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资讯 本文刊发于《瓷都美术家》2011年7月,“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入围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消息再次验证了一个道理:传统的,才是世界的。
在景德镇陶艺界,传统陶艺在追求创新的浪潮中显得极为尴尬。一方面,大家都表示出对传统的敬意,另一方面,部分陶艺家却认为传统陶艺缺乏时代元素,无法跟上现代陶艺的发展步伐。甚至,极少数激进的陶艺家把景德镇传统陶艺视为守旧的代名词,对一些秉承传统的“大师”颇为不屑。
我曾经接触过几位陶艺“激进分子”,印象颇深。他们追崇创新,鄙视循规蹈矩;他们尊崇西方艺术,提倡中西艺术之融合;他们不满“大师作品吃香”的现状,认为一些大师只会“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毫无个性可言。他们的狷狂、激情,以及藐视权威的豪情,都令我折服。然而,他们的”创新”略显盲目,似乎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他们的“创新”玩的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如果作者不详加解释,外人很难知道作品究竟想表达什么。
这几位“激进分子”无一例外科班出身,这也许不是巧合。
西方艺术是大学陶艺系的必修课,因此,科班出身的陶艺家既然学有所成,就必然会学有所用。相比而言,出身陶瓷世家或陶瓷作坊的艺术家,由于无法接受西方艺术的熏陶,只能忠实地继承着传统的陶艺。
又是一个“围城现象”。中国的艺术家追捧西方艺术,西方的艺术家却感叹中国的传统艺术魅力无穷。
说一个小故事:有一次,艾青陪齐白石老人观看老人自己的画展,外国人众多。展览后,老人间:他们有没有说我画得好?回:有!复问那我怎么没听到?再回,人家说的外国话,你听不懂。继问:他们知道我听不懂,向我伸大拇指也行啊?
这则故事说明了两个现象:一、外国人认可中国画;二、中外文化存在差异,导致沟通上存在障碍。
剖析陶艺“围城现象”,可以从艺术家的心理入手。一般来说,艺术家都是叛逆的,他们“喜新厌旧”,热衷推陈出新。在西方艺术家的眼中,中国艺术是“新”,西方艺术是“旧”,而在中国艺术家看来,中国艺术是“旧”,西方艺术是“新”。因而,西方艺术家来中国“取经”,中国艺术家则向往西方艺术。
艺术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无所谓谁优谁劣。贬低以“大师”为代表的传统陶艺,或者鄙视“奇思怪想”的现代陶艺,都是错误的。艺术本来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管是传统陶艺还是现代陶艺,有人喜欢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