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文章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盘点2006之大评选时代--不是我们的错,而是这个时代有过 | |||||
作者:李申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 |
|||||
【序言】在艺术界中,大师是一种尊称;而在现实上,大师仿佛成了通称。 自初评大师,光环多耀眼。于是人人欲入此行列,满世界都可以见到各种“***大师”的头衔,污了大师的清白。 大师成通称,纵然如此,大师之衔,未尽沦丧,仍有其威严之处,故而今年评大师,无论省级国家级,皆红光黑幕,剑气纵横,谦谦君子,亦露峥嵘。无它,名额有限也。 评大师,只是一场游戏,它有着太多的游戏规则。 身为大师者,艺纵然精,人仍是人,切莫把自己视作“非人”。 藏者,勿崇勿贱,以平常心对大师,以平常心对大师之作品,也许有可能感受得人生轻松一刻。 2006是评比的一年,热闹阿,11名国大师,30名省大师,数十名省高工,百余名市高工,其间还是各种外来的和尚来念经,搞各种形式评比和比赛。其中悬念最大的是国大师的评比,一路过来,先后有教授的参与,名额逐渐的增加8-11,把收藏家调足了胃口。其次是省大师30个人的大名单,足以用惊愕来形容,随之是如潮水的批责之声。 多如牛毛的评比时时搞,各级别的比赛常常开,好象不搞评比就象没做工作似的,不搞评比某项工作就不算是善始善终,所以,在艺术界“评比”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适当、有度的评比,如评选大师、高工等活动,确实能起到一种激励作用,但是,如果大搞的评比的结果无法让人信服,就会产生许多弊端。 只要一开展评比,各个艺术家就要按照评比要求组织资料,总结成绩,打通关节,迎接检查,上报材料。随着越来越多的评比、比赛工作开始,使得艺术家们应接不暇,穷于应付,增加了许多不应有的负担,严重影响了艺术家得的正常创作工作。而对于组织评比的上级机关来说,不仅要投入相应的人力,而且要印发文件、印制报表、制作证书、锦旗、奖章、牌匾,购置奖品或筹措奖金,从而增加了财政的支出,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而在其中最终得益的到底又是谁呢? “评比时代”所产生的另一弊端,恐怕完全背离了评比的初衷。变成了“滥”,但是对那些“有奖项就要拿,有锦旗就要抢,有荣誉就要上”的许多中青年艺术家来说,却是他们为个人“创立”成绩的机会。因为许多职称得申报都需要这类奖项,锦旗,荣誉进行充实上报,在考核时都特别看重那么几个红皮“小本本”,那么,在评比中就必然有志在必得者。于是一些水平平平者为了能在评比中胜出,有的编造事迹,有的弄虚作假,有的四处活动,有的请客送礼,有的造谣诋毁他人,有的自吹抬高自己,而其中的一些人居然还真达到了目的。如此评比活动,非但未起到树立榜样、鼓励先进的作用,反倒助长了不正之风,挫伤了一些符合条件的个人,也伤害了收藏家群体的感情。 结言:欣慰的是,网站逐步的壮大,信息传播手段在与日改进,当公共机构越来越高高在上、知识阶层不得不学着越来越聪明乖巧,运用自己的笔头更多的站出来,写出来。——盘点2006之大评选时代之不是我们的错,而是这个时代有过。 |
|||||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景德镇陶瓷在线(景德镇名瓷在线)版权所有. 站长:李申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