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全部
  • 文章中心
  • 了了亭商城
  • 陶艺词典
  • 影视中心
  • 拍卖指数
  • 网站首页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器款识图库
  • 藏品鉴证实录
  • 陶瓷视频库
  • 陶瓷拍卖指数
  • 艺术家黄页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 了了亭商城 】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陶瓷艺术研究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收藏真伪辨析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了了亭谈收藏
  •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 名家作品欣赏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其他
  • 民国瓷
  • 建国后
  • 太少红狮
  • 茶壶专篇
  • 桃花美女图案篇
  • 晚清-民国瓷瓶篇
  • 笔筒、帽筒类
  • 盘形、碗类
  • 罐类
  • 杂件类
  •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
  •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 大师电话黄页
  • 教授电话黄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 补充栏目
  • 陶瓷300问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 雕塑
  • 青花
  • 斗彩
  • 粉彩
  • 新彩
  • 釉里红
  • 颜色釉
  • 古彩-五彩
  • 综合装饰
  • 现代陶艺
  • 周国桢(教授)
  • 戴荣华(国大师)
  • 王恩怀(国大师)
  • 汪桂英(国大师)
  • 陆如(国大师)
  • 吴锦华(国大师)
  • 宁勤征(国大师)
  • 郭文连(教授)
  • 王安维(教授)
  • 彭竞强(省大师)
  • 袁世文(国大师)
  • 戚培才(国大师)
  • 戴玉梅(国大师)
  •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 李一新(省大师)
  • 王秋霞(省大师)
  • 秦胜照(省大师)
  • 李磊颖(副教授)
  • 刘乐君(副教授)
  •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 陈庆长(老艺术家)
  • 杨杰 麻晓武(高工)
  • 吴伟明(高工)
  •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 李云峰(高工)
  • 胡达民(高工)
  • 徐国明(高工)
  •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 赵坤(高工)
  • 张万莲(高工)
  •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 王静(院校老师)
  • 李申盛(高工)
  • 汪则东(高工)
  • 蓝磬阁
  • 王金泉
  • 江龙(高工)
  • 刘远长雕塑作品
  • 网文转载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陶瓷艺术家
  • 仿古陶瓷精品

关闭会员登录

  • 登录
  • 没有帐号?点此注册
  •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艺术文章中心>>景德镇陶瓷新闻>>景德镇陶瓷新闻网摘>>正文内容

艺术品收藏市场:投资者热土 淘宝者金矿

作者:未知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7日 【收藏】【查看评论】

  —— 对话景德镇陶瓷馆副馆长徐桃生

  徐 桃 生

  景德镇陶瓷馆副馆长、副研究员

  中国文物学会、古陶瓷研究会会员

  □ 高 晴

  在保利拍卖会上,经近70轮竞价,北宋黄庭坚书法长卷《砥柱铭》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中国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总交易额创出21.28亿元的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

  由此可见,我国艺术品市场的资金涌入深不可测。业内人士称,没准艺术品市场的下一个主角就是瓷器和犀牛角。果真如此?带着疑惑,《证券日报》独家专访景德镇陶瓷馆副馆长徐桃生。

  《证券日报》:请您介绍一下景德镇陶瓷馆的情况。

  徐桃生:景德镇陶瓷馆属国家二级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是国内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以陶瓷藏品最多、时代最全、类别最丰、品位最高而著名。馆藏有自唐宋以来景德镇各个历史时期生产的陶瓷珍品2万余件,以及部分书画杂件。其中近代、现代和当代景德镇生产的陶瓷精品为景德镇陶瓷馆独有,所有藏品构成一部完整的景德镇陶瓷发展史,被誉为“千年景德镇陶瓷艺术殿堂”。

  景德镇陶瓷馆藏陶瓷年代准确可靠、品类齐全丰富、科研价值高,是收藏家、鉴赏家最具权威的欣赏和断代标尺,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传播提供了最为可靠的实物依据。

  随着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设,景德镇陶瓷馆将主体进入,设立官网已列入筹备计划中,相信在不长的时间,大家一定能通过网络走进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证券日报》:请您谈谈对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现状的看法。另外,您是陶瓷行业方面的专家,您觉得目前陶瓷收藏市场的情况又是如何?

  徐桃生:当前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现状我个人认为还是处于“群雄逐鹿”、“泥沙俱下”状态,对于入市的人数可以说是“蜂拥而至”。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个人财富积累。

  这其中主要有三类群体:一是处于资本高层的群体,他们迫切寻找新的投资增长切入点,进行新一轮的财富积累;二是处于资本下层的的群体,他们渴望通过收藏这个捷径在短时间内达到对财富的拥有;三是一些电视节目和报刊专栏和拍卖公司的片面炒作,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本该规范、理性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变得浮躁。

  当今的陶瓷收藏市场也和艺术品收藏市场一样处于“圈地运动”时期。无论古陶瓷和现代艺术陶瓷收藏都缺乏理性,盲目跟风,只注重名声和名气,名声、名气成为价格的标尺,而忽略了作为艺术品来讲它内在的真正价值。这就使很多藏家们难以逃脱“吃药”,“打眼”的尴尬。陶瓷艺术品是综合的艺术,作为一个理性的收藏者要从时代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它本身所附着的文化内涵这几个方面来考量才能得出它真正的经济价值,从而确定自己的取向。

  《证券日报》:投资客接连在楼市与股市“碰壁”,收藏品可能成为他们转战的另一个“战场”。去年年底出现普涨行情后,国内收藏品市场是否遭遇到新一轮行情还是泡沫的“节点”考验?您认为,热钱现在是否已瞄准了艺术品收藏市场?如果真有大量热钱涌入的话,对艺术品收藏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徐桃生:从不久前的几场拍卖和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所谓热钱瞄准艺术品收藏市场已经显露端倪。

  我前面讲过:处于资本高层的群体,他们迫切寻找新的投资增长切入点,进行新一轮的财富积累。在某种层面上讲,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投资收藏者,而是投机者。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投资客是在转移资金,规避纳税。当然也有很多是为提升企业文化而进行的文化投资,还有是利用闲散的资金来进行收藏,兴办博物馆进行文化和文物的保护传承,弥补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的不足。

  如果真的有大量热钱涌入的话,我认为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会带来一场“金融风暴”,在法规缺失、监管缺位、公信缺乏的情况下,很多入市者一定会遭受灭顶之灾。因此,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一定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加强监管力度,各类媒体也应该进行理性疏导,多从保护传承,艺术欣赏的角度来宣传,正确引导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发展取向,防范于未然。

  《证券日报》:业内人士称,我国艺术品市场的主角前几年是当代艺术,这两年是古代和近现代书画,目前瓷器和犀牛角的上升势头很猛,没准市场的下一个主角就是瓷器和犀牛角。您对这种说法,有什么看法?

  徐桃生:陶瓷历来是收藏品中的大宗,随时随地能见到它的身影。因此,下一个主角就是瓷器这种说法我基本表示赞同。

  从古陶瓷来讲,它的文化性、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以及容易保存,决定了它在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执牛耳地位。

  从当代艺术陶瓷来讲,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很多陶瓷艺术家经过个性张扬阶段的历练,渐渐也都进入纯艺术化理性创作的时代,艺术造诣和水准都日趋成熟,不乏有许多精品投放市场。一大批青年陶瓷艺术家也逐渐成长起来,这些人都在逐渐摆脱和完全摆脱传统艺术思想的束缚和工匠习气,跟随时代的脉搏在跳动。应该来说是具有收藏潜力的。

  至于犀牛角成为收藏主角,我不敢苟同。一是从珍稀动物保护的角度来说,它不应该成为收藏主角;二是作为艺术品它体现的主要是稀缺性和作者的手工技艺。

  总而言之,对收藏者来说还是二个字“理性”,任何一件艺术品还要从时代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它本身所附着的文化内涵几个方面来考量,来决定自己的收藏取向,至于谁是主角并不重要。

  《证券日报》: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的投资量占到艺术品投资市场总量的4到6成。这些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的能量远超过个人投资者。这对于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否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形成泡沫?

  徐桃生:有影响,并且很大。我们常说物有所值,如果物超所值,就是泡沫。因为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的能量远超过个人,就像团购一样,他们的目的是投资,不是收藏,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取向是以增值为目的,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为达到抢先占有,必然会使价格攀高,使价格超过价值,在价格与价值之间造成空洞,形成泡沫。

  我们应该知道,每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值的,你将它的价值超前消费了,弥补这个空间时间究竟是多长?谁也难以预料,如果真的产生收藏泡沫,要想恢复市场恐怕要百年左右。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国历次收藏高峰的间隔期,这点不无参考价值。

  《证券日报》:对于艺术品收藏市场而言,是否需要大量资金介入来帮助艺术品收藏行业的发展?

  徐桃生:当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介入可以推动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繁荣发展。通过市场的繁荣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也为更多的从业者带来利益。但还是要重申“理性收藏”,如果业界都能“理性收藏”,诚信交易,国家法规完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到位,我们的艺术品收藏市场才是一个文化传承的平台,投资者的热土,淘宝者的金矿。

  艺术品投资

  资本唯炒 收藏唯实

  国人有句流传了上千年的老话:“盛世收藏乱世金”,一针见血的点明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浮沉起落。如今,经历了32年改革开放历程的国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在被外媒称为“史上最牛盛世”的年代里,又一次启动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高潮。

  中国嘉德2007、2008、2009连续三年的春秋拍及其他拍卖总交易额分别是17.48亿元人民币、18.21亿元人民币和27.12亿元人民币。2010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总交易额则高达21.28亿元人民币,创出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出了突飞猛进的态势,即就是在遭遇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之后,国内资本对于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的热情始终未减。

  随着大量的“先富起来”的房地产开发商、矿产开发商纷纷进入,国内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热浪一浪高于一浪。近来有“唐宋八大家”之称的宋代著名书画家黄庭坚书写的《砥柱铭》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拍出了4亿元的天价,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狂热情绪由此可见一斑。

  艺术品市场的高涨引来了国内众多资本高手的关注,也间接导致了21世纪七八十年代乃至于在国内战乱期间流落到国外的国宝级艺术珍品纷纷通过拍卖的形式回归国内。如此众多的资本高手何以一夜之间对艺术品投资市场情有独钟,主要还是看中了艺术品所具备的资源稀缺性。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不管是在股市,还是在艺术品市场都是适用的。

  根据最新的媒体报道,云南地区的黄龙玉在6年之间从每斤几毛钱涨到了每斤几万元,从中不难看出,资本推手的疯狂程度。换而言之,如同今年的农产品,市场上对绿豆和大蒜的炒作一样,与其说是农产品价格的回归,不如说是资本炒家的杰作。现在的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上,虚火上升的背后浮现出来的却是各路资本的黑手。更为令人吃惊的是,资本炒家们把股市里个股炒作的手法搬到了艺术品投资市场上,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周期内,集中优势资金对一个书画家的作品展开地毯式轰炸,将其作品的价格抬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上再出货走人,让“击鼓传花”的接力人抱着一大堆物所不值的书画作品欲哭无泪,成了资本炒家的牺牲品。

  艺术品市场的高烧不仅引来了众多资本炒家,也引来了众多赝品的纷纷出笼。在巨大的利润空间面前,再加上艺术品市场上向来就有“买假自认”的潜规则,使得艺术品市场上堆积了太多太多的赝品。这也难怪,经历了自1840年以来屈辱的战火历练,大量的国宝珍品流失国外,残留的一些民间珍品也在十年浩劫中遭遇到了毁灭性的灾难,使得如今的人们为了一睹中华文明的珍品,要么得远赴伦敦大英博物馆,要么得通过仿造。就连价值四个亿的《砥柱铭》,也有业内人士指为赝品。

  由此看来,艺术品市场的高烧不退,赝品的造假情结便永不得宁日。现代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使得赝品的“造旧”技术日益逼真,就算你是业内鼎鼎大名的一流鉴别高手,也不可能不走眼,这给以“唯实”为宗旨的艺术品收藏业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在万千赝品之中淘到一件真品,的确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就跟如今各家电视台热推的《鉴宝》栏目一样,各个鉴定专家的目光也是姿态万千。

  艺术品市场热了,国宝回流了,资本炒家玩疯了,“造旧”工匠赚狂了,真正的收藏专家的眼泪为谁而飞?


  • 上一篇:关于梅瓶历史沿革的探讨
  • 下一篇:最美不过青花瓷 不动声色的奢华

最新图文

  •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釉“宝玉系列”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艺术家赵坤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艺在陶瓷新彩绘画上的表现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李申盛新创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日常和其他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粉墨”彩陶艺家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 网站导航 | 代购服务 | 版权申明 |

“了了亭”你身边的收藏顾问 联系方式: jdzmc@vip.163.com   0798-8220952 陈也君:13879808411     李申盛:15079899527

了了亭地址:景德镇市中心莲社北路109号 [名仕嘉苑]10-8号 门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10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