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釉 1.颜色釉的一种。瓷器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釉色,在一定温度下任其自然流淌形成的装饰。花釉有高温和低温两类,高温花釉是在窑内烧成,故也叫窑变花釉,如火焰青、火焰红等。低温花釉是在炉中烧成,象炉均釉等。2.唐代北方瓷窑生产的两色釉。是在黑釉,黄釉,黄褐釉或天蓝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作有规则的排列,或任意挥洒。其中以鲁山花瓷为代表作品。系采用两种色料装饰,先上一层底釉,多为黑褐色,再淋洒或涂抹另一色料,常作乳白或蓝白色,入窑烧成,恤为色泽对比强烈的斑块状花釉。参见“花瓷”。
花釉 宋代已开始烧制,特别是清代雍正时期,在仿钧釉的过程中,唐窑能把幻化而成的窑变化成有规律可循的技术,这也是“花釉”的一大突破。唐窑不仅能仿“内发窑变旧器”,而且在仿钧窑玫瑰红时,还能“新得窑变”釉色,繁衍出更为名贵的窑变花釉新品种。这种釉色是在红釉层中流变形成丝状花纹,闪现红、青、蓝、紫等不同色调,千姿百态,变化万千。《饮流斋说瓷》云:“雍正末,乾隆初之窑变,……盖纯乎人工故意制成者也。”这一制作工艺,为景德镇的各种花釉创制开了先导。60年代,景德镇市建国瓷厂创新了凤凰衣釉、羽毛花釉、铜红花釉等许多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