的司法解释。国内法律上的空隙使造假者有机可乘,各种拍卖会更成为销假的温床。据《拍卖法》规定,如拍卖公司事先声明不保证拍品真伪,则不承担由于出售伪作造成的法律后果;同时,《拍卖法》还规定拍卖公司要对委托人身份保密,只有司法机关才能调查委托人。这些规定,使艺术家作品权益受到损害时难以找到被告人,无法主张权利。虽然一些信誉好的拍卖公司努力创造真品环境,但由于拍卖公司专业力量和精力所限,无法对所有作品进行准确鉴定,所以拍卖公司不能对作品保真。根据规定,作为消费者购买到赝品后,要经至少三名国家级鉴定师书面鉴定才能退赔。而如何找到权威的鉴定师,鉴定师会不会出具赝品鉴定证明,这使拍卖后的退赔面临极大困难。面对赝品,艺术家和买家都表示无可奈何。

有的收藏家认为如果要杜绝赝品要从严打造假售假源头抓起,其实这个也只是一厢情愿,为什么呢?

  赝品“鱼目混珠”,难以像对待其他商品一样打假。

1。在很多赝品不是仿大名家,而是仿一些“很偏”的名家。以前根本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赝品的艺术家如今也有很多人愿意仿其作品,让识别难上加难。

2。记得景德镇政府曾经对珠山八友的仿制现象进行了一次打假,这次打假在法律上因为珠山八友的后人们提出了法律制裁要求,使得这一次行动有着法律基础依据,加上珠山八友的后人们都是大名家,社会地位高,所以这一次政府是下了大力气,对各种店面,作坊进行了扫荡,一时间风声鹤唳,仿制现象有所收敛,可是这个风头一过去,仿制赝品又如潮水般的涌来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赝品存在其实是因为有市场需求,贩假者利用收藏家的鉴别能力的差异,大做文章。

3。许多大名家对于仿制自己的赝品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因为无法对仿制者进行制裁,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打击。比如,抓到了一个贩子卖假货,或者某个人正在作画赝品,那也最多是对发现的这些赝品进行没收和销毁,而对参与者也至多是行政监管部门的警告而以,对他们无法产生有效的杀伤性,如果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等,也只能是针对大型的人员组织才能进行有效的打击,可是这类人群,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最后只能是让相关的艺术家得不偿失,所以,久而久之,艺术家也累了,疲了,逐渐地将这些任务交给了自己的亲戚和亲信的经纪人进行维权。而亲戚和经纪人地精力也有限,使得,作假者有漏洞可钻。

4。真赝品的检验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对于在世的艺术家还有一个最终的仲裁归宿,但是一些去世的艺术家的作品真伪主要是靠专家鉴定,后人鉴定。但鉴定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的水平和了解程度都是非常有限的,往往也只能对个别人物进行辨别,因为近代的陶瓷艺术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即使是鉴定专家也只是一方面的专家,不可能全面了解,未必能鉴定准确。没有对一个艺术家的相当了解很难作出公正的判断。而后人如果品性端正,而且对艺术在行,也许还能为鉴定提供良好的依据。反之,那只能是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了。

5。鉴别人才的缺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近代陶瓷艺术品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真伪鉴别的资料支持,专家主要分为如下几种:1。老艺术家 2。高级经纪人 3。拥有相当研究的收藏家 因为地区的间隔,鉴别理论上的差异,这个鉴别专家的圈子还没有能够有效的融合起来,加之政府的放任自流,对这些专业人士不进行汇集,团结,交流,使得市场无法形成完善的监管制度造成赝品泛滥。

6。就目前市场上收藏者个人而言,虽然收藏艺术品的人很多,但很多人收藏艺术品却并不懂艺术品,更谈不上任何的鉴定经验,所以往往给造保假者提供了机会。

另外,这个里面最具有争议的是拍卖行的保真义务。

我国拍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也就是说按照拍卖法,拍卖行并没有保证拍品的真实性的义务。此条原本是为了保护拍卖公司合法经营的规定,却被个别拍卖公司钻了法律的空子,弄虚作假,包装炒作,堂而皇之地推向市场,成为赝品进入拍卖会的庇护伞。所以一些信誉不好拍卖行和个人为了私利,抓住了收藏者的投机心理,把赝品推向艺术品市场。据了解一件作品送去拍卖大致要经历四个环节——提供人、拍卖公司、鉴定人和买家。除了买家外,其他三个环节都可能造成假货的出现。

艺术陶瓷赝品,古已有之,历朝历代都有这种现象,同时赝品热与收藏热大抵成正比。收藏已经进入一个繁盛时期,赝品泛滥也就不难理解。


  • 上一篇:赝品混迹于传媒与正式出版物
  • 下一篇:年年岁岁瓷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展销会…

最新图文

  •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釉“宝玉系列”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艺术家赵坤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艺在陶瓷新彩绘画上的表现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李申盛新创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日常和其他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粉墨”彩陶艺家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 网站导航 | 代购服务 | 版权申明 |

“了了亭”你身边的收藏顾问 联系方式: jdzmc@vip.163.com   0798-8220952 陈也君:13879808411     李申盛:15079899527

了了亭地址:景德镇市中心莲社北路109号 [名仕嘉苑]10-8号 门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10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