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陶瓷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是小作坊式,而是迈入了工业化时代。就如同跨国公司的生产方式一样,烧陶的原料可以来自景德镇,工厂可以设在北京,产品可以销往国外。除了一些特殊的陶瓷品种,一般的彩瓷、白瓷都是如此。
景德镇、德化、龙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往往欺骗了我们。
“就算是通州的窑厂,也能烧出跟景德镇窑厂一模一样的陶瓷来。”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院长李彦君说。他的观点是,自1990年代后,市场上当代陶瓷的区别就主要不是窑口的区别。也就是说,技术和资源条件已经不能制约当代陶瓷制作的发展。
在古代,由于制窑地分布的区域不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各有差异,不同的制瓷原料制约着窑口的生产手段、工艺技术、装饰技法,因而各大陶瓷产地的产品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形成了名扬中外的一些“窑口”,如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等。
然而,到了今天,陶瓷烧制的技术革新了,全国各地都统一用天然气窑,不再用过去的煤气窑,在技术上没有太大差别。原料方面,由于交通和物流方便,生产商可以到各地去取原料,烧制的配方也是通行的,没什么独家秘方。尤其像景德镇等地,烧陶的重要原料高岭土、麻仓土等有枯竭的趋势,甚至还需要到外地去取原料,何谈独门绝技?
当代陶瓷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是小作坊式,而是迈入了工业化时代。就如同跨国公司的生产方式一样,烧陶的原料可以来自景德镇,工厂可以设在北京,产品可以销往国外。除了一些特殊的陶瓷品种,一般的彩瓷、白瓷都是如此。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过去用来比较陶瓷质量高低的标准就必须发生变化。若还简单地拿一些外在的因素来比较,有些著名产地的当代陶瓷未必能比其他地方的好。李彦君举例,如今江浙一带生产的白瓷,有的就比被誉为“中国白”的德化白瓷更加洁白。也就是说,在整体的工艺效果上,当代陶瓷的水平不会相差太大。
那么,应该如何判别陶瓷质量的高低?李彦君提出,当代陶瓷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工艺的竞争,而是品牌和艺术层面的竞争。竞争的层面更加深入,这给整个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大考验,也为消费者购买陶瓷提出了更高要求。
无需否认,这种转变给陶瓷市场带来了一些混乱。许多地方生产的陶瓷,都打着景德镇等名窑的旗号,人为地抬高价格,混淆视听。而人们辨别陶瓷产地的可能性也在逐渐降低,于是上当的情况屡见不鲜。更麻烦的是,由于技术进步,商家仿古、做旧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当代工艺品冒充古代官窑的陷阱比比皆是。
对此,李彦君提醒藏家,要将古代瓷器和当代瓷器的判断标准分开,古代的还是主要看工艺和窑口特征,当代的就不要执着于这两者了,需要有新的视角,比如品牌和艺术独创性。这种习惯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这种转变却是不可避免的。
在最显眼的层面上,我们需要看品牌效应。就像汽车行业的竞争一样,或许一辆国产车和一辆进口车的质量都差不多,但进口车的品牌价值更高,所以价格更高。以此类推,买陶瓷时也要看品牌,也就是看制作人的水平。一般来说,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比无名工匠的水平要高一些。当然,在目前工艺大师认定体系比较混乱的现状下,我们也不能妄下判断,更不能将名衔当作惟一的选择标准。
最深层次的层面上,当代的陶瓷还需要在艺术独创上比拼。或许两件作品都是来自同一作者,但哪件作品的艺术内涵更加丰富,其价值就会更高。不过,如今传统陶瓷产区艺人的作品多是因循守旧,就算是工艺美术大师,也很难在艺术独创性上有突破。相比之下,一些学院派的当代陶瓷作品能够提供不一样的艺术视角,需要人们尽快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