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全部
  • 文章中心
  • 了了亭商城
  • 陶艺词典
  • 影视中心
  • 拍卖指数
  • 网站首页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器款识图库
  • 藏品鉴证实录
  • 陶瓷视频库
  • 陶瓷拍卖指数
  • 艺术家黄页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 了了亭商城 】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陶瓷艺术研究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收藏真伪辨析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了了亭谈收藏
  •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 名家作品欣赏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其他
  • 民国瓷
  • 建国后
  • 太少红狮
  • 茶壶专篇
  • 桃花美女图案篇
  • 晚清-民国瓷瓶篇
  • 笔筒、帽筒类
  • 盘形、碗类
  • 罐类
  • 杂件类
  •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
  •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 大师电话黄页
  • 教授电话黄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 补充栏目
  • 陶瓷300问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 雕塑
  • 青花
  • 斗彩
  • 粉彩
  • 新彩
  • 釉里红
  • 颜色釉
  • 古彩-五彩
  • 综合装饰
  • 现代陶艺
  • 周国桢(教授)
  • 戴荣华(国大师)
  • 王恩怀(国大师)
  • 汪桂英(国大师)
  • 陆如(国大师)
  • 吴锦华(国大师)
  • 宁勤征(国大师)
  • 郭文连(教授)
  • 王安维(教授)
  • 彭竞强(省大师)
  • 袁世文(国大师)
  • 戚培才(国大师)
  • 戴玉梅(国大师)
  •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 李一新(省大师)
  • 王秋霞(省大师)
  • 秦胜照(省大师)
  • 李磊颖(副教授)
  • 刘乐君(副教授)
  •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 陈庆长(老艺术家)
  • 杨杰 麻晓武(高工)
  • 吴伟明(高工)
  •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 李云峰(高工)
  • 胡达民(高工)
  • 徐国明(高工)
  •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 赵坤(高工)
  • 张万莲(高工)
  •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 王静(院校老师)
  • 李申盛(高工)
  • 汪则东(高工)
  • 蓝磬阁
  • 王金泉
  • 江龙(高工)
  • 刘远长雕塑作品
  • 网文转载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陶瓷艺术家
  • 仿古陶瓷精品

关闭会员登录

  • 登录
  • 没有帐号?点此注册
  •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艺术文章中心>>景德镇陶瓷新闻>>景德镇陶瓷新闻网摘>>正文内容

仿古瓷生产销售的链条

作者:转载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3日 【收藏】【查看评论】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整理,序言:仿古瓷,即仿其釉彩、仿其器型、仿其纹饰或兼而有之,是中国古代瓷器中一种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工艺现象,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官方都大量存在,因而仿古瓷存世很多。它主要萌芽于两宋,形成于元代,成熟于明代,繁荣于清代前期,衰落于清代后期。总之,其基本上存在于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后半期,并对这一时期瓷器的发展进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古代瓷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景德镇自五代创烧,产瓷至今不绝,在仿古瓷方面,其地位也是执中国陶瓷市场之牛耳。改革开放后,景德镇的陶瓷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变。国营大中型陶瓷厂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渐渐被淘汰,而小型乡镇企业与私人作坊约有五千多家在求生存、求发展。市场经济的规律就是需求决定生产,当古瓷收藏投资之风大兴之时,这些手工作坊也开始了仿制古瓷的风潮,景德镇的现代仿古瓷就这样摆满了整个中国陶瓷市场的货架。
其实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景德镇就在组织仿制古瓷,那还属于正大光明的产品开发与生产项目。如景德镇艺术瓷厂生产的260多件仿清代同治皇帝婚礼瓷,为黄地粉彩绘嶂琊海水五爪龙凤纹,料好工细,制作精良,这批仿同治官窑器成功后销路很好,供不应求。这可说是当时艺术瓷厂制作仿古瓷的成功之举。他们开门见山,没有做旧,卖者坦然,买者称心,虽然价格不菲,但订货之人仍源源不断。当时除艺术瓷厂外,景德镇其他几个瓷厂都生产出不少精良的仿古瓷精品,在国内外陶瓷界都有一定影响,这种生产与销售的能力和影响是其他瓷产地无法比拟的。
但国营厂衰弱,个体私营业兴起后,低仿品开始了大行其道。许多个体作坊主并没有多少古瓷鉴赏知识,他们凭着低价雇来的成型和彩绘的师傅制作,或者翻翻专家专著,或者干脆凭借个人想象,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一时间之间,瓷器市场到处都有"宣德年制"、"成化年制"、"嘉靖年制"、"康熙年制"、"雍正年制"、"乾隆年制"甚至"至正某某年制"等款识的景德镇各种瓷器,每观之,稍有瓷器常识的人都会忍俊不禁。这类器物的作旧方法也很粗劣,有的用草酸、高锰酸钾、机油、沥青等调和对瓷器作表面轻度腐蚀,以除去新瓷的光泽,达到懵人或者"促销"的目的,或者干脆用泥土调胶糊于仿古瓷的器表器里,将它扮装成出土器物。今天景德镇生产的仿古瓷以这类低仿品占绝大多数,粗制滥造,所仿无据。可由于相对售价不高,大批瓷器行商们肩扛手提将它们贩卖到全国各地,摆摊设点,对初入门径者连哄带骗,见钱就脱手。与火车站毗邻的景德镇樊家井,是中、低档仿古瓷的集散地,这里有四百多个个体作坊,新瓷旧作在这里根本不是秘密,许多招牌都明写着"专业做旧"4个大字,全国多数古玩市场,包括北京潘家园在内,多是从这里出货的。所以,这类低仿瓷器虽然制作无度,不伦不类,但销路倒也一直未衰。
比制作这类低档仿瓷的人高级的是一些古瓷业主,他们有一定的资金与技术实力,有一定古瓷欣赏与鉴别水平。他们所作的仿古瓷基本做到了沿袭所仿的时代特点,产品基本对路,还能逐步改进。比如仿一只清光绪粉彩人物瓶,他们会用高价请高级画师绘主要人物的头像,而衣纹和背景则雇一般价位的画工绘制,烧出来的产品使人乍一看像是高师绘制,如再做旧,在外面就充是清末货了。在细节上的不足使这类仿器经不住专家一看,可对一般只有有限陶瓷鉴别知识的收藏投资者而言杀伤力最大,大量的上当受骗事件也都是由这类仿品引起的。2576
文物商店也对仿古瓷有极大的需求。因存货的枯竭与征集文物的逐渐困难,他们很多都会拿出一些库存器送到景德镇专门仿制,限额生产(一般一件仿制10到20件),作坊也不能自行外销。这类仿古瓷尽量做到从胎、釉、彩料、纹饰、外型等处处到位,在销售时也说明是新仿,不搞作旧,这类仿瓷市场一直不错。
站在最顶端的就是高仿品了,烧造出一件高仿品是一项极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严密精细的组织,技艺高超的各种工人配合,更要有大量资金支持。陶瓷专家杨静荣先生讲:"要做一件元青花的高仿品,最少需要30万元。需要雇佣一个工人专管画,每月一万元,给他提供样品临摹,什么时候画得一模一样了,什么时候才算完。这样一个工人一年就需要12万元。还得雇一个拉坯工,要拉得与原物一样。两个工人光工资就24万,接下来还有更多工序,都是用钱砸出来的。"
很多香港台湾人都来充当这样的组织者。他们瓷金雄厚,高薪聘用专业人材,秘密专仿明、清官窑瓷器,从陶土、胎釉、成型到彩绘、窑火等都一一进行仔细研究,甚至用珠山出土的明清官窑各式破残瓷片实物作对比试验或者仔细观察馆藏明清官窑,再行生产,直至满意为止。烧成的产品亦进行严格的挑选,以几十选一的严格操作,否决者绝不流入市面。选中器物后再进行人工的、化学的、机械的作旧处理,这种作旧远非那些低档大路货可比,甚至故意做出冲磕、缺口。待所有手脚做完后,才密而售人,装作是某某先生多年藏品,进入拍卖行拍出天价。
高明的瓷器仿作高手,全景德镇只有十几位。从小就在祖传作坊学习陶艺的张师傅就是其中一个,几年前替一名香港人仿了一件"明宣德五爪龙纹菱口碗",该作品后来在拍卖会上成功以真品售出,自此,坊间口耳相传,打出了他的"地下名气",台湾买家也络绎于途。像张师傅这样的高人如果没有当地人"仙人指路",外人根本找不到门路。高仿师傅的绝活是祖传的,只接单件订单,不做量产,高明的仿作手法甚至可以接受买家以图片委托订做。做高仿的师傅也不可能一人包办,都是专攻一项的。瓷器工艺复杂,"过手七十二",谁也做不了全才,所以一般写款的专门写款,塑形的专门塑形。这些本身就价值数十万的高仿品流入市场,给鉴定辨伪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这也使得仿制与辨伪演变成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
除景德镇外,福建邵武、广东汕头也多产仿古瓷。而且各个地方仿制本地区窑口也非常普遍,如河南禹县神镇地区仿古钧瓷就十分猖獗,内蒙古一些地区仿的辽三彩水平也很高。不光内地,台湾人仿红釉,仿永乐、宣德器,印度尼西亚还有人仿青花。中国古陶瓷市场中的仿古瓷泛滥已成今日之局,鉴定辨伪就成了投资中国陶瓷的第一要务。


  • 上一篇:从世博会谈景德镇陶瓷的无名英雄
  • 下一篇: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疯情万种”

最新图文

  •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釉“宝玉系列”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艺术家赵坤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艺在陶瓷新彩绘画上的表现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李申盛新创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日常和其他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粉墨”彩陶艺家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 网站导航 | 代购服务 | 版权申明 |

“了了亭”你身边的收藏顾问 联系方式: jdzmc@vip.163.com   0798-8220952 陈也君:13879808411     李申盛:15079899527

了了亭地址:景德镇市中心莲社北路109号 [名仕嘉苑]10-8号 门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10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