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村没有高岭土。”被列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的景德镇正在逐步实现转型。
该市发改委提供的一份 《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基地发展规划》(草案)为这次转型之路指明了方向。其中,“抓住部省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创新体系的契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陶瓷、特种陶瓷及建筑陶瓷”是重点内容之一。
如今,凭借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陶瓷学校的产学研的先天优势及长期奠定的产业基础,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特种陶瓷正在蓬勃发展;而乐华陶瓷、特地陶瓷、金意陶的来栖,及本地“土著”鹏飞陶瓷、莱特陶瓷等企业近两年取得的长足发展,也使得景德镇建陶业方兴未艾。
飞速崛起的三龙镇
源自本地文化内核、技术核心的优势,当地政府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规模50亿元人民币,将国际瓷都打造成“一地八区”。
景德镇市瓷局副局长刘子力介绍说,所谓“一地八区”规划,即是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基地,以及基地范围内的文化艺术创意及工业设计园区、科技创新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等。
但是景德镇陶瓷产区的建筑陶瓷企业大部分都落户在距离市区二十分钟路程的三龙镇,只是原本落户的企业家们对于政府的创意规划有着比较大的兴趣,特地陶瓷、欧陶科技等纷纷加入了陶瓷产业的行列。
而被誉为景德镇建筑陶瓷业“主战场”的三龙镇,所属浮梁县却在景德镇近郊。原本的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但随着佛山、福建建陶企业,当地土地价格暴涨,该镇经济发展如日中天,财政收入呈几何级数增长,一跃成为景德镇市的“明星镇”、“经济强镇”。
据记者调查,景德镇建陶企业10家,其中金意陶两条仿古砖砖线、特地陶瓷的两条瓷片生产线已投产,乐华陶瓷建成投产生产线4条,日产1.5万平方米的仿古砖、年产洁具近500万件,莱特陶瓷分别有日产1.5万平方米的1条投产和1条在建的瓷片生产线,这几家企业都位于三龙镇。
此外,景德镇本土最大的陶瓷企业鹏飞陶瓷位于景德镇瓷都大道,建有5条生产线,分别产地砖和西瓦,来自福建的景德镇恩冠陶瓷位于丁家洲,建有日产1万平方米左右的外墙砖生产线,还有3家分别拥有1条西瓦生产线,日均产量在15万片左右,分别位于乐平和景德镇陶瓷工业园。
良好的开局
11月8日,每年一度景德镇陶博会如期盛大举行,但建筑陶瓷未参加此次的陶博展。
本报记者追问原因,得到官方的回答是“场地所限”。后来,记者才知道往年的建陶展区景德镇中国陶瓷城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大门深锁,各大陶瓷品牌已经撤离。
这使得记者差点误读景德镇建筑陶瓷当前发展态势。事实上,不论是景德镇本土企业还是新落户的外地企业,从投产至今,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三龙镇,记者看到陶瓷企业建设、生产线运转如火如荼。在首先抵达的特地陶瓷厂区,佛山市特地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红健讲景德镇中国陶瓷城的经营不善归结为定位不准。他认为,景德镇毕竟是中小型城市,100多万人口,消费应该有点层次,但对于高端品牌难以支撑。
冯红健表示:“我们现在是做第一期规划,2008年经济不是很好有一定的影响,到今年为止基本产销平衡,基本上达到了我们当时的目标。”
在乐华陶瓷、金意陶整洁、宽大的厂区,记者几乎看不到什么库存。作为落户景德镇的最大陶瓷企业,乐华陶瓷依然保持了低调务实的作风,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谭必武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愿意谈及过多,但是,其坦言,该厂正在大批招工,目前最为紧缺的还是熟练工与技工。
对于2008年8月份就开始筹建的景德镇本土企业莱特陶瓷,“今年3月第一条线投产,现在已经是产销平衡供不应求了,现在正在建设第二条线,计划春节前后投产。”该公司董事长王小涛表示。
良好的开局是取得成功的一半,景德镇的建陶业正在城市转型的转角复兴,陶业一个全面发展的局面正在景德镇形成。
本版图/文:本报记者 王永胜
驻景德镇记者 陈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