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是闻名中外的瓷都。建国后,陶瓷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辉煌的同时,也承载着现实的沉重。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景德镇陶瓷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生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有与集体陶瓷企业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症日益显现,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令人欣慰的是,历届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始终坚信陶瓷就是景德镇的根本,“瓷业兴则百业兴”的理念,通过改革创新、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大力兴建各类陶瓷工业园区等举措,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使得近十年来我市瓷业生产在改革发展与解困中逐步走向复兴。
突出重围:陶瓷企业改革在摸索中寻求出路
1997年是景瓷生产较为困难的一年,90%的国有与集体陶瓷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纷纷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瓷业工人人心浮动,大量工人下岗,最多时有近3万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80%。负责管理景德镇陶瓷工业的省陶瓷工业公司亏损近亿元,企业工资无法正常发放,水电气费欠帐达亿元,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面对陶瓷企业的困难,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为维持正常经营和维护社会稳定,不得已采取协调银行贷款注入资金等办法进行“治疗和救助”,动用财政资金来保工资和保生产启动资金。这些保守疗法虽可解一时之急,但无法从根本上使陶瓷企业摆脱困境。
面对现实,景德镇人包括决策者意识到只有解放思想、放下“老大哥”的架子,走改革之路,把陶瓷企业全面推向市场,才能突出重围,绝处逢生。
1997年,陶瓷改革在前几年“一厂一策、主攻难点、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基本思路下,出台了以“售、股、租、包、并、破”、“两权分离、划小核算单位、实行风险承包”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逐渐把改革推向纵深。
到1999年底,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所属瓷厂已有121个租赁实体脱离了“老厂”的“保护伞”。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邓希平等一批名师领衔组建了20多个名人作坊。
随着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景德镇市又适时提出了“国进民退”的陶瓷企业改革措施,使国有资产从陶瓷企业中有序退出。到2003年上半年,省陶瓷工业公司有8户企业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退出国有资产2亿多元,1.3万余名职工转换了身份,并在改制企业中得到了妥善安置。
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002年省陶瓷工业公司生产经营水平已恢复到90年代初,企业亏损由亿元减至1628万元。
从全市看,2002年全市陶瓷工业产值达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比1997年增长52.7%;陶瓷出口23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比1997年增长99.3%;先后开发出中温瓷、釉中彩瓷、强化瓷、乳白瓷等新品种;景德镇陶瓷股份公司生产的高档日用瓷先后被选为中南海用瓷和APEC会议用瓷。
筑巢引凤:景瓷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从2002年开始,景德镇陶瓷产业为配合市区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工业园区的“蓝天碧水”工程,实施退城进郊、退城进园,推倒烟囱606根,拆除市区内223座煤烧窑炉,投资6亿元新建了33条煤气遂道室,市区内有近30多家陶瓷企业搬迁进入工业园区发展。
2003年以前,景德镇外来陶瓷企业屈指可数,境外陶瓷企业几乎为空白。随着景德镇市各类陶瓷工业园区的建设,加上景德镇市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国内外知名陶瓷企业纷纷落户我市。
景德镇高新开发区陶瓷工业园1.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初具规模,目前已有台资、美资、内资等近50家陶瓷及相关配套企业入园。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完成了8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及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控制详规,引进了一批包括台湾海畅法蓝瓷、新加坡东富盈陶瓷、清华大学新纪元精密陶瓷等近40多家外来陶瓷企业入园办厂。三龙陶瓷工业基地虽然起步较晚,但吸引了金意陶、乐华、特地、圣泰、辰道等一大批投资过亿元、10亿元以上的重大陶瓷项目。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自主创新之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使得我市一批骨干陶瓷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1998年,景德镇市玉风瓷厂设计生产的“玉风”系列茶杯获国家专利局外观设计专利。
2004年,景德镇陶瓷股份公司生产的“红叶”牌高档日用瓷荣获中国名牌产品。
2006年,省陶瓷工业公司的“景德镇”牌工艺陶瓷又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景德镇鹏飞建陶生产的“卡地克”建陶产品、海畅“法蓝瓷”牌工业陶瓷获江西名牌产品。
景德镇环球陶瓷产品出口实现了由贴牌到自主品牌的升级,成为宜家、麦德隆的全球供货商,并获准以该公司自主品牌GLOBE进入欧洲市场。
走向复兴:陶瓷生产经营恢复性快速增长
2007年,景德镇陶瓷生产经营紧紧抓住国内外陶瓷产业转移、重组的机遇,以部省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成为龙头,不断加快推进陶瓷产业、科研、人才、交流四大基地建设,使景瓷在复兴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根据景德镇市统计局、景德镇市瓷局按窑炉实际生产能力测算,2007年全市陶瓷工业完成产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31%,比1997年增长2.8倍。
其中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规模以下陶瓷工业企业和个体陶瓷作坊分别完成产值13.9亿元、11.8亿元和16.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9.5%、30.8%和10.3%。陶瓷生产从业人员达到8.9万人,比上年增加0.36万人,比1997年增加2.1万人。
陶瓷出口创汇创历史最好水平,首次突破5000万美元关口,达到50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7%,比1997年增长3.35倍。陶瓷实现税收4324万元,比上年增长48.7%,比2000年增长2.5倍。
景德镇高新开发区陶瓷园形成了以环球陶瓷、嘉加陶瓷、常青家园工艺品陶瓷等以日用瓷、工艺陈设瓷为主的出口外向型陶瓷基地。
陶瓷工业园区逐步发展形成了以神飞特陶为主的高科技陶瓷,以海畅法兰瓷为主的高档艺术瓷、日用瓷,以特地为主的建筑卫生瓷,以同惠为主的电子陶瓷,以翼龙、协和项目为主的相关陶瓷配套生产区。
随着金意陶、乐华、特地等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建筑陶瓷、卫生洁具生产企业加盟景德镇,将彻底改变瓷都景德镇陶瓷产业结构。
另据景德镇市经贸委、景德镇市统计局摸底调查,预计到2008年下半年,景德镇市各陶瓷园区开工投产的较大项目就有14个,投资额近30亿元,新增产值近10亿元。
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全面复兴的新变化,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2007年第四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内资成交6.17亿元,增长18.43%,外贸成交1亿多美元,增长22.71%。
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京瓷株式会社中国首席代表山田正睛颇有感触地说,京瓷已连续3届参加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但本届博览会规模之大,还是让他震惊。
伴随着景瓷的复兴,“景德镇”这块世界级的金字招牌将越显份量,景德镇国际瓷博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会不断提升。
全面振兴陶瓷产业、重振瓷都雄风号角已吹响,景德镇陶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l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