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闻名于世,在于具有千年的制瓷技艺和积淀下的丰厚、独特的陶瓷文化。在景德镇各历史时期制瓷传世史料中,我们经常触摸到《浮梁县志》、《景德镇陶录》、《陶记》、《陶说》......这些陶瓷历史名篇,但还应不可忽略地注意到陶瓷文化的奇篇要要《景德镇陶歌》。 《景德镇陶歌》作者龚铽,清嘉庆南昌人氏。据考证,曾在浮梁衙门幕四年,即任现类文书。作者称,每常往返浮梁经过景德镇必竭御窑厂。目睹窑工制瓷过程和生活习息而作诗歌百首。道光三年,作者在前稿中录出远园首,题曰《景德镇陶歌》。现收藏于景德镇市图书馆。《景德镇陶歌》不同于一般诗集。作者以诗歌的独特方式,采用七律、四言诗歌体裁,共高度概括和描述了代表景德镇制瓷当代最高水平的御窑厂制瓷工艺全过程和窑工独特的行规习俗。不得不使我们当今人感叹选赞美景德镇,颂扬陶瓷的诗词古今中外有千诗万首,而唯有《景德镇陶歌》纵横陶瓷最完美。 “江南雄镇记陶阳,绝笔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第二首,“武德年称假玉瓷,即今真玉未为奇。寻常工作经千指,物力艰难哪得知。”作为《景德镇陶歌》的开篇。这两首诗歌十分简洁地描述了当时景德镇陶瓷生产的盛景。唐武德二年里人陶玉献假玉瓷,而现在景德镇瓷器可以与玉器相媲美。但制一件完美的瓷器须经多道工序,哪有那么容易啊。 《景德镇陶歌》是一部古代反映陶瓷工艺的通俗史料,从原料生产、坯胎制作、釉下装饰、陶瓷烧成乃至釉上装饰、造瓷包装、陶瓷贸易和习俗风情描绘得栩栩如生。例“在山石骨出山泥,水碓舂成自山溪。要是高庄称好不,不船连载任分携。”说做坯院“几家圆器上车盘,到手坯成宛转看,枉堞循环随两指,都留长柄不雕镘。”说青花装饰院“青花浓淡出毫端,画上磁坯面面宽。识得衡风歌尚纲,乃知罩渤理同看。”再听烧窑是这样描绘院“窑火如龙水似云,火头全仗水头分。羡他妙手频挥泼,气满红炉萃晓氛。”意思说,烧窑发火须经火路,有溜火、紧火、篝火,火不到处泼水引之,如游龙也。 《景德镇陶歌》来自民间,附有民风。发生在坯房、窑房的瓷业习俗通过诗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景德镇陶歌》与《景德镇陶录》、《陶说》、《陶政篇》等相共同点,同是叙说景德镇的制瓷史、工艺史,不同之处是它的表现手法,充分调用诗歌、民谣的艺术体裁,将瓷业、瓷技、瓷风、瓷俗混为一体。因而在景德镇传世史料中,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笔者认为,《景德镇陶歌》是古人留给我们瓷都人的一支颂歌,是陶瓷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当我们提到弘扬陶瓷文化,传播最多最广的是景德镇的制瓷历史、是景德镇的制瓷工艺,但文化的内涵是多层次、多触角、多方位的,被忽略的也恰恰是我们需要的。《景德镇陶歌》是一种精神产品,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业之歌,懂得历史,才会创造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