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日,三宝国际陶艺村杨梅亭艺栈,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八十游艺——陈长华国画展“。八十岁的老人,既非画家,也非专业人士,却在景德镇艺术氛围最浓的三宝举办个人画展。陈长华何许人?如果单从他个人名字来说,在景德镇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但是提起他的 女儿赵坤——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著名女陶瓷雕塑家赵坤,在景德镇艺术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意思的是,这场展出正是由陈长华先生的五个子女为其策划和举办。在景德镇,每天都会有各种专业的艺术展出活动,而由子女为父亲八十大寿举办艺术画展的,在景德镇还是第一次,听起来带着暖暖的春意,温暖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家和各界人士的心。
“游艺“一词来源于《论语》中孔子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陈长华老先生年近八十,才得以举办一个这样的个展,孔老夫子的这四句话,无不是陈长华老先生的人生概括和艺术写照。
志于道
所谓“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矢志不移地达到人生的理想与目标。陈长华先生自幼喜欢绘画,幼儿至小学期间经常在作业本、地上和墙上胡乱涂鸦。上中学的时候,他的美术老师见其非常有天赋,就开始教他画画。非常遗憾的是,大概才学了一个多月,少年陈长华亲眼目睹老师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被打成历史反革命,被批斗戴高帽子游街。尽管如此,一颗热爱艺术的种子,已经深深扎根在陈长华内心。
据于德
“据于德“,一个人立志虽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陈长华先生出生在安徽淮南,战火纷飞的乱世,幼时农村的艰难生活,让他对童年生活印象深刻,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了基本的人生观、朴素的爱国情怀,——爱祖国、爱家乡,痛恨烧杀掳掠的日本侵略者。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作品《童年的回忆1---追鬼讨鸡》,就是陈长华先生幼年时的记忆:日本人进村烧杀掠夺,他们家唯一的老母鸡被日本人抢走,刚烈母亲不舍追讨和反抗的情形。《逃出虎口》则是用绘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叙陈长华父亲和舅舅被国民党中央军抓夫,然后艰难逃离虎口的过程。
陈长华老先生一生的艺术实践,其实就是他一生生活的忠实记录。童年战乱生活,农村的捕鱼捞虾场景、解放军进驻之后军民的鱼水深情,搪瓷厂烧炼车间的热火朝天,流淌在他技艺不算高超、情感却朴素真实的笔墨中。刚参加工作时,陈长华就遇上了文革,在单位经常画主席像、抄写毛主席语录。中学美术老师的被抓,一直是他头脑里挥之不去的阴影,于是他有了一批反映文革时期的作品。比如《一张画换一顶帽子》、《浩劫之年》等,都是对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的真实记录,表达了他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性格。
依于仁
仁体现内心的善良与修养,所谓性命之学、心性之学,这是内在的。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前面所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在于是否对家庭对社会有责任、有担当。
陈长华先生共育有四女一子,老伴一直是家庭妇女,生活的担子一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为了生活,他先后换过四次工作,业余时间还会帮乡邻四里做木匠活,他家所有的家具都是陈长华打制的。据赵坤回忆,小时候他们家家具厨柜门上会画画,床脚会是个木雕狮子或老虎之类的,让他们不算富裕的家,总是看起来跟别人家与众不同。
陈长华先生到过搪瓷厂上班,从事搪瓷脸盆、茶缸、茶盘等器物的图案设计,搪瓷厂的生活又成为陈长华先生的创作题材与内容。第三个工作是在淮南市豫剧团工作,负责绘制布景、道具制作。最后一个单位是在一家包装厂,对各种铁听包装进行画面设计。不得不说,陈长华先生为了养家糊口,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同时他又是幸运的,几十年的不断变化工作,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恰巧与绘画艺术相关,成为他日后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当陈长华先生好不容易将四子一女养大成人,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他以为可以拿起画笔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了。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老伴在这段时期突然脑梗,随后就中风半身不遂了。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工作,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陈长华他承担了大部分照顾妻子的任务,买菜、洗衣、做饭,帮助妻子梳洗、康复、按摩,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中,陈长华老先生照顾妻子照顾了十几年。时光如白驹过隙,陈长华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游于艺
游于艺,依于仁才能游于艺。游于艺,古代“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而对于陈长华来说,“艺“就是他的绘画艺术。
2014年,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赵坤大师坚决地将父母接到景德镇照顾,陈长华先生在子女的关照下,才真正开始了他颐养天年的”游艺“”生活。景德镇的艺术氛围,感染了这位年事已高的陈老先生,早年的梦想渐渐苏醒,他开始正式拿起画笔画自己喜欢的画。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三女儿赵海燕将父亲的画,挂在自己的工作室“醉泥斋“,但是没想到被客户看中卖掉了。这样的结果,让陈老先生兴奋和激动了一段时间,有人认可和欣赏,他的创作灵感和热情瞬间被激发出来,此后他勤于作画,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近五年,成为他几十年以来创作高峰期,有时候一天能画十几幅,家里墙上、桌子上、抽屉里到处都是他画的画。
陈长华先生没有经过正规的造型和基础训练,他创作的内容全部是凭着记忆和想象,画出年轻时经历的人和事。他画国画也画陶瓷,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山水、人物、花鸟等近百幅作品,都是他对自己过去的生活的回忆和再创造,画面的真实、生动有趣,弥补了他在专业技巧上的不足,令人产生大巧若拙的感觉。
对于”道“”德“”仁“”艺“,陈长华老先生可以说用长长的一生在诠释和践行。仁是善良的心地,由仁来发艺,才能畅游于艺海天地。在陈长华先生八十大庆之时,五位子女为父亲共同策划和举办了 这样一次书画艺术展,是陈长华先生一生”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结果,是一种本善、本真的传承与回归,以艺护仁,仁源于德,德源于道,一切都是道之所生、世事轮回的因果。我们祝愿陈长华先生艺术之树长青!(文/吴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