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弄 地理 土地弄.由土地弄和土地弄横弄组成,均为水泥路面。 该弄原有一座土地庙,后有居民在此建房居住.形成弄巷,故名土地弄。尽管土地庙已于1954年被当地居民拆毁,并在原址建造民房,但弄名至今未作变更。 当年土地弄的居民多为茭草工(以前专职包装瓷器的工人),且以南昌人居多,早年间曾有掌管陶瓷包装业的“茭草行”行首居住于此。 据《景德镇市地名志》记载,土地弄东至太和下弄西端弄口,西至沿江东路东侧,长135米,宽1.3米。土地弄横弄南至太和下弄北侧,北至富强下弄南侧,长41米,宽1.5米.由土地弄派生得名。 土地弄并来受到近年来旧城改造的影响,属于我市保存比较完好的老弄堂之一,弄内民房大多由窑砖砌造而成。
土地弄的·(‘天灯树”、 [故事] 土地庙 土地弄未曾出现过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但它仍忠实地承载着老景德镇的历史。从每一块当地民居用来充当建筑材料的窑砖上,都可以读出创造千年古镇辉煌的普通老百姓的故事。 据土地弄的老人们叙述,这条弄有2件已消失的事物,一直无法从当地居民的记忆中抹去。其中之一当然是代表着土地弄的上地庙,另外一件就是“天灯树”。 当年的土地庙占地面积仅为10多平方米,里面供奉着土地公。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有附近的居 民拿着降香(景德镇话)和爆竹前来祭拜,乞求土地公保佑一家平安、风凋两顺。不过居民跪拜上地公时,不会使用水果、馒头等祭品,这与我们如今所见到的土地庙祭拜方式有些不同。 1949年政府提倡破除封建迷信活动之前,看管上地庙的是一位帮人挑送瓷器的老人。灯油并非由信徒们提供,而是由虔诚的 老人自己出钱购买。;没人记得这位老人的名字,只知道他的孙子于8年前以70多岁的高龄去世,其他子孙后代也全都搬离了此弄: 尽管看护土地庙的是老挑工,但对此庙拥有话语权的却是当时一位名叫戴占荣的甲长(国民党统治时期实行保甲制,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戴占荣妻子旱逝,膝下无子。如果那家有小孩哭闹不休,只要当妈的轻轻说一声:“再哭就让戴甲长把你抓走。”小孩立即恐惧地停住哭声,将脑袋往母亲的怀里面钻。 据说戴占荣其实为人不坏,只是性格有些急躁,且嗓门奇大,他一直对外宣称可以和土地公“通灵”,因此哪家因事有求于土地公,都会塞点钱给戴占荣央求其代为“传话”。1949年,不再顶着“甲长”帽子的戴占荣被政府改造成一名瓷器包装工。
“天灯树” 除了七地庙之外,“天灯树”也给当地的老居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天灯树”其实足一根高约3米、海碗般粗细的杉木,竖立在上地弄与太和下弄的分界处,文革前有位名为胡徽洲的说书先生专门负责在该棒上悬挂太平灯。太平灯的燃料为煤油,该灯为玻璃构成的四面体,点太平灯既有希望太平无事的析福之意,又具备照明路灯性质的实用功能。 胡徽洲白天以打快板为人说书讲传赚钱,晚上8时左右准时点亮太平灯,直到天已大亮时再熄灭。解放后胡微洲因病离世,从此再也没有人去点燃太平灯。 无人照料的“天灯树”在风吹雨打和虫蚁的侵蚀下日渐腐烂,因担心它在某天突然倒下砸伤路人,人们便于文革时期将其彻底拔出。从此“天灯树”和土地庙一样,都只能在老人们的讲述中出现。 后来有人在以前“天灯树”的 所在地摆了个摊点,专门贩卖颇具景德镇地方特色风味的小吃,以口味鲜辣等特点吸引了附近居民的光顾。坐在长条板凳上,吃上一碗撒上开胃小菜的冷粉,似乎仍可听到胡徽洲那略带沙哑的而又声情并茂的说书声。 无论是土地庙还是“天灯树”,正当年古镇老弄堂内部很常见,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变迁,经过现代文明洗礼后,这些当时习以为常的事物保留下来的所剩无几。它们代表着镇巴佬向往平淡而安逸生活的美好愿意,寄托着老百姓最朴实的“家和万事兴”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