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放晴两天又下起了雨。
8点半,景德镇湖田的街上嘈杂、湿漉。朱乐耕在一个院子里,一栋别致的尖顶房子在装修。他还是留着一头自然卷的长发,正在画一块瓷板。
《瓷典》:刚过去的201 1年,您举办了个人展览,可以具体谈谈您的那次展览吗?
朱乐耕:去年主要是举办了一场个人展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名字叫“澄怀观道,抱朴为器——朱乐耕陶瓷艺术展”,1 2月份在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这次展览花了功夫,展出的陶艺精品大部分是近作。 “红绿彩系列”作品是亮点,红绿彩是中国传统的陶瓷装饰门类,源起于宋金时代,历经元明清的发展,始终保留于民间…-.
红绿彩是最早的彩绘,我最开始就研究很传统的东西,画古彩、五彩等。向传统致敬,弘扬传统。但时代毕竟不一样,后来就融入现代的东西,最传统最现代,时代的艺术嘛。
对了,年初在德国柏林还举办了一次展览,叫“新历史语境——朱乐耕当代陶瓷艺术展”,受到当地民众、相关文化机构和权威人士的关注和好评,可以到网上搜索关键词,“朱乐耕、柏林”或者“朱乐耕、外交部”都可以,光明日报整版介绍。
我给你拿本我的图册看看,里面有红绿彩。
图册里这些具有现代化风格的红绿彩作品,不仅出自人工,还出自火功,有的犹如自然天成,给观众以无尽的遐想。
聊着聊着,他又坐回了原处,拿起瓷板开始画。瓷板的大部分是深红色系,有点像晚霞,是釉料烧制出来的。画面还有三头牛,一头身上坐着一个吹笛的牧童,之外的有几棵树,是毛笔描出来的。
《瓷典》:您这块瓷板是最近的吧?看屋子里的作品,好像这是一个系列?
朱乐耕:这是我上午画好的,最近我在着重做材料和釉料方面的研究。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没有中断,这是我的任务。
《瓷典》:现在才9点,您早上画完的?您每天作息时间怎么安排的?
朱乐耕:是啊,我每天晚上1 1点睡,早上6点起床,一直画瓷器,中午午休一会,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
《瓷典》:您的生活怎么样?每天晚睡早起很辛苦吧。
去年办了展览,今年有安排吗?
朱乐耕:生活很好啊,每天和艺术在一起能不好吗?艺术就是我生活的大部分。
今年的大事就是,我的艺术馆预计10月份开馆,就是院子里的尖顶房子,艺术馆是请国际顶尖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在很多地方都难见到这样的。
采访结束时, “野润无腔信自吹”,朱乐耕在瓷板右下角题句落笔。
离开他的工作窒,记者回来在网上找了许多关于他的报道、资料。有两个人的话大致可以概括朱乐耕和他的艺术。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说:他不模仿别人,也从不重复自己。他的每一次作品展都以新的创造令人惊叹不已,正可谓神工独运,穷极造化之功;塑形赋彩,尽揽意象之奇。
在他的妻子方李莉看来:他哪是做陶艺啊,整个是在做“官窑”——不计时间,不惜工本。经常是一个念头来了就去做,从不去考虑自己要负担的是什么。用最名贵的釉料,烧坏了就砸碎埋掉。以后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来我们家考古,看到这么多好看的瓷片,都刻着同一个人的名字。 责任编辑:程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