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届的瓷博会,是景德镇提升影响力的绝佳舞台。如何借助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为景德镇陶瓷摇旗呐喊,如何打好瓷文化这张牌,成了每届瓷博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9年的瓷博会,除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90余名记者,还有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导致入场证件的“脱销”,可见本届瓷博会受到的关注度。
从各个媒体记者对瓷博会的印象可以看出,我们的瓷博会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引起了他们不同的兴趣,让这些媒体记者们有足够想像的空间,来报道景德镇陶瓷,以及瓷文化带来的魅力。
瓷文化已经成为景德镇闯天下的招牌了。
接待工作是每届瓷博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做好2009年度瓷博会的招待工作,我和其他几位媒体记者被借调到瓷博会执委会的宣传协调小组中,负责与我们对口的记者的接待事宜。
他们能够方便、快捷和顺利地采访我市举行的各项活动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喊记者坐车、安排发车时间、告知采访地点……我感觉自己更像是一名导游,而那些记者们更像是来瓷都旅游的游客,头次来景的记者看什么都新鲜,瓷乐队、瓷器首饰、瓷器桌子凳子、瓷笛等等都是他们啧啧称赞的对象,也是他们在瓷博会报道中关注的焦点。所以在此次瓷博会活动中,每个记者报道的角度也是各不相同。
我清楚地记得,新华社有个名叫潘晓菁的记者,20出头的女孩儿,对我们市里的瓷乐队以及来自台湾的瓷乐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向我们索要联系方式后,回去立即写了关于这方面的报道。
同行之间是比较容易沟通的,在和他们相处的几天中,我渐渐和一些外省媒体记者熟络起来,人民日报的一名记者向我透露,在国家级媒体当中,除了开幕式消息,其他子活动很难一一做报道。但是作为一名外地人,他对“一个瓷器是如何烧制出来的”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想写一篇关于这方面的专题报道。
各媒体有各媒体报道的方向,各媒体记者有他们自己独到的视角,像陶瓷专业学术期刊对陶瓷专家、学者以及陶瓷技术方面的内容较感兴趣;经济类的媒体对陶瓷经济发展这一块比较关注;而综合性的报纸则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陶瓷奇闻趣事有相关报道。虽然报道角度各不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瓷都魅力无穷。
!入场证件“脱销”
记者被誉为“无冕之王”,也被西方国家称为“第四权力”,热情接待好记者,让来自全国各个有影响力的媒体工作者充分感受到有宾至如归的温馨感觉,这对于宣传我市的瓷博会以及悠久的陶瓷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我们不敢懈怠,在瓷博会开幕之前,也就是各方记者赶到新昌江大酒店(新昌江是瓷博会媒体记者定点宾馆)之前,就准备好记者报道所需要的材料和进场证件。
据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次瓷博会将会有190余名记者来景,相应地,我们必须准备190多份材料。零零散散的宣传单和宣传册必须整理入袋,证件也得分门归类,还好在高专志愿者的帮助下,这些小事顺利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一睹瓷博会开幕盛景,市内和市外许多记者和摄影爱好者都提出需要入场证件,导致记者证和工作证等出现“脱销”的现象。为了调剂证件不足的情况,我们几个也着实费了一番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