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首批陶瓷美术家系列报道一古彩宗师段茂发
编者按:
景德镇自古以来,以瓷为业,积蓄了丰厚的陶瓷文化底蕴,被世人称为瓷都。千年窑火,犹如凤凰涅槃,催生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灿烂,实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明珠。在景德镇陶瓷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陶瓷艺人,为景德镇陶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容忘却的贡献。
进入新中国后,十分重视陶瓷人才,为他们展现才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给予了他们崇高的荣誉。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景德镇市委市政府评出了首批陶瓷美术家,33人获此殊荣。
他们是:王大凡、王步、王雪如、王锡良、毛龙汲、叶震嘉、刘雨岑、毕渊明、汪以俊、余文襄、余翰青、吴成仁、吴康、张志汤、张松茂、张景寿、杨秦川、杨海生、李盛春、周国桢、周湘浦、段茂发、赵惠民、徐天梅、龚耀庭、黄海云、章鉴、曾龙升、程兆鑫、蔡寿生、蔡金台、潘庸秉、魏荣生。
在这批艺术家当中,如今健在的已经不到十人。时值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怀念已经作古的首批陶瓷美术家,本刊今起将推出“景德镇首批陶瓷美术家系列报道”,欢迎提供采访线索,敬请关注。C 本刊记者 张钧和书写景德镇陶瓷艺术史,他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人物。一代古彩宗师的光环没有淹没在岁月的光影里。他叫段茂发,尽管他已逝去30余年,他的作品与人品,依旧绽放耀眼的光芒。
“师已辞世,心底觉茫然。光辉存眼底,深谊在心田。笔下呈异彩,艺林独精娇。劲节修竹美,耿介松梅坚。再赴景德镇,何处谒师颜 。”这是著名书画家张志安教授铭颂段茂发的挽诗。其情真切,道出段茂发精彩的艺术人生。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1900年春天,段茂发出生于都昌县西源乡塘口段家,其父段自瑞,是乡间贤儒,家境十分宽裕。段家原来三代单传,如今喜得贵子,香火有旺,故取名“茂发”。段茂发五岁时就被送私塾起蒙,一直读了七年。
段茂发的孙子段庆新说:“祖父勤奋好学,天资聪颖,少年时就能左手算盘右手字。每逢年节、红白喜事,村里人总要他写对联画中堂;乡下房族修宗谱,小孩上谱取名也偶有祖父执笔抄写。现在,都昌乡下还可找到祖父抄写的家谱原迹。”也许如此,段茂发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一场天灾,彻底改变了段茂发的人生方向。在段茂发11岁那年,家乡遭旱、涝灾害,他不得不辍学,只身来到景德镇,拜古彩高手冯心宗学徒。后来成为了冯心宗侄女婿。冯心宗对徒极严格,如未按进度掌握绘法要领,轻则体罚、下跪、饿饭,重则扫地出门,对他定的规矩,无人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段茂发以自己刻苦认真学艺的成绩而例外,几年学徒,师傅对他从未大声呵斥过。
由于段茂发勤奋刻苦,很快在师兄弟中崭露头角,然而就在他学满出师时,却被师傅多挽留了两年。在这两年里,他除了帮师傅掌管账务、参与一些生意的洽谈之外,他还负责设计主打图案。也就是在这两年里,冯心宗把一些古彩密传交给了段茂发,使他的技艺突飞猛进,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段茂发出师后,离开了冯心宗的昌荣瓷行,另起炉灶,在金家弄弄口挂起了一块“段茂发寓”的招牌,开始了古彩瓷的创作与经营。从出师到抗战前夕,这段时间是“段茂发寓”鼎盛时期。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段茂发如日中天时,抗日战争爆发了。段茂发的瓷社被日军的飞机炸毁。据段庆新介绍,在那场轰炸中,他的祖母差点遇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段茂发只好带着家小回到了都昌乡下。
就在回乡的途中,段茂发一家遭遇了土匪打劫,其随身所带的金银财物被洗劫一空,回到家时,已经一贫如洗。
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段茂发只好重新打起包裹背井离乡,在乡亲的资助下,走南闯北,做起了布匹、食盐生意。如此动荡的生活,直到全国解放前回到景德镇重操旧业时才结束。
“红店佬”当教授
回到景德镇,段茂发只是想重操旧业,以古彩这门手艺养家糊口,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步入新中国,他再次迎来自己艺术的春天,并为古彩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个“红店佬”成为一所正规大学的教授,这是段茂发的传奇。
解放后,段茂发先后在市工艺美术社和轻工业部陶瓷科学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他创造出一大批古彩作品,被选送到全国陶瓷工艺美术展和在东欧各国举办的新中国陶瓷美术展。国内外宣传媒体已注意到了段茂发和他的古彩艺术风格,各大报刊发表他的作品和专家高度评价的文章。前苏联还用他“竹梅报春”、“古装仕女图”古彩纹饰作品,彩色套印成纪念明信卡。1953年,段茂发作为景德镇陶瓷艺人首批赴京参观团,并为苏联举办陶瓷工艺品展览会。
段茂发因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尊重。1953年,段茂发应邀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课。当时,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徐悲鸿亲到院门口迎接,该院师生用两张“八仙桌”大的油布,画上段茂发的肖像,挂在中央美院大门的草坪上,以示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和尊重。那年,他结识了徐悲鸿、祝大年、梅健鹰、梁任生等画坛大家。
到了1957年,景德镇市陶瓷技术学校(陶瓷学院前身)刚创办,段茂发被调去参与学校的筹建工作并任教。从此,段茂发走上了大学的讲台。
段茂发教授的是古彩专业。为了让这门传统工艺继续传承与发扬,段茂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厉治教,常带学生们下工厂参观,让学生动手制作。在陶院教学的那段时期,段茂发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古彩专业技术骨干。不仅如此,他还负责教授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古巴、越南等国家来华留学生古彩课业,让古彩技艺走向世界。
艺术长青
在景德镇陶瓷馆,收藏了一块古彩“红日松梅石竹”瓷盘,苍劲老辣沉着流畅的笔锋,鲜艳夺目的色彩,用民族的传统象征手法古为今用,显示出古彩古朴、典雅、质丽、端庄的艺术特征。这块瓷盘,是段茂发创作生涯中的收笔之作。
段庆新介绍说,创作这块瓷盘,段茂发已经过了古稀之年,而且已经重病在身。段茂发创作这件作品,表达了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欣欣向荣前程万里的美好祝福。1976年正月,段茂发去世了。
段茂发虽已作古,然而他的艺品与人品仍旧感染和激励着后来人。
有人曾这样评价段茂发的古彩作品:段茂发的古彩既保持过去五彩的质朴端庄,又吸收清康熙五彩开光、地皮、图案装饰和线条沉着有力,色设明快具玻璃质感等优点,还移植粉彩、珐琅彩等艺术语汇,同时注入时代审美哲理。也正是因为段茂发在古彩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959年,他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首批陶瓷美术家。
在段茂发一生中,他不知道获得过多少次奖,有多少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但他在成绩与荣誉面前,他表现得总是那么低调。曾经有位记者采访他,在稿子形成后,拿给他看。他发现在他名字的前头有教授的头衔,他对那位记者说:“什么教授,我只不过是一个‘画红’的,写一个老工人就行了。”
对于段茂发的艺术造诣,《当代中国陶瓷精品》画册中评介道:“段茂发在传统陶瓷,特别是古彩艺术方面造诣颇深,是位承先启后的一代古彩宗师,国内外专家充分肯定段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陶瓷艺术所作的重要贡献。”
段庆新在向记者讲述祖父段茂发的故事时,他告诉记者,《当代中国陶瓷精品》的主编、中央美院教授梁任生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在信中,梁任生说:宣传和研究已故艺术家是对中国民间艺术的贡献。
当然,宣传和研究已故艺术家,让他们的艺术与人生给后来者以激励。
人物简介:
段茂发,字茂盛,号远高,都昌人,生于1900年,卒于1976年。自幼师承岳叔制瓷名艺人冯心宗先生。段茂发生长在美丽的鄱阳湖畔,上过私塾,自幼爱画画。段茂发一出师,便在金家弄开设“茂发瓷社”,生产兼经营,让“五彩”之树枝新叶茂。日本侵华时,景德镇遭轰炸,段茂发瓷社被迫关闭,四海漂泊,做布匹、食盐生意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景德镇工艺美术社、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科学研究所工作。陶瓷学院创办时,调为参加筹建并在学院执教、搞创作。1959年被市政府首批命名为“景德镇市陶瓷美术家”,省政府授予陶院艺术系首任副教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