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也君的收藏江湖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这是湖北武汉古刹归元寺藏经楼里的一副对联,也是民间著名陶瓷收藏网站“了了亭”取名之源。“了了亭”既是网站名称,也是店名,从1996年创办到现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在业界,被人称为艺术家与陶瓷收藏爱好者的桥梁。无论收藏界或景德镇陶瓷艺术界都获得了众口一致的好口碑。
“了了亭”广为人知,而其创始人陈也君,却颇有些神秘色彩。她前半辈子与电器工业打交道。在知天命之年,投入景德镇陶瓷收藏和经营,打拼出自己的一片江湖。作为一名耳顺之年的知识女性,这里有着一番鲜为人知的甜酸苦辣与传奇。
瓷器:记者 张钧和
外公的一船瓷器
见到陈也君,是在莲社路了了亭店里。当时,她正在接电话,电话是一位东北的陶瓷爱好者打来的,询问艺术陶瓷市场行情。每天,陈也君都会接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这样的咨询电话。她笑称自己都成了他们的收藏顾问了。
陈也君,1946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后随父母到上海定居,1964年陈也君以优异成绩考进北京理工大学,学的是雷达专业。1969年毕业后,去了陕西宝光电工厂。1978年调到武汉开关厂。中途在武汉电视大学任教两年,教的是“电路基础”和“电磁场”。
从23岁参加工作,到50多岁转行,陈也君一直都是从事工业工作,从技术员到高级工程师,从检验科长到武汉机床电器厂厂长,无论在哪个岗位,她总能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用她的话说,就是经常戴大红花,贴大照片。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在工业上做出一定成绩的陈也君,会在50多岁的时候,转行陶瓷。
1996年,陈也君家的附近成立了武汉文物市场(文物监管品市场),陈也君闲暇时,总爱去市场上逛一逛,饱饱眼福。陈也君一位朋友的丈夫是做铜器的,想在文物市场租间店面卖铜器, 但心里一时吃不准,于是找到陈也君,想与她联手租个店面。当时,陈也君也有在市场上体验一把的想法,于是,两人便在文物市场租了间店面。
朋友卖的是铜器,陈也君经营的是菊花石。因为陈也君知识比较广博,亲和力强,吸引了不少顾客,两人的生意做得出人意外的好。三个月后,朋友的信心倍增,可以独立经营了,于是,陈也君也就单独创立了“了了亭”。这时,陈也君不再到湖北恩施进菊花石了,而是改做景德镇陶瓷。
“其实,我对陶瓷的兴趣由来已久了。”陈也君说,经营菊花石,只是过渡一下,因为本钱小,不用担很大风险,经过几个月的尝试,她有了经营陶瓷的信心,并开始了她的艺术陶瓷收藏江湖。
陈也君对陶瓷的爱好,最初源于外祖父的一船景德镇瓷器。
陈也君的外祖父是浙江绍兴的一个大商人,在绍兴开钱庄,有七个分店。上个世纪30年代,外祖父乘船来到景德镇,精挑细选了一船精美瓷器,运回了绍兴老家。他把这些瓷器分成了5份,分给了5房兄弟亲戚。陈也君的母亲读过书,受过良好教育,很得外祖父喜爱。外祖父最精美的瓷器,留着送给了女儿,有粉彩、有青花,各色各样的瓷器,她家里用的、看的都是这些精美的瓷器。从小时候起,陈也君知道了瓷器,知道了景德镇,对这一切有种自然而深刻的爱慕。这才有了几十年后这么挚着和深情的投入。
2300块钱闯瓷都
陈也君的店,就开在武汉文物市场里,取名“了了亭”。她是一个有激情的知识分子,无论做什么,有种“位卑不敢忘忧国”的责任感, 她在经营陶瓷的同时,也将传播祖国陶瓷文化为己任。她在她的第一张名片背后,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让我们共同光大景德镇名瓷这源远流长的东方奇葩!”
陈也君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到景德镇,是1996年11月3日凌晨。身上只有2000元钱,加上当月300元钱的工资,一共2300块。她是带着侄子一起来的。当时,陈也君的生意才刚刚起步,为了省钱,从武汉到景德镇,交通不便,坐的是一辆专门跑武汉-景德镇的破旧的中巴车。颠颠簸簸地到了景德镇,在人民广场附近找了一家便宜的私人旅店,不仅省钱,而且离广场很近,走动方便,也节约了来来回回坐车的钱和时间。
那时的人民广场,是个大足球场,周边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瓷器摊群。虽然是很简单的地摊,但琳琅满目的瓷器,让陈也君兴奋不已,这里的瓷器不仅便宜,做工也还精细。在景德镇呆了三天,她把身上所带的钱全部买了瓷器,等到了车站,才发现身上只剩70元钱,还不够两个人回家的车费。
这下可麻烦了,陈也君找到客车司机,软磨硬泡,司机看着乘客不多,才勉强答应了,不过要她把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陈也君再仔细翻了翻口袋,又找出了三块一毛钱,交给了司机。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事情没有这样顺利就结束。在回去的路上,大概5点多钟,车子在一家餐馆前停了下来,上来了几个凶巴巴的男子,把乘客吼下车,要他们在店里吃饭,每人15元钱的标准。
钱都给了司机,哪来的钱吃饭。陈也君把情况和那几个人说了,希望能通融,但没有人相信她,并嚷着如果不吃饭,就不客气。陈也君没辙了,只好又去找司机,请司机来作证确实没钱,陈也君才没有吃这顿“杀猪饭”。只是饿着肚子到武汉。
从那时起,到2008年7月18日了了亭进驻景德镇,陈也君像一只候鸟,往来于景德镇与武汉之间。但她更像一只信鸽,把艺术陶瓷和收藏市场的信息,传递给陶瓷艺术家和收藏家。
十三年了,“了了亭”为陶瓷收藏家和爱好者送去了多少美轮美奂的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精品,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深得收藏家的信任和尊重。了了亭网站(jdztc.com),深受国内外陶瓷收藏家和艺术家的关注,网站点击量巨大。前不久,该网站站长李申盛接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越洋电话,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探讨要进行投资,要收购了了亭网站49%的股权,被李申盛婉拒了。
感谢,感谢!
陈也君在经营陶瓷的同时,也在传播着陶瓷文化。起初,在武汉,陈也君有一个圈子,大多是陶瓷爱好者,但是没有什么收藏经验,都是第一次接触当代陶瓷收藏,.陈也君说,这是她“培养”出来的收藏家。她在介绍陶瓷的时候,她会很耐心地给对方讲述相关陶瓷知识,让这些陶瓷爱好者懂得陶瓷,了解陶瓷,最后成为了收藏行家。久而久之,这些人都成了陈也君的朋友。
每个周末,或者陈也君从景德镇回去,她的藏友们都会从各处赶来,,选购她从景德镇带回去的各种艺术瓷, 聚集到一起,相互交流,陈也君把了解到的市场信息和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创作和动态,告诉给藏友。与此同时,她把藏友反馈的意见和看法,集中起来,等她下次到景德镇,她又把藏友意见,结合自己的看法,反馈给陶瓷艺术家。
关于她的收藏界朋友们,陈也君念念不忘,她总说:“没有这些收藏界朋友支撑,也不会有了了亭的今天。他们无条件的信任给了我信心和动力,也给了我压力,我要对得起他们这份珍贵的信任,要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寻找、推荐好作品。”
了了亭之所以能做到今天这样的成绩,陈也君说,要感谢景德镇陶瓷艺术家。
她讲了这样几个故事。2006年春天,陈也君的爱人李必雄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那里买了一件粉彩婴戏茶壶。本想在景德镇多呆上几天,没想到第二天,李必雄的父亲突然过世了。陈也君给他打了个电话,催他速回。
接到电话后,李必雄急匆匆地从景德镇赶回武汉。没想到半夜到武汉站,出了个事故,司机倒车,一不小心,把路边放着的戴荣华的茶壶和其他几件名家作品都压得粉碎。
几万元的精美作品,一下子变成了碎片,真让李必雄欲哭无泪,非常伤心,情急之中李必雄给戴荣华打了个电话,那时已半夜,戴荣华没听清发生了什么事。
第二天清早,戴荣华就主动打来电话了解情况,听完后马上说:“别着急,叫李必雄安心办事,我再画一个给你!争取春节前后画好,不要钱。”戴荣华的一席话,感动了这一家人!
2001年,刘远长创作出了第一个生肖动物雕塑,编号100个,陈也君买了个38号。回家中途,不慎被人偷走。当天下午,她又赶到刘远长处,想再买一个,但刘远长告知所有余下的号码都被人包走了,他当时送了陈也君相同价值的其它作品,表示安慰,并在第二个编号50个的“千里马”中,专门为她留了两个号,以优惠的价格给了陈也君。
去年刚过春节,陈也君到宁勤征处,看到一个新作品,很喜欢,是刷花的,几朵亭亭玉立的荷花,用色釉肌理做的底色,非常清晰、明快、柔美,宁勤征说这是第一块,你要喜欢就拿去吧,让您的朋友们提提意见。没想到,这作品在陈也君运回家的途中,因为一个急刹车被打破了。事情就发生在陶瓷馆门口,宁勤征很快就知道了,他马上过来安慰我说:“别难受,我再给你画一块。”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艺术家以他们的人品、艺品感动着了了亭这个小群体。在这十几年的风雨中,了了亭得到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支持、信任、关照、爱护,他们深铭在心。而了了亭十三年来也以自己的真诚、信用、能力和成绩回报瓷都艺术界。这么大一个专业网站,宣传了景德镇所有的陶瓷艺术家,从来没有收取过任何人的一分钱费用,连吃请都是拒绝的、体现了一种胸怀和品质,也是一份报答吧。
“不差钱”
陈也君的儿子李申盛,是这样评价他的母亲的:“母亲很喜爱陶瓷,真的是爱,在她退休的生活中,以此为乐,并乐此不疲。”
知母莫若子。的确,今年63岁的陈也君,本该是早上打打青、在家抱抱孙子,享受天伦之乐,然而,她仍旧对陶瓷艺术难以割舍。去年7月18日,她把武汉的店面交给亲戚打理,自己一家来到了景德镇。和儿子李申盛一道,一边从事艺术陶瓷收藏,一边传播景德镇陶瓷文化。
了了亭网站,就是陈也君传播陶瓷文化的重要平台之一,每天,她和儿子都会收集一些陶瓷文化信息,在网上发布,让国内外陶瓷爱好者通过网站,熟悉景德镇、了解景德镇陶瓷。也是通过这个网站,陈也君成为了许多不认识的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收藏顾问。
金融风暴来临,对全球都影响巨大而深刻,于是许多朋友们来信,问金融风暴吹刮之下,名家瓷是否有降价的可能。陈也君在景德镇观察了解多时,得出个这样的看法,现摘录如下:
1、实力派,尤其是老大师、教授,他们由于作品是亲力亲为,数量少,品质精。他们的价格不但没跌,还在上调,只是幅度比去年前年小一点。
2、中青年二极分化严重,比较优秀、作品能与时俱进的艺术家的价格,仍然一路攀升,有涨无降,涨幅稳定。但是大部分中青年艺术家价格不敢上仰,调也是微调。现在是稳住市场为首先。
3、收藏家队伍仍在扩大,一批批有经济实力、有头脑的人不停地在走进当代艺术瓷的收藏队伍。在这个时候从容不迫地悄悄地寻觅着,不失时机地果断出手。这支队伍收藏理念日益成熟,文化层次高,实力强。他们成为艺术品市场又一支坚强的台柱和推手,将来的市场是他们的市场。一句话,景德镇优秀的名家艺术瓷市场“不差钱”!景德镇艺术瓷是昂着头迎战这场金融风暴。
陈也君反复对记者说:对景德镇名瓷充满着信心,乘风破浪会有时。坚信景德镇名瓷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