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素以“千年窑火不息”而著称于世。历史车轮在向前,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依旧有它要续写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景德镇, 瓷业如雨后春笋,相继组建了建国瓷厂、人民瓷厂、艺术瓷厂、东风瓷厂、红星瓷厂、新华瓷厂、光明瓷厂、红旗瓷厂、为民瓷厂、宇宙瓷厂等陶瓷企业,概称“十大瓷厂”。 “十大瓷厂”相继崛起后并有着光荣的历史。1 953年, 由中央工艺美院梅建鹰、祝大年等教授设计,景德镇烧制的“建国瓷”被公认为超过历史水平; 郭沫若先生提议周恩来总理注重景德镇陶瓷的生产,得到高度重视。在新中国政府的领导下,景德镇陶瓷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如建国瓷厂生产的颜色釉瓷一一三阳开泰, 1 978年邓小平礼赠新加坡总理; 人民瓷厂的青花文具礼赠日本田中角荣: 光明瓷厂的青花玲珑(1 50件)瓶1979年礼赠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华国锋1 9 79年礼赠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艺术瓷厂的粉彩薄胎山水莲子瓶等, 还有其他瓷厂生产的许多陶瓷也曾作为国礼赠品并多次在国内外陶瓷评比中获奖,得到高度评价。景德镇“十大瓷厂”续写了半个世纪景德镇瓷业的历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2 0世纪80年代开始, “十大瓷厂”开始改制, 非环保型窑炉开始禁烧……高耸入云的烟囱飘出来的黑烟被清除了,从此,灰色的天空换回了蓝天白云, 昌江河水变得清澈了。许许多多从“十大瓷厂”走出来的人,创办了自己的陶瓷工厂或陶瓷商场,让古老的瓷都如今马路宽了,私家车也多了,这都是改制成果带来的喜悦。 回眸历史, “十大瓷厂”为发展陶瓷产业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上个世纪“十大瓷厂”的改制仍牵动着数万个陶瓷工人的心,而今, 瓷都人仍然在怀念这段光荣而不朽的历史。它的改制是不可逆转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景德镇的窑火没灭,环保型煤气窑依旧续烧。中国有句古话“衣食足知荣辱,仓廪时知礼节”, 改革开放30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远远超过从前,景德镇陶瓷生产已从实用性日用瓷为主转向艺术瓷创作。但人们不会因此忘记“十大瓷厂”在建国后50年间用柴窑和煤窑烧造的艺术精品,那些柴窑、煤窑烧造的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瓷器。陶瓷是景德镇立市之本,称都之源。一切的过去,都是陶瓷历史进程中珍贵的片段,都是值得珍藏和总结的,所以说,把“十大瓷厂”的陶瓷和历史资料征集、归纳、整理出来,建立“十大瓷厂”陶瓷纪念馆,是一个很好的构想。通过“十大瓷厂”陶瓷纪念馆记载当年陶瓷工人一心向公,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创作陶瓷佳作美好的纪念。 “十大瓷厂”陶瓷纪念馆展示“十大瓷厂”的历程、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年间景德镇“十大瓷厂”中有突出贡献的人, “十大瓷厂”陶瓷精品回顾(获奖瓷、国礼瓷、领导人用瓷等)和展示,让实物见证历史的辉煌。
构想建立“十大瓷厂”陶瓷纪念馆,不只是简单的续写她的陶瓷历史与成就, 更是一个历史性的验证和记载。我们要从经历“十大瓷厂”发展的老工人的口头传授和档案资料中, 整理有关文史资料, 以确保真实可靠从而传给后人;通过走访“十大瓷厂”的老工人,并向社会收集老照片、老奖状、老书籍及实物进行整理,尽可能的收集分散的“十大瓷厂”的瓷器同时对实物的生产年代、名称作者作出鉴定。所以,趁现在还能征集到一些实物和资料的情况下,我们千万别轻易的将十大瓷厂生产的陶瓷及资料流失, 同时还可为曾经为“十大瓷厂”付出心血的人出一套书, 以表达对“十大瓷厂”的眷恋。
“十大瓷厂”陶瓷纪念馆,不仅能让我们深入了解20世纪后半叶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还能给观赏者“上一堂瓷课”。对研究和发展提供理想的资源。还将会给我们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瓷都景德镇增添一个理想的文化产业。 “十大瓷厂”陶瓷纪念馆的建造,必将为古都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起着传承陶瓷文化弘扬景德镇精神的作用。 (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