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载于《瓷都晚报》20110824 瓷器版面: 8月22日上午,张正海坐在自己位于雕塑瓷厂的工作室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红盒子,盒子里装着他刚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领回的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证书。在景德镇,与张正海同时获评该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的还有17位陶瓷艺术家。
不久前,“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评选结果揭晓,景德镇有24位陶瓷艺术家问鼎这一称号。
与此同时,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之中,我市已上报30人到省里候选。
短短大半年时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频频出现在报端,让“大师”成为景德镇这个夏天最热的一个词。
有人计算过,景德镇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3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7位,“国大师”恰好“半百”。如果加之“省大师”、“市大师”以及各种各样的“大师”头衔,景德镇的大师数量已是三位数。
大师如此之多,让“景德镇的大师过多过滥”的声音再次响起。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陶瓷艺术家争相参加“大师”评选,更多的是从树立自身品牌意识出发。目前市场反馈回来的信息也显示,瓷都确实也需要更多的大师品牌共同擦亮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
A.大师越来越多
时间回朔到2010年11月10日,为期5天的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在湖南醴陵闭幕,来自中国各地的93位陶艺界精英获此殊荣,并于当天在官方公示了获奖者名单。其中景德镇占18位。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始于2003年,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举办,旨在促进陶瓷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评选过程严而有序,参评人员素质要求高,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的标准。按照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公布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办法》,除了陶瓷艺术修养和政治道德水准之外,凡申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的陶瓷艺术工作者须具备以下条件:从事陶瓷艺术专业工作(陶瓷艺术创作和陶瓷设计工作)二十年以上,以及凡是开展了省级陶瓷艺术大师评选的省(区、市),至少要具有四年以上省级陶瓷艺术大师(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身份(含教授);未开展省级陶瓷艺术大师(包括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或评选工作不足四年的省(区、市),至少要具有八年以上高级工艺美术师身份的人员方可参评。
“即使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景德镇也是从事陶瓷创作,所以对我们这些搞陶瓷艺术的人来说,陶瓷艺术大师这一称号的专业性更突出。”张正海认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更符合景 德镇陶瓷创作者的身份,也是他参评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4年评选一次的频率,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评选的严谨性。
张正海的观点显然是有现实支撑的,享誉世界的著名陶艺家朱乐耕的名字也赫然出现在这一届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名单上。
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结果出炉后9个月,也就是2011年8月13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了颁证大会。
之所以用“隆重”两个字来强调,除了大会规格确实很高外,还因为张正海在颁证现场看到了不少其他产瓷区的大师是由市长陪同来领证的。
“福建、湖南的市长都来了,可见对这个‘大师’称号的重视程度。”张正海说。
正如张正海所描述的那样,“大师”越来越受重视的年代,必定会催生越来越多的大师。就在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刚刚落下帷幕的时候,另外一个“国字头”称号的大师评选—— —“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也尘埃落定,景德镇一共有24位陶瓷艺术家获此殊荣。
据了解,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和中国建陶协会共同对全国范围内具有突出业绩、杰出陶瓷艺术创作人员授予的国家级陶瓷艺术创作最高荣誉称号。是本着公平 公正评审、全程录像、对作品编号、评委无记名投票准则、一切由评委会评判的原则进行评审的;是授予国内符合一定条件、长期从事陶瓷设计、陶瓷艺术创作人员的国字号、国家级大师的荣誉称号。由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著名陶艺家周国桢教授担任评委,将在人民大会堂颁发“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荣誉证书。
尽管“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一出炉,业界就对这个称号存有异议,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获得该称号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家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有着深厚的陶瓷艺术创作功底,无论是在艺术陶瓷还是在日用陶瓷设计领域,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认可也好,争议也罢。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再次在景德镇掀起了一股“大师”潮。评选公告一出,景德镇立即有数十位陶瓷艺术家报名参加,最后共有30位报送省里候选。
尽管坊间传闻称,此届评审名额有限,但景德镇再添几位“大师”新军已经没有悬念了。
上述三个“国字头”大师称号,已产生不下40位“大师”,如果再加上一些山寨版“大师”。2011年的景德镇,可以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年。于是,有人开始发出质疑声,在大师越来越多的当下,景德镇会越来越好吗?
B.大师越多越好
“评上‘大师’是对我多年工作的认可,也给我增加了不少压力,对作品的要求也更高了,促进我们把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张正海说。
张正海一九四五年生于瓷雕世家。父亲张新喜为瓷雕名师徐元的大徒弟,擅长镂雕、捏雕和浮雕。外祖父蔡敬台亦是著名的陶瓷美术家。张正海自幼进厂随父学艺,并得徐顺元、蔡敬台等前辈指教,故而基础扎实,功力深厚。他在进行瓷雕创作同时,对于木雕、牙雕、玉雕等其它姐妹艺术也仔细揣摩,吸取其长,为我所用。他的圆雕作品《女寿星》,是作者专为我国著名作家冰心老人九十华诞而创作的优秀作品。此作品填补了国内女寿星创作上的空白,在国内曾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评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之前,张正海已经是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虽然他在业界的口碑不错,但是在作品的销量上却远远不及那些已经评上大师的同行。
“这次评上大师的消息一见报,我的作品销量立马上了一个台阶。”不过张正海也表示,评上“国字头”的大师称号,也让他的压力更大了,因为作品的品质要对得起这个称号,不能因为粗制滥造,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
刚刚评上“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的许国胜的观点与张正海一样。他认为,大师称号其实就是一种品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品质的保证。“现在景德镇各种各样的大师头衔多达十几个版本,包括国大师、省大师、市大师,还有一些用钱就能买到山寨版大师。但市场还是要靠实力说话,靠作品说话,不好的作品,你再是世界级的大师,照样没有人买。”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宁钢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他作为陶瓷学院的教授,起初对大师评选并不感兴趣,后来发现市场只认“大师”这个品牌,改变了他对大师的看法。所以,他也参加了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评选,并成功入选。宁钢也认为,大师称号其实就是一种品牌,是品质和信誉的保证,陶艺家顶着“大师”的帽子,身上的责任感就重了许多。
有不少陶瓷艺术家在非公开场合都曾透露过,同时参加展销时,如果某大师的瓷器不如一位没有大师称号的陶瓷艺术家卖得好,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所以,评选大师不仅意味着收益,同时还得承受不同以往的压力,最后还是得靠实力来说话。大家争相评定大师,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整个行业向前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增长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大师越来越多,对景德镇是有益的。
有评论家就指出,物以稀为贵,数量多了,大师的含金量自然打了折扣。但是,如果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与中国工艺美术优秀工作者(杰出工作者)等同,那么一切质疑声都可能烟消云散。当“大师”的称号走下神坛后,就不必纠缠于大师的原始含义。应该把“大师称号”视为一种品牌。我们去服装店挑选衣服,如果对服装的质量是个外行,买杂牌还不如选个名牌。既然是名牌,质量和款式自然差不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懂挑选瓷器,那就干脆买大师的作品。我们是外行,可那些大师评选机构都是由德高望重的专家组成。
正因为陶瓷艺术品的买家多数是外行,因此“大师”才会越来越吃香。我们质疑的不应该是“大师”数量越来越多,而应该担心那些“大师”评选机构是否公正,可千万别让消费者花了大价钱,买的却是质量平庸的“名牌货”。
景德镇的大师越多,说明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品牌”越多。大师越赚钱,就越能刺激当地消费,从而带动景德镇的经济发展。这样的好事,应该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