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余尝分守督运至其地,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四时雷电镇。”要要要明代文学家王世懋在景德镇为数不多的柴窑中,玉岭能够保证每个月烧一次,这极为难得。玉岭的柴窑是一座新窑,建于2006 年。“30 担的窑,一窑也就放200 个坯左右。我主要烧青花,间带一些颜色釉。”黄国军用平淡的语调说起他的柴窑,他的名片上印着“玉岭陶瓷文化山庄庄主”。为了传承、挖掘传统手工陶瓷制作技艺,黄国军请来了“挛窑”师傅余云山,在瑶河的山边,距离高岭不到5公里的地方修起了柴窑,建起了玉岭陶瓷文化山庄。他说,“在这里,我感觉到我更贴近景德镇的陶瓷。”
玉岭所在的乡镇给了他每年100 多立方米的木材指标,解决了烧窑的松柴问题。烧窑的松柴规格要在28 厘米至30 厘米长、5 厘米厚,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自然干燥期。为此,他还在山上建起了一个柴厂。
黄国军迷恋“复古”,在所有可能做到的环节,他都遵循景德镇手工制瓷的传统,从淘洗、配方、踩泥开始,都是手工,包括青花装饰釉的选料、施用的方法等。谈起气窑和柴窑的不同,他激动地拿起两个青花瓷瓶,比较着说;“这个是柴窑烧的,这个是气窑烧的,柴窑烧的釉面有油油的质感,有'湿'的润泽感,这种光是柔柔的'晕',又是'透'的,气窑烧出来的是生硬的单层光:手感也不同,柴窑烧出来的摸起来是润的,气窑烧的有尖锐颗粒感:柴窑烧的青花是长在瓷器里面的,是多层次的,气窑烧的青花感觉就是画在釉下面,是单层次的.......”
黄国军并非要回到历史中去,他只是坚信,陶瓷的灵魂就在传统的每个环节里,一件好的陶瓷作品,应该从原料开始设计,造型、装饰、烧制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挖掘传统工艺,服务于现代陶瓷艺术。
玉岭的客户大都是慕名而来的“发烧友”,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柴窑的成品率在50%左右,玉岭产量不大,光靠卖产品肯定是不行的。我希望以后向社会交流、旅游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建成教学培训基地,传播传统制瓷技艺。”黄国军这样谋划玉岭的未来。
周荣林对玉岭的尝试十分认同,“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应当创建政府为主导、专家为纽带、社会团体组织为平台的网络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只有在生产线上,才能把技艺真正保护下来,如果没有产品,手工成型的各种技艺就会消亡,不烧窑就无法传承烧窑的技艺。”本着这样的理念,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在全市认定了8 个保护基地。
在玉岭柴窑“把桩”的是胡家旺,今年66 岁,是目前景德镇首屈一指的“把桩”师傅。“把桩”是柴窑烧成过程的总负责人,“把桩”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观察火焰判断温度。见到胡家旺时,正是玉岭柴窑开烧的第2 天中午,窑温冲击最高点的关键时刻。貌似悠闲的他搬把竹椅坐在窑炉一侧的通道内,眼睛却死死盯着烟囱上的看火口。“烧!”胡家旺一声令下,坐在窑门口的两个工人便迅速交替将松柴投入窑炉。
景德镇烧炼业有“3 年出一个状元,10 年出一个'把桩'”的说法,胡家旺13 岁当学徒,几乎干遍了所有工种,20 多年后才开始成为“把桩”。“'把桩'是教不出来的,就像不可能教人当将军。”胡家旺说。“把桩”全凭经验,要综合考虑柴火的质量、瓷的品种、天气变化、每个窑的不同,来把握升温曲线和窑炉内的气氛。黄国军的尝试和努力,让柴窑烧炼技艺的传承成为可能。景德镇现有10 多座柴窑,大部分都由胡家旺“把桩”,跟了他10 多年的徒弟也能独立“把桩”了。胡家旺仍觉遗憾,“过去天天烧窑,现在,窑少了,出'把桩'就更难了:现在的窑都是小窑,大窑不烧的话,有的技艺不会用到,有的工种就会失传。”不追求用陶瓷绘画等艺术手段提高瓷器的附加值,而试图用传统的工艺提高瓷器的附加值,在景德镇,仍在执著追求“火的艺术”的人还有许多。陈武平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经营着景德镇最大最高档的餐饮酒店,做房地产,也是陶瓷历史博物馆的合作经营者。今年,他正筹划向他的梦想迈进要要恢复一个真正的“圆器作”,把“古窑”里300 担的大“镇窑”重新烧起来,让老艺人手下的坯真正!火成为陶瓷。
要不要重烧“镇窑”?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此专门组织了讨论会。会上,王炎生、余文山、胡家旺这样的老师傅都很激动,毕竟景德镇有10 多年没有烧过大窑了:但更多的人,包括黄国军却并不看好,“大窑的成品率更低。拿一个150 件的瓶子来说,手工做坯加上画工的成本就是1000 多元,3 个里面得一个,成本就是3000 元一个。30 担的窑,能放200 个,'镇窑'就要2000 个,烧一次就是60 万元。加上柴和其他成本,一窑就是100 万元。以个人财力,'镇窑'又能烧几次?”当30 多岁的陈武平站在“镇窑”的窑房里指着一排排窑砖激动地说,“看,挛窑的窑砖都准备好了,完全按老师傅的说法,用牛踩出的泥烧的,烧了两个月才备齐!”按陈武平的计划,“古窑”的圆器作坊6 月底以前可以完成,8 月份重新砌筑“镇窑”窑包,9 月份“镇窑”就要重新烧起来!
“四时雷电镇”的场景在景德镇已经不可能重现。然而,今天的景德镇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坚信,现在是景德镇难得的发展时期,因为各种努力和尝试都在出现。这个千 年以瓷为业的城市,这个与瓷相融相生的城市,将是一个永远的“四时雷电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