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赵方,男,1974年出生于景德镇,祖籍南昌。毕业于陶瓷职业中专,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民间艺术文化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 赵方自幼爱好美术,受到多位陶瓷艺术大家的指点,逐步走出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其青花艺术作品具有浓厚的传统韵味和现代美感,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艺术魅力。作品被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藏家收藏。 《瓷器》记者 程丽芳 文/图 赵方很年轻,属于景德镇陶瓷艺术圈里的新生代,尽管他从事陶瓷行业已经整整20年。在陶瓷圈立足就是这样,时光的磨砺往往比很多东西重要。 虽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但是,这显然不大适合景德镇。 因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要求你必须同时熟练掌握工艺技术和绘画技巧,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能够练就。当然,也因为景德镇大师云集,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参照系里,内心不足够强大,坚守不足够持久,你会被自己打击得一败涂地。 于是,有很多人说,成功来自于坚守。在赵方身上,就可以感受到坚守的力量。 1990到,年仅16的赵方学校毕业后就进入工厂工作,主要从事的是陶瓷机械、设备的生产。这是赵方最初涉足陶瓷,尽管和陶瓷艺术基本挨不上边。刚刚满20岁的时候,赵方开始正式拜师学艺,跟随师傅在作坊里学画瓷器。 只是,这个过程太短暂,因为师傅的作坊撤了,赵方仅仅学了3个多月就不得不另谋出路--赵方的从艺之路,更多的是自学成才。 “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到樊家井去给别人打工了。那时候一个月只能挣到六七百块钱,按件数算,大概是一毛五两毛。” 在樊家井埋头苦画了8年多,时间一晃到了2003年。 “感谢非典。”赵方开玩笑说,“非典那段时间,大家都闲下来了,我也一样,这个时候我就经常到四处转转。”这一转,彻底改变了赵方。用赵方的话说,他很震惊,原来还有这么多人的瓷器画得这么漂亮。“在一些窑厂,认识了一些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学生,外地来的艺术家,他们创作的作品艺术水平极高,让我触动很大。” 半路出家,没有深厚的家学渊源,没有过人的聪慧天资,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专业教育,甚至,连学徒都显得那么仓促,但是,性情坚韧的赵方始终在坚持,没有怠慢,没有放弃。只是,许多年来,赵方的从艺道路比其他人走得都要迷惘和艰辛。 赵方开始陷入了对陶瓷艺术的思考,同时也是对自己事业的思考。 很快,赵方从樊家井搬到了古窑,没事的时候主动和来来往往的同行交流,私底下收集大量文字图片资料悄悄学习,补充理论知识提高艺术修养。博采众长,勤奋创作,刻苦钻研,在短短的时间里,赵方的陶瓷技艺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于是,有了今天的赵方。 赵方不紧不慢不急不火,在自己的节奏里一路前行,虚心勤勉,踏踏实实完成了一个陶瓷艺人的成长和华丽蜕变。 一直以来,赵方主攻青花工笔创作,他喜欢青花带给人的那种恬静轻盈,清新雅致的美感,这也是他最擅长的。同时,他坚持工笔绘画,工笔线条是作画构图的基础,最见功夫。而且,赵方认为,国画依然是和陶瓷创作最为相得益彰的绘画形式,这个努力的方向不会改变。 看赵方现在的青花工笔作品,已日渐成熟,其青花花鸟作品,娇俏灵动,装饰美感强,趣味盎然;雄鹰、猛虎等飞禽走兽造型准确,神态逼真,富有动感,毛羽刻画细腻,气势夺人;而青花雪景作品则画工细腻,色泽粉润,渲染到位,青白色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体而言,赵方的创作不仅构图用心,疏密有致,注重细节刻画,敢于大胆尝试,力求在传统的画面中出新出彩,而且笔力流畅,气韵生动,笔法娴熟潇洒,画面层次丰富,形式多变,富有意境和情趣,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