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全部
  • 文章中心
  • 了了亭商城
  • 陶艺词典
  • 影视中心
  • 拍卖指数
  • 网站首页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器款识图库
  • 藏品鉴证实录
  • 陶瓷视频库
  • 陶瓷拍卖指数
  • 艺术家黄页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 了了亭商城 】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陶瓷艺术研究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收藏真伪辨析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了了亭谈收藏
  •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 名家作品欣赏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其他
  • 民国瓷
  • 建国后
  • 太少红狮
  • 茶壶专篇
  • 桃花美女图案篇
  • 晚清-民国瓷瓶篇
  • 笔筒、帽筒类
  • 盘形、碗类
  • 罐类
  • 杂件类
  •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
  •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 大师电话黄页
  • 教授电话黄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 补充栏目
  • 陶瓷300问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 雕塑
  • 青花
  • 斗彩
  • 粉彩
  • 新彩
  • 釉里红
  • 颜色釉
  • 古彩-五彩
  • 综合装饰
  • 现代陶艺
  • 周国桢(教授)
  • 戴荣华(国大师)
  • 王恩怀(国大师)
  • 汪桂英(国大师)
  • 陆如(国大师)
  • 吴锦华(国大师)
  • 宁勤征(国大师)
  • 郭文连(教授)
  • 王安维(教授)
  • 彭竞强(省大师)
  • 袁世文(国大师)
  • 戚培才(国大师)
  • 戴玉梅(国大师)
  •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 李一新(省大师)
  • 王秋霞(省大师)
  • 秦胜照(省大师)
  • 李磊颖(副教授)
  • 刘乐君(副教授)
  •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 陈庆长(老艺术家)
  • 杨杰 麻晓武(高工)
  • 吴伟明(高工)
  •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 李云峰(高工)
  • 胡达民(高工)
  • 徐国明(高工)
  •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 赵坤(高工)
  • 张万莲(高工)
  •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 王静(院校老师)
  • 李申盛(高工)
  • 汪则东(高工)
  • 蓝磬阁
  • 王金泉
  • 江龙(高工)
  • 刘远长雕塑作品
  • 网文转载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陶瓷艺术家
  • 仿古陶瓷精品

关闭会员登录

  • 登录
  • 没有帐号?点此注册
  •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艺术文章中心>>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陶瓷艺术家>>正文内容

松柏风格 梅竹精神—深切怀念张志安老师

作者:段庆新 来源:景德镇市古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2日 【收藏】【查看评论】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
    在撰写此文时,我们敬爱的张志安老师乘鹤仙逝已半年余了。这半年来,志安老师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眼前浮现,他的谆谆教诲也时常在我的耳畔回响。斯人虽已逝,可他留下的是令人高山仰止的人格力量和引誉独高的精神财富。那些为使这个社会更加和谐,更加合于人性的书画作品,陶瓷艺术及道德文章。尊崇思念他的人,无论是相知甚稔的故旧同仁、莘莘学子,还是曾未谋面的神交,拜读他的作品犹如高山流水,远在天涯近在咫尺,令人神往……。
    《景德镇陶瓷》杂志主编刘新元和志安老师是忘年交。志安老师走了,使他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年底前他特意找到我,约我写篇缅怀张志安老师的文章,这激起我捉刀的热忱,完成这一宿愿。可提起笔来又不知从何处下笔。因为我对志安老师感念之倾,奉为恩师,他与我家系文化君子世交,尤对我人生、艺术的良好影响与无私帮助,这些我没齿不忘,永铭心中。他厚德载物博学睿智的松柏风格、梅竹精神岂是一篇文章所能表述得了。
    秘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说:  “最真实的自传,就是他创作的作品本身”。此乃真知卓见,故笔者试品析张志安几幅遗作,以聊表缅怀,告慰志安老师在天之灵。
    张志安,1930年生于江西樟树市临江古镇,2 01 0年在江苏宜兴辞世。有种田、学徒、参干、下放等经历。足迹踏遍三山五岳,五湖四海。
    1 9 5 5年毕业鲁迅文艺学院,曾参与景德镇陶瓷学院筹备处任教,担任多年我祖父段茂发教授古彩专业的助教。之后又调宜兴轻工业学校组建美术系并任教授(今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他自云:  “有一样与孔子相同,有弟子三千”。他所教的学生中有诸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等学府教授及陶瓷科研、企业精英。离休后,笔耕不止,创作出大批艺术精品,著有十余册专著国内外公开发行。荣任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副会长、宜兴市政协第八、九届副主席、美协名誉主席、台湾《紫玉金砂>研究会会长、景德镇古彩研究所名誉所长、艺术导师等。
    志安老师的画路很宽,翻开他的画册、书画作品及陶瓷彩绘、紫玉金砂、油画、素描、水彩、新彩、青花、雕刻等装饰,无论山水,翎毛、花卉、人物无不是一气呵成,无一笔多余,真正达到了无俗气的境界。他博览众长,有些作品将西画艺术语汇融中国画为一炉,达到贯穿古今桥架东西美
学,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艺术哲学的一高端。无论小品或大幅都寄以深长悠远的意境,组成一幅幅充满诗情哲理的图画。观照张志安画风,主要特色就是写意,是我国当代杰出文人画家之一。
    中国画以“写”为别名,有“人形写神”、  “传神写照”、  “写山水诀”、  “写胸中逸气”、  “速写”、  “特写”、  “写实”、  “写意”……之说,乃至无写不成画。这就是鲁迅先生所指的“中国人画的画总应该让中国人能够看懂”的中国画异于国外画种的美学特质所在。
    南宁时陈郁云:  “写照非画物比,墨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写之人尤其难也”。可见,书画之写不能同平常简单习字之写相提并论。写意与工笔相对而言,郑板桥云:  “必极工而后然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写意必注重笔忌平庸,墨求生动,水墨相间,工写兼到;意在笔先,笔随意行,随手应变。要有“运笔墨而五色俱之功力,非胸有成竹不行”。字与画同出于笔,故皆日写“凡倾吐日写,故作字作画皆云写”、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书,心画也”……。这都是古人对书与画辨证关系的论述,亦是书画同源的学术法理。张老创作实践中,总能善于把书与画有机融合,使诗书画印互为对应,相辅相成。达到诗以画活,画与诗存,诗书画印各显其艺术魅力,统一生辉。
    如赏《小荷才露尖尖角》画面:一荷芽如初生牛犊不怕虎般冲出水面,一蜻蜒立在荷尖上吸吮甘露。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在上头”。数点涟漪便把三度立体空间勾勒出来,空灵而不空虚,笔简意凝。在这传统题材里容纳了多层次审美立意。仅赏图画,难品味到所指的特称肯定或否定,不妨结合题句“昔谓作画应题诗,生花妙笔总来迟。凑满二十八个字,管它是诗不是诗”。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诚然,这首“不是诗”的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张式打油诗”确实妙趣横生。在此更显以诗活画,诗画同趣,是诗画交流的示范佳作。此作是志安老师应一砚生请画并求题材而作,他对索字画者老少无欺,有求必应。这种兴来如答,体现了文人墨客看本质,志安老师敦厚忠谨,热情大方,平易近人,坦荡风范浓如美酒矣!
    志安老师不仅善四、五、七言古风绝句、对联格律,而且散文、杂文小品、自由体新诗也写得文如其人。美学论文更不必说,有些是难得的文献性教材。他所有作品不趋大雅,不避大俗,以俗化雅,自然而然。能在前人的肩上看出新的东西,即角度新、立意新、内容新、工艺新等创新之日日新。所以他的作品耐人寻味,百赏不厌。在平凡中见非凡,在沙尘里见金子。更胜一筹的是善于把文学语言与美学语汇有的方矢科学应用,产生文学与绘画双重审美价值,而且灵活善变。同一首诗句可以题在多种相关的画上,同一幅画也可以题多种相关的诗句,如同一种菜多种烧法。当然,志安老师更注重绘画作品内涵和意趣意境,不仅文学意境代替绘画本身,反之亦然。
    “一展雄风,致亚运健儿,画赠段庆新同志”,张志安画鸡堪称一绝。著名书画家、教育家胡献雅教授赞称道:“中国画之国笔,画鸡全国第一”。张老笔下的鸡,大小雌雄,如神来之笔,或动如活兔;或静如处子。惊蛇入草,飞鸟出林,呼之欲出。在造型活泼中准确的概括力,特具鲜明的生活气息和新奇美感。此作,画的一只雄鸡威武凛凛,双翅微展、尾巴直竖、双腿微弓、爪子扣地、鸡冠如火、颈朝下侧上,似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一副高度集中之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仿佛一场决赛即发,大有战无不胜的英雄豪迈之气概。知墨守白,着墨如飞,狂野求真,用美的规律造型,状物言志,让人如临其境,深入浅出地得到奋发拼搏的力量。此作在1 9 9 1年《江西诗词》全年作封面发表,产生很好的艺术共享的育人职能。
    《葫芦》,葫芦与糊涂谐音,常暗喻木纳憨厚的人和事,又是杏林的图腾,寓意医德高明,救死扶伤,健康长寿。此作张老以漫画语言信笔而F,似书法狂草的大写意,几经一撇二交三破的永转运合,挥洒无羁,别有洞天。用变形法把葫芦两边凹凸处几何曲线变“丑”,产生不对称的错综美。叶子绘在葫芦上方背后,不失葫芦整体造型。一只蜗牛在葫芦上伸头缩脑,游哉悠哉,恰似为它独特个性自命不儿,我行无素,好玩极了。旁边几枝藤梢弯曲老辣,欲断还连,刚柔顿错,起到陪衬和呼应的效果。葫芦之静,蜗牛之动,动静结合自然天成,不似雕缕造作。题诗“自小依样画葫芦,常觉此事不特殊。鬓白依然无功力,何处登门求良师”。赏后,  “葫芦”着糊涂耶?仁智各见。不过,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才是治学沧桑正道。志安老师旨意在这本质上。
    《廖廓霜天万里霜》画面:一只八哥站在一块礁石上,两枝枫梢几片红叶,简练到多一笔多了,少一笔少了,恰到妙处。然而,这正是秋的缩影。所谓:  “见一叶落知天下秋,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此画让人情不自禁,被画中特定环境所感染。那红叶在涅槃,却为大自然增添色彩,报道秋的信息而尽最后的使命。八哥瞩望沉思,拟人手法,寓意含蓄。那蝉唱蝶舞等万千气象都藏画外,是伏笔。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空灵美,个人冷与暖,悲与欢,千丝万缕的缠绵情思。在不同的审美层次中都能与画家产生心灵沟通,意识共鸣。张志安说:“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就不断地拉开了层次。先进、中间、落后、原始愚昧几乎同时存在,还有经济地位的多层次。基于这一情况,你这样装饰,他那样的艺术也都有存在的余地了”。结合这段论述,不难看出画家对自己艺术生涯中所带来的痕迹与浪花,发自内心的感言及超尘脱俗的精神境界。
    《夜来风雨声》绘鱼小品:偶见海鱼大幅。这类作品质朴而巧拙并用,不甜、不怪、不涩、不俗。如“生就悠游态,苦乐何人知”、  “天也圆,地也圆,曰月星辰都转圈”、  “无光影里共徘徊”……均给人神会遐思怡然陶然之感受。此画,三尾活泼可人的金鱼在争相嬉戏落入池中的儿朵桃花。用桃花点明春季,不动声色。金鱼灵性入木勤‘:‘头、眼、尾大胆变型夸张,在似与不似之间。鱼、桃花笔到意到,处处有交待。笔不到处气已吞的水与浪,只画鱼气不画水,自信此中有波澜。在布局章法和设色用墨的轻淡浓重过渡色阶,宣染衬托意境。这里没有花落知多少的愁春消沉,而是反其道而咏之。且看:尽管早春的夜来风雨中伴有未去尽的冬意,但画面上没有残枝败叶落花流水,以金鱼为主体,桃花只是金鱼嬉戏的道具,又都用暖色调,起到醒色与色彩象征意义。金鱼在逆流风浪里胜似闲庭信步。把功名得失尘世喧嚣置之身外。让人在恬静、清雅、秀美的审美过程里得到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悟性。
    志安老师不仅善绘小品,亦擅长大型巨幅。他曾独自完成二幅长9米、高2.3米的山水壁画。如此规模宏大工程,原估计至少半月余才能杀青,而实际只用四天,两天一幅。所以能这样优质神速,除了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技艺功底外,还因为他每次作画都激情如舞,以全心身忘我投入,无为而为大有所为的无为而治,不知今夕何夕。这两巨幅,就整体而言,构图饱满,舒展自如,气势连贯,色彩厚重又不失明快,景物繁多而层次有序。画面可裁剪成若干局部小景单独成立,成为画中画,诗外诗。而每局部细节在整体上又都举轻若重,主次协调互为衬托,紧密胶合呈现一炉,集强烈的装饰性与观赏性为一体。作品不仅激发人们热爱壮丽山河情愫,更可联想到大干世界千古风流,宇宙包容天地阴阳孕化万物生机不灭的哲理,给人奔放而沉着,炽热而温煦,繁茂而恬静的福韵美感。
    工艺美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哲学、文学、医学等一切文化都是精神与物质的生命活体。其生命力和真正价值在于人们承认接受程度深浅和多少,还在于时间的洗礼和检验。在市场经济社会条件下,作品不排除其自身价值。虽然艺术价值不能与商品价格划等号,但尤注重作品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有形和无形推动力。志安老师深谙此理,他的作品在海内外艺术市场上每件都是五六位数的价位。他从不炒作,不求闻达,脚踏实地,以作品说话。志安老师认为艺术家要有经济人,经济人要懂艺术,有艺术营销头脑,不仅仅是中间商。他对厦门翰汉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陈建煌总经理有甚高的评价,认为陈总是合格的经济人。志安老师自己却不请经济人。凡有人请他绘瓷作画,价钱随人给,给多了点,他凑上一二件。而且不轻易接受别人请吃和馈赠,更不背后说人长短。若必要说时他当众当面指出,甚至撰文公开发表,而这些言论又都是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的,这胆略勇气几人有?
    笔者三生有幸,与志安老师有忘年莫逆之交,对我不仅是位良师,还象一位慈母严父,对我及下一代人的成长都方方面面的关心帮助。他曾发表文章鼓励我:  “我与段茂发师的情谊在他孙子段庆新身上延续,段庆新思维好,有进取心……”。“好在大红大绿,妙于古色古香”这是张志安特为我祖父段茂发教授古彩艺术撰写的对联,并常常发表学术论文,高度评介我祖父古彩艺术成就。志安老师晚年两次题书“莫忘段茂发古彩一高峰”。他还多次与我等商谈举办段茂发遗作、学术研讨会,拟在故乡段茂发基边建造纪念亭……,因种种原因未果。首届国际陶瓷节期间,志安老师应邀来景德镇办个展,他谢辞市领导的盛宴,驱车到我家为我和两个女儿作瓷作画,不亦乐乎!前些年我内退失业,经济拮据,小女儿上高中学费都紧张,他又异地匿名汇来数千元款资助,以解我燃眉之急。在我多方调查追问时,志安老师回信:  “人都有困难的时候,这个朋友帮了你又不愿告诉你,就不要再问了,你不是也帮过朋友吗?”与此同时,他还背着我给市一高专校长写推荐信:  “段庆新到贵校任教语文、美术都是能胜任的”。几年教学工作证明了我没有辜负他老人家,2 0 0 9年志安老师来景德镇作画,我去拜望他,向他汇报古彩研究所成立及我建所的工作思路,老人家脸上写满难得的兴奋,说:“很好!很好!古彩已要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抢救保护不可,要把段老师古彩继承下来,当然,要达到他那样的水平是不可能了。一定要创新,你的新古彩还要加强提高,路子是对的。市领导也有眼光,你不能负众望,担子很重啊!但我还是相信你……”。当我请他题所招牌时,他停下手头的事,在江建新先生赠予的一块长条瓷板,题下“景德镇古彩研究所,二0 0九秋,志安题”。一有时机,志安老师都赐我书画,其中为鼓励我的“神融笔畅”“时珍时宝古色古香”“闻鸡起舞”“无躁”……这些翰墨现都已是宝贵文物了!
    笔者常常班门弄虎,与志安老师诗词唱和以及文学艺术、哲学、医学知识等向他求教切磋。他总是诲人不倦谈笑风生于斗室。或书信往来指点津迷。每每回想起这些,志安老师依然在我面前,但人事无常,已是阴阳两隔了!岁月让人知交半零落,真是:一声张志安,两眼泪汪汪,愿志安老师在天堂里一路走好。
    最后,以一首打油诗作本文结束语。
    题张志安老师国画“夜来风雨声”
    风雨如画,
    描绘迎接黎明,阳光灿烂的
    春风秋雨;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
    抹不去“美人鱼”亘古传说;
    翻开层层叠叠的书页,
    阅尽纷纷繁繁的鸟投林……
    缪斯,张目远瞩志趣安谧;
    灵感升华,妙笔生花,
    心更风骚,情比雨浓;
    风暴啊!敲不破,
    艺术家清澈泰然的禅娟千里;
    您,虽是艺术海洋中帆影一叶,
    坐着身躯也如山;
    高!
    您虽同食人间烟火,
    闭目慧眼也透视海,
    深!
_
 


  • 上一篇:瓷海泛游轻舟—瓷海泛游轻舟—陈轻舟瓷画…
  • 下一篇:当代画家画瓷的目的和心理状态

最新图文

  •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釉“宝玉系列”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艺术家赵坤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艺在陶瓷新彩绘画上的表现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李申盛新创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日常和其他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粉墨”彩陶艺家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 网站导航 | 代购服务 | 版权申明 |

“了了亭”你身边的收藏顾问 联系方式: jdzmc@vip.163.com   0798-8220952 陈也君:13879808411     李申盛:15079899527

了了亭地址:景德镇市中心莲社北路109号 [名仕嘉苑]10-8号 门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10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