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全部
  • 文章中心
  • 了了亭商城
  • 陶艺词典
  • 影视中心
  • 拍卖指数
  • 网站首页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器款识图库
  • 藏品鉴证实录
  • 陶瓷视频库
  • 陶瓷拍卖指数
  • 艺术家黄页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 了了亭商城 】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陶瓷艺术研究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收藏真伪辨析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了了亭谈收藏
  •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 名家作品欣赏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其他
  • 民国瓷
  • 建国后
  • 太少红狮
  • 茶壶专篇
  • 桃花美女图案篇
  • 晚清-民国瓷瓶篇
  • 笔筒、帽筒类
  • 盘形、碗类
  • 罐类
  • 杂件类
  •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
  •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 大师电话黄页
  • 教授电话黄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 补充栏目
  • 陶瓷300问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 雕塑
  • 青花
  • 斗彩
  • 粉彩
  • 新彩
  • 釉里红
  • 颜色釉
  • 古彩-五彩
  • 综合装饰
  • 现代陶艺
  • 周国桢(教授)
  • 戴荣华(国大师)
  • 王恩怀(国大师)
  • 汪桂英(国大师)
  • 陆如(国大师)
  • 吴锦华(国大师)
  • 宁勤征(国大师)
  • 郭文连(教授)
  • 王安维(教授)
  • 彭竞强(省大师)
  • 袁世文(国大师)
  • 戚培才(国大师)
  • 戴玉梅(国大师)
  •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 李一新(省大师)
  • 王秋霞(省大师)
  • 秦胜照(省大师)
  • 李磊颖(副教授)
  • 刘乐君(副教授)
  •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 陈庆长(老艺术家)
  • 杨杰 麻晓武(高工)
  • 吴伟明(高工)
  •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 李云峰(高工)
  • 胡达民(高工)
  • 徐国明(高工)
  •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 赵坤(高工)
  • 张万莲(高工)
  •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 王静(院校老师)
  • 李申盛(高工)
  • 汪则东(高工)
  • 蓝磬阁
  • 王金泉
  • 江龙(高工)
  • 刘远长雕塑作品
  • 网文转载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陶瓷艺术家
  • 仿古陶瓷精品

关闭会员登录

  • 登录
  • 没有帐号?点此注册
  •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艺术文章中心>>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大师、教授>>大师>>正文内容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的探索、发现之旅

作者:宁勤征 来源: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6日 【收藏】【查看评论】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的探索、发现之旅
宁勤征简介
宁勤征,1957年8月生,江西景德镇人。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十大突出贡献人才,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现任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党委副书记。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1984年,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宁勤征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此时,他就把自己的追求和远大的目标锁定在深藏前人创造出的无数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瑰宝的景德镇陶瓷馆。在经上级主管部门和馆长及专家的严格考核后,宁勤征开始步入了既合符自己理想又预示挑战性的宽广的陶瓷艺术舞台,在千年陶瓷艺术的殿堂——景德镇陶瓷馆从事研究、设计和创作。从此,在这个舞台上,他一步一步以独具创造性的天赋,在陶瓷美术设计专业领域里,走进了艰辛与欢乐并存的探索和发现之旅,把自己一个又一个期望和梦想——发明、创新都变成了喜悦的硕果。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勤奋努力的追求、科学务实的态度、求新求变的精神,在他诸多的发明与创新成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成就既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肯定,也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
青少年时期的宁勤征,就是一个独立能力很强、探索和发明兴趣非常浓厚,不仅好学善问,而且乐于思考、勤于实践。无论是自制玩具、木工手艺、缝纫针活,还是家用电器、水电安装,栽种蔬菜、瓜果,饲养家禽等等。在没有师付传授和老师的指导下,仅靠对几本省吃简用购买的生活实用读本的学习、理解、实践,就能购自制木制家具、房屋门窗、建造简易砖木结构的房屋,剪裁缝制自穿的汗杉、短裤、编织过冬的手套、围领,钩织缝补破旧的尼绒丝袜和组装二级管半导体收音机。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由于国家尚处在一个特殊的年代,物资馈乏,经济落后,家庭生活的压力,经济的拮据和对物资需求的渴望,使的他先天好学和创造性的天赋得以提前激发。
光荫荏苒,岁月如梭,1977年当中华大地响起恢复高考的一声春雷,它唤醒了沉醉在靠多门手艺和技术活儿自立谋生过日子的宁勤征。“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这响亮的口号,使宁勤征清醒的认识到,要想报效故土,感恩亲情,大有作为,就必需学知识,就必需放弃已有的工作,放弃对家庭物质生活的向往,因为此时的他已经20岁。
宁勤征出生在景德镇,成长在景德镇,是喝着昌江的水,沐浴着瓷都的阳光雨露长大。他原于对故土的眷恋,原于亲情对他无微不致的关怀和鼓励,更原于他先天富有的吃苦耐劳、执着追求的精神,经过四年艰苦的自学,1980年终于考入了景德镇陶瓷学院,圆籍了他的大学之梦。
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四年的大学深造,是他人生第一次重大的转折,为他在今后26来的探索、发现之旅中启明了心智,指明了方向。
宁勤征的探索、发现之旅是艰辛和苦涩的,但也时常品味着甘甜的醇香。
26年前,宁勤征虽刚走出校门,但已近而立之年。初涉这个古老的陶瓷艺术领域,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他都感到单薄,只有从零开始,从头做起才会有所作为,为了早出成果,在景德镇陶瓷馆工作的每个日子里,他开始和时间赛跑。
面对着这座集千百年景德镇陶瓷艺术瑰宝于一室的宫殿,面对着古人、今人创造出的一件件美仑美奂陶瓷艺术精品,他的內心由衷钦佩、赞赏,每天都要流连于它们之间欣赏、学习、寻找。经过半年的工作、学习与思考,在日以继夜的总结和实践,他开始为自己在未来岁月里的陶瓷艺术人生设计和构织着一张继承、创新、发展、创造之网,立志不惜一切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园地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这个收藏着景德镇历代艺术精华的地方,宁勤征开始了和这些古老文物和现代的文明对话。在宁勤征眼里,“这些陶瓷艺术品不是静止的,它们有血有肉,每一件藏品都在向他诉说着它们的故事、倾吐着它们的情感,告诉他历代的艺术大师和能工巧匠是如何用料,如何构思,如何把握窑火,如何发明、发现、创新。
宁勤征与藏品对话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自己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全面了解,更重要的目的是想在其中找到自我发展的空间。宁勤征认为:“传统是启发,而不是约束;传统是发展的,而不是停滞不前的”。他在与藏品对话的同时,既吸收她的营养,又努力地寻找着它的空白点和尚未开垦的荒原。
为了尽快进入陶瓷艺术这块领地,他开始抓紧点滴时间在陶瓷工艺和绘制技术上狠下功夫,一方面在实践中勤奋苦练,一方面又把在实践中得到的收获和发现的问题予以总结、分析。经过近两年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这样一个多次循环往复的探索过程,宁勤征开始在这个领域找到了突破口。因为他非常清醒的认识到,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从宋代发展到今天,每一次进步,都是科技领先再引领艺术同步发展,大道看似无门,却处处向你敞开,就看你愿不愿意下功夫,能不能顿悟。
陶瓷馆制作仿古瓷时,宁勤征发现在制作青花瓷时,由于工艺的缺陷成功率很低,通过煤窑烧制,很容易出现料刺和朦花。
宁勤征决心改变工艺缺陷,提高成功率,于是1987年宁勤征开始研究高温坯体釉上画青花。同事们发现宁勤征有些“不务正业”,每天在外东奔西跑,不知道他在忙活些什么。其时,宁勤征正在忙于改进工艺的实验。在业余时间,宁勤征骑着自行车满景德镇跑,讨釉、试照子。
当时的釉料很难买到,宁勤征就带着一个个罐头瓶子到各个瓷厂去讨,看见老师傅就上前装烟央求给点釉料,或者趁老师傅不注意,顺手往书包里装点泥料。烧照子也很困难,为了搭窑常常要等好几天,宁勤征还得为此和烧窑师傅装烟说好话。
虽然实验艰难,但宁勤征乐在其中,有时在路上看到有意思的瓷片,宁勤征也会捡起来放进书包带回去研究。
通过不断实验,宁勤征成功研究出了“高温坯体釉上画青花”工艺,这时的宁勤征只有30出头,利用这项工艺宁勤征不断推出新作品,在景德镇陶艺界崭露头角。
当时的宁勤征没有想到,他创新的这套工艺几乎是革命性的,将给景德镇的许多陶瓷行业带来改变。利用“高温坯体釉上画青花”工艺,“只要会画画就可以创作陶艺”,这项工艺现在称为“釉中彩”。
这项工艺传播后,许多生产白胎的企业纷纷转行请人画瓷器,宁勤征的许多同事也用这项技术创作作品。接着行业内各种普通颜色釉料的用量增加,生产釉料的企业因此受益匪浅。
宁勤征并未就此满足,此后他又开始研究刷花工艺,并成功创作了“釉上刷花山水”,改变了刷花技艺只用在表现花鸟的局面,延扩了刷花技艺的应用范围。宁勤征出新的刷花山水作品,广受好评,屡屡获奖。
多年来,宁勤征的创新不是零打碎敲,而是形成自己的几大体系,以无可争议的成果赢得“大师级”地位,他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有口皆碑。

  • 上一篇:釉里乾坤大 笔下气象新-刘志为作品赏析
  • 下一篇:李家正几记漂亮的转身

最新图文

  •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釉“宝玉系列”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艺术家赵坤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艺在陶瓷新彩绘画上的表现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李申盛新创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日常和其他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粉墨”彩陶艺家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 网站导航 | 代购服务 | 版权申明 |

“了了亭”你身边的收藏顾问 联系方式: jdzmc@vip.163.com   0798-8220952 陈也君:13879808411     李申盛:15079899527

了了亭地址:景德镇市中心莲社北路109号 [名仕嘉苑]10-8号 门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10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