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全部
  • 文章中心
  • 了了亭商城
  • 陶艺词典
  • 影视中心
  • 拍卖指数
  • 网站首页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器款识图库
  • 藏品鉴证实录
  • 陶瓷视频库
  • 陶瓷拍卖指数
  • 艺术家黄页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 了了亭商城 】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陶瓷艺术研究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收藏真伪辨析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了了亭谈收藏
  •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 名家作品欣赏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其他
  • 民国瓷
  • 建国后
  • 太少红狮
  • 茶壶专篇
  • 桃花美女图案篇
  • 晚清-民国瓷瓶篇
  • 笔筒、帽筒类
  • 盘形、碗类
  • 罐类
  • 杂件类
  •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
  •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 大师电话黄页
  • 教授电话黄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 补充栏目
  • 陶瓷300问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 雕塑
  • 青花
  • 斗彩
  • 粉彩
  • 新彩
  • 釉里红
  • 颜色釉
  • 古彩-五彩
  • 综合装饰
  • 现代陶艺
  • 周国桢(教授)
  • 戴荣华(国大师)
  • 王恩怀(国大师)
  • 汪桂英(国大师)
  • 陆如(国大师)
  • 吴锦华(国大师)
  • 宁勤征(国大师)
  • 郭文连(教授)
  • 王安维(教授)
  • 彭竞强(省大师)
  • 袁世文(国大师)
  • 戚培才(国大师)
  • 戴玉梅(国大师)
  •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 李一新(省大师)
  • 王秋霞(省大师)
  • 秦胜照(省大师)
  • 李磊颖(副教授)
  • 刘乐君(副教授)
  •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 陈庆长(老艺术家)
  • 杨杰 麻晓武(高工)
  • 吴伟明(高工)
  •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 李云峰(高工)
  • 胡达民(高工)
  • 徐国明(高工)
  •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 赵坤(高工)
  • 张万莲(高工)
  •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 王静(院校老师)
  • 李申盛(高工)
  • 汪则东(高工)
  • 蓝磬阁
  • 王金泉
  • 江龙(高工)
  • 刘远长雕塑作品
  • 网文转载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陶瓷艺术家
  • 仿古陶瓷精品

关闭会员登录

  • 登录
  • 没有帐号?点此注册
  •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艺术文章中心>>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陶瓷艺术家>>正文内容

彭友贤:现代国瓷创始人

作者:《瓷海观澜》彭禹旺 来源: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7日 【收藏】【查看评论】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彭友贤的人生很短暂,但亮点很多;他在景德镇的时间不长,但贡献极大。
  因此,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常沙娜认为,应将彭友贤载入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史;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长杨自鹏认为,要继承和发扬彭友贤的事业,把中国的陶瓷、工艺美术和文化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一
  1906年9月19日,鱼米之乡的饶州府余干县玉亭镇,彭泰轩的家中突然响起了一串喜悦的爆竹声。台阶上,一女子看着满地红屑,贴着手中所抱幼童的耳朵轻声说:“友仁,你妈给你生弟弟了。”彭泰轩是余干县立图书馆馆长彭昌言的儿子,其本人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当天,妻子江四姑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取名为友贤。此时,大儿子友仁满3 岁。5 年后,妻子又生下季子友善。这一切于彭泰轩而言,只是当时财丁两旺的喜悦。他没想到,三个儿子后来一个个出类拔萃,成为丹青妙手和国家英雄,是著名的“干越(余干古称)三彭”,为彭家光宗耀祖。彭友仁是革命烈士,曾任闽浙赣省苏维埃宣传部长,大革命时期壮烈牺牲;彭友贤在新中国成立前一直致力于美术教育、市政建设及陶瓷事业,南昌“八一大桥”最早前身就是他主持设计的;彭友善是30 年代全国美协发起人之一,其画作中西合璧,堪称典范,是江西继八大山人之后最卓越的画家。
  其中,彭友贤与陶瓷事业有着深厚的渊源,曾在景德镇、萍乡两地陶瓷部门担任过要职,在陶瓷艺术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对景德镇陶瓷改良,促进我国陶瓷现代化等作出过卓越贡献。
二
  彭友贤自小就酷爱美术,能诗善画。他的这种爱好与特长,和兄长彭友仁攻读方向的影响有关。
  彭友仁是学美术的。1922年,19岁的彭友仁考入上海美专。去上海读书时,他将两位弟弟一起带去求学。
  在上海,彭友贤顺利考入了上海美专的初师部,跟随刘海粟、汪声远、诸闻韵(又名诸乐山)、潘天寿等国内顶级名家学习国画。3 年以后,19岁的彭友贤从上海美专毕业并回到了家乡余干。
  1928年,彭友贤又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国画系,继续师从潘天寿,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在杭州国立艺术院学习期间,彭友贤被潘天寿视为高足,推崇备至,担任学校国画研究会主席。
  1930 年,彭友贤与吴之翰、吴作人兄弟及吕霞光等人同船赴法国留学,进入巴黎国立美术院,攻读图案及装饰美术。
  1932年,彭友贤留学结束回国,于1933年赴武昌艺专任图案及国画教授,1935 年应邀赴北平艺专任国画教授。
三
  彭友贤去北平艺专任教是1935年的春天,教学半年后的当年秋天,他从北京返乡探亲。
  彭友贤的返乡,对江西而言是一件大事。得知这一消息后,有关方面的领导便专程赶到余干县,对彭友贤进行了执意挽留。之后,彭友贤被聘任为南昌市市政委员会技正(即总工程师),兼任江西美术事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南昌任职期间,彭友贤主持设计并建成了南昌赣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中正桥(南昌八一大桥的前身)。这是一座木桥,主攻图案的彭友贤让人在栏杆上刻上了各种图案。此外,他还主持规划和设计了南昌市各区布置图。1937年,看到江西瓷业过于守旧,设计、装饰非常落后的现状后,彭友贤主动放弃了原有的优厚待遇,先后深入景德镇江西陶业管理局、萍乡瓷厂等陶瓷相关单位工作,任美术设计室主任等职,自此与陶瓷结缘。
四
  在景德镇期间,彭友贤一直致力于陶瓷艺术研究,中国陶瓷改良、国瓷现代化倡导等工作,并为之作出了卓越贡献。
  1937年来景德镇陶业管理局任职后,彭友贤一方面收集历代瓷器式样及装饰画,汇编成册,一方面着手设计并制作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各种新式样,以作瓷器改良的范本。他所设计的瓷器样式以简单美观、实用、经济为原则,并注重推广。
  彭友贤还经常组织景德镇技术优良的画工,给予切实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培养了大批技术艺人,这些人后来都成力了江西瓷业的中坚力量。
  随着战争需要,彭友贤率领景德镇优秀技术艺人,转移至萍乡瓷厂,大力发展改良瓷。抗战胜利后,他又回到景德镇,矢志不渝地继续进行瓷业改良。在改良陶瓷的过程中,彭友贤做了不少发掘工作。后周世宗柴荣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捉将来”的“雨过天青”瓷釉,原本失传数百年,但彭友贤从发掘出的无数瓷片中研究出并恢复了那一种古瓷釉的制法,重造了“雨过天青”瓷。此外,彭友贤还设计研制了我国首台陶瓷加工机械设备———脚踏式制瓷车,让瓷工们从此能站立操作,像踩缝纫机一样踩车作业,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消除了有史以来职业病的根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瓷业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由彭友贤设计的改良日用瓷、陈设品、纪念品数以千计,每次出品均为景德镇各大、小瓷厂作为改良样品抢购一空,对景德镇瓷业改良、工艺改革,推进国瓷现代化均作出了巨大贡献,成绩卓著,曾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明令嘉奖。
  在景德镇期间,彭友贤著有《景德镇瓷业杂记》一书流传于世。1945年,他在景德镇集资创办了中国瓷厂,遗憾的是,这家瓷厂因货币贬值,资金枯竭,于1948年秋倒闭了。
  精心创办的瓷厂倒闭,彭友贤因此身心严重受挫,积劳成疾,之后便应留法同学程兆熊之邀去了上饶铅山鹅湖信江农校担任教授并休养。
  1949年4月,由于病情加重,年仅43岁的彭友贤带着横溢的才华和对陶瓷发展事业的未了雄心而英年早逝。
五
  在杭州国立艺术院学习期间,彭友贤的突出除了表现在担任学校国画研究会主席外,那时便以画虎和画牡丹而闻名。1944年,他便在上饶成功举办了“百虎画展”。
  彭友贤既是一位国画家,又是图案美术家和陶瓷艺术家。他在国画和图案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国画作品结构严谨、运笔苍劲、设色清逸、气韵生动、栩栩如生。在北平任教期间,齐白石见了彭友贤的国画《松鹰》《柳燕》等,赞叹不已,认为他的作品“意境清新,具有独到的风格,功力不在吴昌硕之下”。
  一生虽然短暂,但彭友贤创作极丰,国画作品数以千计,《白鸽》《牡丹》于1937 年入选全国第二届美展。曾在武汉、南昌、上饶、余干等地成功举办多次个展和联展。
  在图案方面,彭友贤注重实践,对景德镇陶瓷设计与装饰的改进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中国瓷厂期间,彭友贤为国家设计制作了一批送英、美首脑的礼品瓷,在国际上获得良好的声誉。1946年,为庆祝抗战胜利,他设计制作的成套的《胜利》餐具与他弟弟彭友善的国画《全          民雀跃庆和平》,均由政府作为国礼赠给美国总统杜鲁门及特使马歇尔。次年,英皇室伊丽莎白公主(后英国女王)结婚,中国政府的贺礼为绘有“双龙戏珠”和红双喜精美图案的特制餐具,也是彭友贤精心设计制作的。这套礼品瓷颇受伊丽莎白公主欢迎并致中方以答谢信:“高贵华丽的中国瓷器餐具……我非常喜欢它们的图案设计,此外,这些瓷器质量之高恐怕只有中国才能生产出来……我们无法形容我们内心的喜悦。”这套礼品瓷现分别收藏于大英博物馆温莎宫周末餐具室、温莎堡皇家艺术品收藏馆及白金汉宫,并记载在《皇家百科全书》上,为国家争得了至高荣誉。
  2004 年,段海群(原名彭蒨莉,居北京)在中国美术馆为父亲举办了一场“姗姗来迟”的彭友贤先生纪念展,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沙娜,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顾问王琦,彭友贤挚友中央美院教授曾竹韶,同窗好友艾青的夫人高瑛等人不顾年迈(最小的71岁,最年长的96岁),参加了这个活动。
  常沙娜情绪特别激动:“我们的现代工艺美术史忘却了一位我们工艺美术的先驱者,那就是彭友贤先生。彭老先生是学图案的,后来在景德镇从事我们中国陶瓷的改良工作,做了很了不起的重要的设计。”
  时任中国陶瓷协会会长杨自鹏也出席了这个活动的开幕式,他说:“我们不但要缅怀和纪念彭老先生,而且要继承和发扬他的事业,把中国的陶瓷、工艺美术和文化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六
  除了在绘画和陶瓷设计方面表现出了横溢的才华外,彭友贤更值得我们记忆的是,他为新中国的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彭友贤的红色渊源与长兄彭友仁有关。彭友仁在上海美专就读期间,便积极参加学生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1927年5月,在家乡任教的彭友仁参与组织了玉亭中学学生的反蒋示威游行。1932年,彭友仁因秘密参与发动罗英部队起义,遭国民党政府迫害,离开余干,赴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工作,任《工农报》编辑、省苏维埃政府文化部画室主任。1935年1月,因掩护方志敏而壮烈牺牲。全国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上海就读时,方志敏赴上海养病并进行革命活动,当时,便是住在彭友贤三兄弟租住的亭子间,并因此而让彭友贤结识了罗英、赵醒侬等革命先辈。“五卅”惨案发生时,在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枪弹威胁面前,彭友贤挺身而出,宣传演讲于最前线。
  1925年,从上海美专毕业返乡后,彭友贤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青年会参加组织革命工作。在法国留学期间,积极参加由中共旅欧支部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他还设法通过秘密途径,从苏联弄到进步电影《夏伯阳》,组织在法留学生观看。1931 年“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在巴黎的中国人的义愤,彭友贤曾率领留法学生、工人、华侨三万余人在巴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冲击日本驻法使馆,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但他本人却因此被法国当局逮捕,后经营救获释。在法国,彭友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留法回国后,彭友贤又在兄长彭友仁的带领下,与罗英等人一起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37 年抗战期间,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同志来到景德镇,通过地下党员张云樵(后曾任南昌市市长)找到彭友贤,并住在江西陶业管理局的实验所。陈毅也曾留学法国,因此还向彭友贤借了几本法文书籍,两人志趣相投、交往密切、友情甚深。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央主持轻工业的黄炎培先生就派长征干部黄永辉(当时为江西省军代表)专程到余干找彭友贤,邀请他赴北京参加主持全国瓷业工作,遗憾的是此时彭友贤已病逝。1953 年,陈毅曾为向他了解情况的彭友贤子女回信,高度评价:“你们父亲彭友贤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
七
  彭友贤在艺术界的交往也极为广泛。除了在上海美专期间师从刘海粟等国内顶级名家和共同赴法留学的同学外,他在杭州国立艺术院就读时,便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曾竹韶同处一室。在曾竹韶的《忆友贤》一文中对此进行了介绍,两人曾在法国留学时相会于巴黎,那时彭友贤与诗人艾青同处一室。
  在北平美专任教期间          ,彭友贤与齐白石、秋园、沈士庄(后改名高庄)等人都有较深交往。此外,他还与雕塑家刘开渠、油画家常书鸿、音乐家贺绿汀等人交往均深。文化大革命后,段海群见到了与父一同赴法留学的吴作人先生,是他将彭友贤的国画推荐到了中国美术馆收藏,于是又找到曾是父亲同学的馆长张谔。经张谔提供线索,段海群几经周折又找到了父亲生前的同学与好友曾竹韶、艾青、刘开渠、常书鸿,这些老人得知彭友贤早逝后,都黯然神伤,都认为彭友贤不但才华横溢,而且为人正直。
《瓷海观澜》了了亭授权发布,PDF文件连接地址如下:http://www.jdzmc.com/taocipinglun/


  • 上一篇:彭文鸿:南漂做公仔
  • 下一篇:舒立洪:闲逸守道

最新图文

  •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釉“宝玉系列”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艺术家赵坤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艺在陶瓷新彩绘画上的表现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李申盛新创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日常和其他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粉墨”彩陶艺家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 网站导航 | 代购服务 | 版权申明 |

“了了亭”你身边的收藏顾问 联系方式: jdzmc@vip.163.com   0798-8220952 陈也君:13879808411     李申盛:15079899527

了了亭地址:景德镇市中心莲社北路109号 [名仕嘉苑]10-8号 门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10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