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大师、教授 >> 教授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怀念我的导师施于人先生         ★★★ 【字体: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怀念我的导师施于人先生

作者:许雅柯   文章出处:授权与了了亭   更新时间:2009-2-4 15:02:33 
 

 

许雅柯 1964年出生于青岛。1991年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山东陶艺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怀念我的导师施于人先生

许雅柯

  了了亭独家授权:2002年春天,借着去南昌招生工作的空隙,我挤出几天时间,回到阔别11年的景德镇。车到广场,导师的小儿子施蒂坐在面包车上等候我。一路无语仿佛空气凝固了一般。

  直到安排了住处,我们坐下来,我才试着打问导师,我心中恩重如山的施于人教授、施蒂的父亲,究竟是怎样遇到的不幸。施蒂讲着父亲发生的车祸,言语中禁不住哽咽。虽然导师去世已有几年,回忆起来仍不免伤感。我也同样强抑住眼中的泪,告诉施蒂,我来景德镇的目的有二:一是请他带我去导师的墓地。虽然生死有隔,我还是想告诉导师,那个远在山东的他最喜爱的学生,那个他晚年倾注最多心血带出来的研究生来了,来祭奠我的恩师来了——虽然我来得太晚。在导师生前我竟一别十多年没回来看望过。二是我要看望我的师母。我从不记得打听她的名字,只是经常会思念起当年她为我们这些学子,一次次烧好的一大桌菜。

  来到施于人导师的门前,施蒂轻轻推开房门。房子很暗,我终于见到师母了。坐下来适应了屋里的光线,我才发现,房间的所有墙面,错落的布满了导师生前的作品。施蒂告诉我,这都是师母一件件摆上去的。而我毕业前留给导师的那件作品,竟也还静静的摆放在原来的位置上,一如十几年前的模样。

去导师墓的那天早晨,天空清丽地飘着几朵白云。施蒂开着车,带着他的爱人和刚刚会说话的幼子,陪我一起去导师安葬的地方。

  山路崎岖难行。施蒂告诉我,请过风水先生选的墓地。他指给我看很远处的一抹江水。纵目远眺,江水如练,蜿蜒回旋,的确是个好地方。导师的墓地在很高的山上,我俩走走停停。终于到了,施蒂和我在导师的墓碑前长跪不起……

起身将要下山的时候,不远处参天的树梢上,竟然蓦的腾起一只翼展近两米长的苍鹰,仿佛天意为之。睹物思人,我不禁感慨。其实,在上世纪末叶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长空里,先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只一飞冲天的雄鹰。

初识施于人先生是在我大学刚入学不久,79级毕业设计答辩会上。一位声音宏亮、气度不凡、热情洋溢、带有浓重江浙口音的中年教师,每当评点起学生们的毕业作品,他的眼神会放射出炽热的光芒。经打听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施于人教授,我国最早的陶瓷艺术才子。

  本科的大学生活有许多值得回味的情景,但真正能够令我敬仰的老师,首推施于人先生。那时的他总是习惯在晚饭后,散步到教室。记忆中那时的大学生,每天都会熬夜做作业。而先生的出现总会在教室里掀起一阵小高潮。学生们围绕在他身边,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时,先生总会用很有感染力的江浙方言,热忱的回答每一个问题。而他也总是能一口喊出学生们的名字。与学生交流时,他总是充满善意和热情,一谈到艺术问题,他又显得理性而严谨,令人肃然起敬。而当他活跃在每周举办的舞会上时,又是那样风度翩翩,迈着轻快灵动的舞步。事实上,最后一位止住舞步的一定是他,带着满面的谦和与灿然。

  在我们印象中,施于人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师德风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在他有生之年,培养造就了大批在我国陶瓷艺术事业上的杰出人物群体。至今,他的口碑一如他的人格魅力一般在人们中间传诵。恰如他的名字,他给予人们太多太多的艺术智慧和道德启迪。经他精心指导培养的学生们,大多活跃在陶瓷艺术创作和教学第一线。至今,我们的身上总或多或少的映出先生的影子——像他那样,“对待学生们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艺术像夏天般的火热。”

  施于人先生从不提及早年的磨难和痛苦。从他身上,我领略到一个真正艺术家对祖国的挚爱和深情。他乐观的精神状态,让每个接触他的人都能够感受并分享他的坚韧和自信,友善和宽容。在他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无论是面对他的家人,面对他的众多学生们或是面对大自然的花花草草,他充满生机的人格魅力总深深地感染着每个人。

  先生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一个伟大的充满热情和富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虽然他把更多的时间真诚而慷慨的给予了他的学生们。熟悉先生的人都说:施先生具有非凡的艺术力量和投入的工作热情。无论早年的体现扎实艺术技巧和基础功力的习作,还是晚年独创的造型和装饰艺术成就,先生总一如既往的向人们传递着一种豁达坦诚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想。透过施于人先生的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我们可以自豪的道出历史的评价:施于人先生终其一生在探索一条充满民族个性和现代特色审美理想的艺术之路。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应该看作是施于人先生真正焕发创作热情和走向艺术成熟的关键时期。他的青花造型饱满充实,而他的青花装饰艺术更是达到巅峰状态。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鸡鸭鱼虫,似乎是他永恒的表现主题。他就像一个伟大的音乐指挥家,在面对充满大自然众多生灵的庞大主题面前,充满微笑而自信有力的挥动双臂,跃动的音符便从他的笑意中荡漾出来,形成独特而持久的艺术语言,幻化到他充满灵动的青花艺术中。

  先生是位富有胆略的伟大艺术家。他最早打破了造型的对称装饰,大气而果断的在他的造型装饰部位造成不对称的界面分割。他又总能用轻灵的笔调、丰富的题材和构成式的视觉变化将这种不平衡有效的加以控制,利用打散的和出乎意料的“红三角”符号,在舒缓的青花装饰界面上做出层次分明的变化,使他的青花斗彩艺术呈现出独特的“施氏风格”。这种新奇的风度脱俗于纷繁的传统陶瓷艺术长河,体现了先生出色的驾驭表现题材、艺术技巧和复杂工艺特色的能力。细读其晚年的青花艺术,无疑会给现今活跃在国内青花艺术殿堂的艺术家群体以更深刻的启迪。

先生是位富有独创精神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独创性在于面对不同的造型和复杂的陶瓷传统工艺,总能用超凡的力量去分解重构。在他的笔下,自然界的芸芸众生被赋予了更加神奇而鲜活的艺术内涵。这些美妙的感受总是能够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得到。虽然他毕生只有不多的创作时间,却拥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其独创精神是和变革的时代同步的。前人的题材总是能经过他的艺术心灵得到过滤而成为优雅的艺术。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的艺术个性又始终贯穿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他总是鼓励学生们进行个性探索,用赞许的目光和热情的语言鼓励学生的艺术创新点。而他的独创精神和充满热情的人格特征又将他的教育理念和艺术判断力一代代的传给了学生。

  先生还是最富有诗意的艺术家。平日里他总是给人来去匆匆的印象,行走时不苟言笑。这或许同他早年文革受迫害时形成的阴影有关。可一见到学生,笑容总会立刻绽放在他的脸上。至今我还时常回忆起他在课堂、在讲座现场那充满阳光的面容,还能时常忆起他行走在校园里庄重而洒脱的身形——他是我们真正的生活典范,无论是他的艺术情怀,还是他轻盈而神奇的舞步。他是一个真正热爱生活而多才多艺的“人圣”。

  施于人先生在艺术上从无霸气,但却以严谨著称。他会在学术问题上争辩是非,坚持原则,却又在私下帮助鼓励学生修正错误。他心胸坦荡,率真大气,从不强加于人,恰如他的名字,就像一个布道者,总是把美好的东西,轻轻地布施于人。

假设创作和教学由他选择的话,先生永远会选择教学,而宁愿放弃自己的创作。搞陶瓷创作的人们应该还能记起上世纪末那段日子,市场有了价值评判,艺术品可以出售了。在我印象中,先生将这一切看得很淡,满腹心思都放在了他的学生们身上。实际上,他是最有天赋的艺术家,几次出国展出广受赞誉。可他最关注的不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是他的学生是否成才。

  88年我重回母校,师从于施于人教授攻读研究生时,印象最深的是他带我去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参观的情形。那天,我迟到了。一路上一边紧赶着一边忐忑不安,生怕导师会责怪我。没成想他带着同届的方李莉看完了一遍馆藏,远远看到了气喘吁吁、满脸不安的我时,竟没有一句责怪的话,而是带着我们重新看了一遍又一遍。

去龙泉做毕业创作时,正是冬天,导师一定要亲自送我去龙泉。那时交通不便,而龙泉镇远在浙江的大山里。我们俩坐长途汽车启程,在中途夜宿。清晨醒来,看着沉睡中的导师,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激。趁他熟睡,我想帮他擦擦那双沾满泥泞的皮鞋。可还没擦完他就醒了,看到我在擦鞋,急忙把那双没擦完的鞋抢回去,一脸的疼爱与不安,嘴里连声说“不用你,不用你”。唉,这就是我充满父爱的导师。

  到达龙泉,他忙着帮我介绍青瓷研究所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毛正聪、徐朝兴先生,帮我落实安排住处,带我去龙泉青瓷博物馆,一件件的讲述哥窑和弟窑的历史。直到我真正开始适应了龙泉,他才匆匆的赶回去,临行前还一再嘱咐友人关照我。两个月后我的作品完成,他又专程赶回来接我。这就是教我为人师的恩师,教我做人做事的恩师。

  回到景德镇后,我的青花创作遇到了烧成的困难,又是导师帮我介绍了他的大儿子施果——一个对陶瓷艺术同样充满热情的人。在施果的窑里,终于成功的烧成了我的毕业设计青花作品部分。我永远忘不了师母听说我的作品烧制成功后的欣喜和他们全家人溢于言表的激动。我深深地感激他们全家——我,一个远离家乡求学的人,在景德镇体验到了家庭般的温暖。

  临近毕业的时候,有一天导师来到我的宿舍,笑眯眯的说要我留一件作品给他做纪念。我爽快地回答:“您挑吧!”他挑中了一件后满意的和我一起回家,乐呵呵的把我的作品放在他客厅的柜子顶上。十多年后,我竟然还能在原来的那个柜子上找到导师对我的挂念,而我,却再也不能面对我恩重如山的导师。再也不能够见到您了,我的先生!

  今天,我要告慰您的是,您悉心培养的弟子在山东青岛,我的家乡,一个从无陶瓷烧造历史的海滨城市里,建成了全省高校第一座陶窑,由此带动了山东省现代陶瓷艺术教育。历经十年,我们帮助社会各层次教学单位建成了十多座窑。您的这位远在山东的学生也在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奠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在中国陶瓷艺术界,青岛大学浮山窑陶艺工作室有了很好的声誉。不只是我,您当年最看重的学生们,如今都在从事您生前未尽的事业。就像千年古镇不息的窑火一样,您的治学精神,高尚人格,艺术香火,也会在我们的努力下绵延不断。

  去年,我的浮山窑举办了创办十周年回顾展,我们给展览起了个寓意深刻的名字:“陶儿花开”。愿将这束陶花奉献给您。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 浮山窑陶艺工作室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施于人作品等杂项集合
    施于人老照片集
    施于人学生简介
    Dao•Qi ~ Spirit & V
    道器精选
    Revisiting Memories: Remem
    寻找记忆中的片段—缅怀导师
    Remembering Professor Shi 
    追念恩师施于人教授 张文兵
    Life Is Like Water – Memo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