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原则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大多数旅游者的需求,为此,在陶瓷旅游开发过程中,首先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准确掌握旅游者需求和同类企业竞争状况,结合资源状况,积极寻求与其相匹配的客源市场,确定目标市场,以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综合性原则强调陶瓷旅游开发要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同时也不能为了发展旅游而对陶瓷工业的投入有所减弱,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要注意与其他部门和行业的协调,加强区域内外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合作,产生共赢的良好效果。
《瓷器》记者 朱袁成 文/图
泥土变黄金
特色即与众不同,强调的是旅游资源开发过程的创新与差异,开发的资源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陶瓷文化旅游由于其资源的稀缺性,在全国的旅游资源中这一条件比较明显。在开发中,应将陶瓷的知识文化性和旅游的休闲娱乐性结合起来,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和项目。
比如在广州举办的旅游展销会期间,各种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中,艺术陶瓷产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众多国内外客商驻足欣赏。外国朋友在游览过东方古国的名山大川、文化古迹及各种博物馆后,都想买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中国礼品、纪念品带回去。适应这一市场需求,旅游景点地区都布满密集的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商店。中国是陶瓷古国,拥有品类繁多、不同地域风格的名瓷工艺品,自然成为外地游客首选的商品之一。
国外游客在中国购买各种陶瓷纪念品,是送上门的出口市场。我国地大物博,陶瓷原料丰富,工艺技术高强,仅用区区一点粘土就可制成换汇产品,真正实现了“泥土变黄金”的神话。各地陶瓷企业应该珍惜这送上门的生意,认认真真地安排和组织好陶瓷旅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使魅力无穷的中国陶艺纪念品更加风靡世界。
互动的乐趣
陶瓷文化旅游是特色旅游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是针对陶瓷旅游本身来讲,要增加多种收益,就需要开发经济价值高、游客喜爱的陶瓷旅游工艺品,它在陶瓷旅游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旅游策划中可以开发一些旅游者喜爱的工艺品,如唐三彩,各类艺术瓷盘、小花瓶及黑陶小工艺品,宜兴紫砂壶,仿古瓷花瓶及茶碗、茶盏,青花瓷工艺品等。
有观察家指出,对于任何一个陶瓷生产地来讲,存在着大量陶瓷生产作坊、企业,它们是发展陶瓷旅游特色经济的基础,也最能代表当地的陶瓷工艺特色。
在陶瓷旅游开发中,不仅注重其观赏和趣味性,还要培养旅游者的参与热情,对参与性强的陶瓷工艺项目如淘泥、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等适当予以开发,鼓励旅游者动手参与到具体的制作工艺中去,旅游者通过现场亲手制作,能够尽情领略陶艺创作的乐趣,增强对陶瓷文化的感性认识。
不求刺激但求内涵
中国五千年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原始的彩陶、秦砖汉瓦、唐三彩、青白瓷,反映着每一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生存环境与人文空间,琉璃的上釉及窑烧技术,直接催生了现代釉面砖的诞生。秦砖、汉瓦,一路的传承与演变,成为中国建筑最具特色的元素,为当代建陶产品提供了珍贵的文化宝藏及设计源泉。陶瓷博物馆、陶艺街、陶艺广场就是体现这些陶瓷文化的重要实体形式之一。
陶瓷博物馆是“陶瓷”产品的集中展示区。该博物馆应具有展示、教育、宣传等复合功能。“陶瓷”产品的历史渊源、历史地位、产品特色、陶瓷文化将通过陶瓷博物馆得到宣传与展示。
陶艺街是“陶瓷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产业空间依托,具有空间的集中性与外观的艺术性。通过陶艺街的创办,实现游客陶艺体验、陶艺文化熏陶与陶瓷购物。陶艺街应具有观瞻、购物、餐饮、娱乐、住宿等多种功能。
陶艺广场也能集中体现陶瓷生产地的独特文化内涵,它集休闲、娱乐与公益于一体,成为陶瓷旅游较高层次的景点,这就要求设计的独特性与艺术性,选址的便利性,消费的大众性。一般来说,陶艺广场一般应设置在有陶瓷资源依托的生产地,在建设和设计上,可以将公众公共活动场所与旅游特色结合起来考虑,让旅游者和当地民众都能感受到陶瓷广场独特的文化。
此外,通过举办陶瓷方面的会展活动,积累丰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拉动当地的陶瓷文化发展,这是陶瓷旅游文化开发的又一举措。近几年,陶瓷文化节(展)不断涌现,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尤其是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了很大的丰富。
陶瓷文化旅游的开发,让旅游者认识、了解陶瓷生产只是一个层面的内容,任何一种劳动或成果都是人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中国陶瓷还是中华书法与绘画的完美结合。在陶瓷文化旅游开发上,不仅让旅游者学会看陶瓷,学制作,还要懂得品文化。这就需要开发一系列有关陶瓷文化的实体景区,以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