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如果只用两个时代划分一千多年的景德镇陶瓷史,我给出的答案是:“工匠时代’和“大师时代”。
2010年11月10日,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结果揭晓,全国93 位陶艺家获此殊荣,一个人口仅150 万的地级市——景德镇就占据了18 席。据不完全统计,在景德镇,由官方背景的评选机构授予的各类“大师”接近千人,陶瓷之都俨然已成大师之都。
回顾一千多年的景德镇陶瓷史,陶瓷业者的地位从没有像今天这般荣光。即使在二十年前,许多如今声名显赫的国家级陶艺大师,也只不过是当时的陶瓷企业(陶瓷研究单位)的普通手工艺者或技术人员。而在此前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即便最顶级的陶瓷艺术工作者,也只被看做一名好的工匠,仅此而已。
在陶瓷艺术备受推崇的年代,景德镇陶瓷史被现代人注入了浓烈的文化色彩,并为景德镇冠以千年文化之都的美名。
“儿子当了皇帝,父亲也就成了太上皇”。
事实上,古代的景德镇根本无法与文化之都画上等号。在古人眼中,景德镇只不过是一个出产瓷器的地方,陶瓷从业者也只是一群没有念过书、社会地位低贱的工匠。最直白的证据就是——景德镇没有出现过一名名留中国古代文化青史的陶艺大家。即便景德镇陶瓷史中地位崇高的“珠山八友”,与同时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书画大家相比,无论是名声还是地位都无法相提并论。
古代陶瓷艺术工作者的地位卑微,最根本的原因源于几千年来的中国儒家思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画诗词作为读书人必修的文化素养,因而地位崇高。从而,书画诗词往往会成为读书人从政的“敲门砖”,皇亲贵族附庸风雅的“门面”。而陶瓷等其他艺术领域则被视为三教九流,难登大雅之堂。
在古代,陶瓷并没有被视为艺术品,它只是一种产品(日用品、装饰品)。好比一部手机,制造得无论多么精美绝伦,也不会被人当成艺术品收藏。因而,大量的陶瓷被当作产品销售到国外。古人不曾想到,墙内开花墙外香,陶瓷受到了欧洲国家皇室贵族的追捧,中国人眼中的“日用品”漂洋过海之后,摇身一变成了皇家珍藏的艺术品。
就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外国人提升了景德镇陶瓷的地位,这种影响至今还发挥着效用。2005年7月12日,一件元代青花瓷“鬼谷子下山”拍出了2.45亿元的天价,创下了历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毫不夸张地说,这次拍卖极大提升了陶瓷艺术品的市场价值。从工匠到大师,景德镇陶瓷史实现了—次质的跨越,陶瓷艺术品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便如此,陶瓷艺术的草根本性依然存在。
在景德镇众多的大师当中,基本上以“画”见长,而其他陶瓷工艺的从业者却很难与“大师”结缘。
景德镇陶艺界的泰斗王锡良大师说过一句名言,“我只是—个普通的陶瓷手艺人’:这固然是—种自谦的大家风范,也是千年以来“陶瓷从业者地位卑微”这种传统观念的残留。
前几年,“教授与大师之争”在景德镇陶艺界闹得沸沸扬扬。明眼人一看就知,这是“关公战秦琼”的闹剧,一个是学术职称,一个是荣誉称号,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我认为,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读书人高人一等”的观念在作祟。即便陶瓷艺术的地位再如何尊贵,也无法摆脱流行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