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单色釉瓷器取得很高成就,在诸多单色釉品种中,郎窑红一枝独秀,分外惹人喜爱。在艺术品格上它是按照明朝永乐、宣德时期的宝石红的要求来作的。因为永宣的宝石红是一个伟大的发明。红是明王朝最高等级的颜色,整个明代红釉均以它为榜样,也是历代皇宫所追求的,但明朝中期以后烧造红釉瓷器的工艺步步下降,到嘉靖时皇帝不得不下令以矾红代之。红釉工艺渐渐失传,失传了一个多世纪。景德镇的工匠们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红釉的奥秘。康熙时国运昌盛,景德镇制瓷工艺得到巨大发展,名贵的宝石红瓷器终于烧成。凝厚温润,婉若红宝石的郎窑瓷器,其优美的品格超过永宣的宝石红,谈瓷家们仍然以宝石红来称呼它。鲜艳明亮的红釉颜色如初凝之牛血,故又称为“牛血红”。 为什么这种瓷器又称为郎窑红呢?因为康熙这种红釉瓷器生产的时间恰恰是郎延拯在江西巡抚的任上,他在任8年,积极推动和主持景德镇瓷器生产,取得很多成就,使景德镇官窑、民窑都蓬勃兴旺,可能是为了缅怀他在推动景德镇瓷业发展的卓越贡献,把生产这个时期的瓷窑称“郎窑”,把这种名贵的红釉瓷器称为“郎窑红”。郎窑生产的品种很多,清朝人刘丞玑《在园杂志》卷四说:“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江西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摹成、宣黝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对郎廷拯主持景德镇瓷器生产所取得的成就,康熙时人许谨斋曾写诗歌颂:“新来陶器仿前期,混入成宣价更高。占断江南有开府,熊窑端不及郎窑。”郎窑红有些什么特点,大家如何来欣赏它的美和艺术内涵。我们可以从郎窑红瓷器的特点入手,看它在哪些方面的表现,值得欣赏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
第一,郎窑红瓷器器物种类,在造型方面表现出的特点。主要器物有碗、盘、水盂、渣斗等圆器,还有瓶、罐、樽、缽等琢器,胎体都比较敦实,手感极好,尤其大件作品相当厚重,精巧玲珑的薄胎作品几乎看不到。但郎窑红瓷器生产,在康熙四十四年以后,已经进入康熙后期,这个时期整个时代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激烈的战争已经过去,统治集团内部相对稳定,制吏尚属清平。康熙皇帝为首的统治集团也有休闲的功夫来欣赏传统文化和艺术,像刘源、焦秉贞、冷枚等宫廷画家和其他文人日益受到皇帝的重视,整个社会文化氛围比较浓,印刷业的发展,版画艺术、经典小说及其插图在社会广泛流传,康熙前期那种刚烈、火气旺盛的风格逐渐让位给重视文化底蕴的柔和雅致的风格,郎窑红瓷器在器物造型上也突出表现出时代的特点,它与跳动的时代脉膊相呼应。由于红釉瓷器特殊本质决定造型比较厚重雄放,但具体到每件器物造型时线型的安排上不像前期那样硬朗坚挺,比较灵活,注意转折、变化,整个气氛比较柔和,一点也不笨拙,这一点很值得细细品味,一件郎窑红瓷器竟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这是十分难得的。
第二,郎窑红的红釉最能代表其优美的品质。郎窑红完全按照明朝永乐、宣德的红釉来制作的,即追求红宝石般艳丽温润格调。它的红色釉层真正做到釉层凝厚,红得温润艳丽如宝石。一般作品外壁施红釉,里壁施白釉、米黄色或微泛青色的白釉。红釉层是生坯挂釉,多次施釉,高温一次烧成。但釉层厚不是判定郎窑红真伪的唯一标准,因为手工制作,施釉的次数与厚薄不能绝对一样,有的就厚一些,有的就薄一些。无论是釉厚一点的或釉薄一点的,共同的特点都是釉的玻璃质感很强,透明度高。在温焙烧时釉的流动性较大,一般口沿及颈、肩部位釉层较薄,特别口沿地方不但釉层薄,而且因为铜的胶体粒子比重大,比其它物质向下流动性大,所以红色挂不住,这样器物品沿出现一道整齐的白边,与器物外壁整体颜色形成鲜明对比。人们称郎窑红瓷器这一特殊的现象为“灯草边”。不仅如此,工匠们高超的技巧,将器物表面流动的釉层严格控制在底足的边沿,让其戛然而止,红釉绝对不流过底边,人们称这种奇妙的现象为“郎不流”。由于装窑时要用垫饼垫底,将坯件和匣缽分开,以免釉层流动时将匣缽粘住使瓷器报废,因此圈足内壁被封住,使这个部位的烧成气氛和坯件上端不一样,即圈足内面的釉不是明亮的红釉,甚至不成红色,成颜色不正的米黄色,或米黄泛绿色等杂色,人们称为“米汤底”。“灯草边”、“郎不流”、“米汤底”多么奇妙的现象在红釉瓷器出现,它让人惊喜、让人欣赏、让人畅想、让人感受到我们的先辈在瓷器上的伟大创造力。
第三,郎窑红瓷器的胎体,除前面提到的以外,在胎料配制时加入的高岺土的分量比明代红釉瓷多,烧成以后胎体更致密坚硬,通体一致,其完美程度超过明代的红釉瓷。 第四,关于绿郎窑,绿郎窑又称“反郎窑”,数量很少。为什么称为反郎窑就是因为它的颜色与红郎窑颜色相反。其实配方都一样,都是铜元素作呈色剂,如果烧良好的还原气氛,釉色中铜的胶体粒子在釉中,对自然光的光波有选择性的吸收和选择性的反射时,将红色光波反射出来就呈红色,如不是还原焰而是氧化焰,烧成瓷器的釉就是绿色。绿郎窑也很复杂,除表面是绿色外,有的内壁为红色。总之无论哪种釉色,郎窑瓷器品质都很高雅。民国时期人们仿绿郎窑很多,胎釉质地的差别必须要仔细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