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全部
  • 文章中心
  • 了了亭商城
  • 陶艺词典
  • 影视中心
  • 拍卖指数
  • 网站首页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器款识图库
  • 藏品鉴证实录
  • 陶瓷视频库
  • 陶瓷拍卖指数
  • 艺术家黄页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 了了亭商城 】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陶瓷艺术研究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收藏真伪辨析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了了亭谈收藏
  •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 名家作品欣赏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其他
  • 民国瓷
  • 建国后
  • 太少红狮
  • 茶壶专篇
  • 桃花美女图案篇
  • 晚清-民国瓷瓶篇
  • 笔筒、帽筒类
  • 盘形、碗类
  • 罐类
  • 杂件类
  •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
  •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 大师电话黄页
  • 教授电话黄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 补充栏目
  • 陶瓷300问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 雕塑
  • 青花
  • 斗彩
  • 粉彩
  • 新彩
  • 釉里红
  • 颜色釉
  • 古彩-五彩
  • 综合装饰
  • 现代陶艺
  • 周国桢(教授)
  • 戴荣华(国大师)
  • 王恩怀(国大师)
  • 汪桂英(国大师)
  • 陆如(国大师)
  • 吴锦华(国大师)
  • 宁勤征(国大师)
  • 郭文连(教授)
  • 王安维(教授)
  • 彭竞强(省大师)
  • 袁世文(国大师)
  • 戚培才(国大师)
  • 戴玉梅(国大师)
  •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 李一新(省大师)
  • 王秋霞(省大师)
  • 秦胜照(省大师)
  • 李磊颖(副教授)
  • 刘乐君(副教授)
  •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 陈庆长(老艺术家)
  • 杨杰 麻晓武(高工)
  • 吴伟明(高工)
  •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 李云峰(高工)
  • 胡达民(高工)
  • 徐国明(高工)
  •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 赵坤(高工)
  • 张万莲(高工)
  •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 王静(院校老师)
  • 李申盛(高工)
  • 汪则东(高工)
  • 蓝磬阁
  • 王金泉
  • 江龙(高工)
  • 刘远长雕塑作品
  • 网文转载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陶瓷艺术家
  • 仿古陶瓷精品

关闭会员登录

  • 登录
  • 没有帐号?点此注册
  •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网文转载>>文章转载>>正文内容

慈禧与景德镇御窑厂

作者:瓷都晚报 来源: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收藏】【查看评论】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1861年,清朝咸丰帝病逝,年仅6岁的皇儿载淳继位,年号同治。这年11月,同治帝的母亲慈禧联合咸丰帝之弟奕发动政变,诛杀摄政大臣,实行垂帘听政,成为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

    对她独揽朝政48年的所作所为,人们更多的是非议和指责。史学界对她的评价也是罪不容诛,毫无是处。

    而她关注景德镇御窑厂的重建,饬令各级官吏尽快恢复御窑厂烧造;亲自在全国筛选御瓷纸样画师;从国库中拨出大量白银,将王朝盛大庆典用瓷全放在景德镇烧造,对景德镇瓷器独有情钟却鲜为人知。

 

  掌权后的慈禧,朝政千头万绪,但她很快就把目光注视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景德镇御窑厂的重建。当时景德镇御窑厂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

    这得从太平天国起义说起。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历时14年,席卷半个中国。由于景德镇地处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侧背,与天京南面的广德、衢州相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太平军与清军在这一带厮杀十分惨烈。

在战争期间,太平军先后三次攻占景德镇。浮梁知县谢方润在太平军攻城时来不及逃跑,被太平军俘虏后砍了头。驻景德镇九江分道、饶州分府官署、浮梁知县行馆都被太平军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作为皇帝的御窑厂也大难临头,厂署被太平军焚毁,窑场被夷为平地,只剩下一个地基;官员、画师、工匠杀的杀、逃的逃,御窑厂荒废了十余年,向皇帝进贡的瓷器也断了档。

 

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在给皇太后的奏折中称:“查景德镇地方,连遭兵燹,官民窑厂,停歇十有余年,老匠良工散亡殆尽。”这就是当时景德镇真实情况的反映。因战争的破坏,御窑厂千疮百孔、百废俱兴。

慈禧一方面着令两江总督刘坤一迅速派前署监督蔡锦青返回景德镇,竭尽全力,重建御窑厂,招募工匠恢复窑厂烧造;另一方面,继续按大清惯例,下派御瓷的生产任务。在她的关注和高压下,四年后,景德镇御窑厂就显露生机,皇帝用瓷开始陆陆续续押运进京。

当时的御窑厂烧造瓷器可以分三类:一是大运瓷,这类瓷计划性较强,一般是按常例烧造的皇帝日常用瓷、赏赐用瓷;二是传办瓷;它是为皇帝临时赶造的专项用瓷,主题性明显,但没有规律性。(这二类瓷的烧造经费都由皇帝在国库中开支,清朝基本上用关税银支付)最后一类为贡瓷,它是地方官吏为取悦皇帝,自掏腰包进贡皇帝的瓷器。在慈禧时期,除大运瓷、贡瓷不计其数外,传办瓷的烧造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创下了历史奇迹。

同治大婚用瓷是这一时期御窑厂承担传办瓷的重要部分,它开创了皇帝大婚用瓷在景德镇烧造的先例。

1872年(同治十一年)10月16日是同治大婚的日子,这次同治大婚是由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亲生母亲慈禧为儿皇帝操办婚事,非常特殊,哪个环节都不敢疏漏。

1867年(同治六年)10月,慈禧下旨,由钦差大臣李鸿章筹银13万两,下拨给景德镇御窑厂,作为大婚用瓷烧造经费。同时,宫里还下发一批纸样,包括14大类、98种花色,提前5年,经费、纸样全部到位,并着手烧制。

大婚瓷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婚礼筵席用瓷,这类瓷数量巨大、品种又多,包括盘、碟、碗、勺、杯等,画面以喜庆为主体;二是皇后嫁妆用瓷;包括妆奁、果盒、花瓶等,这类瓷数量不特别大,但制作尤为精巧、色彩绚丽,要求很高。

据史料记载,第一批大婚用瓷数量达10072件,由九江关监督景福督造。1869年(同治八年)这批瓷烧成,但质量不过关,慈禧责令景福自掏腰包赔补。直到1871年(同治十年)基本上补齐,但是数量上还是不够,不得不从承德避暑山庄调来一批瓷器,才勉强满足大婚的需求。

不仅皇帝大婚用瓷在景德镇烧造,慈禧祝寿的万寿瓷也出自景德镇御窑厂,开创了清代帝王寿辰瓷在景德镇烧造先例。在慈禧专权的48年里,祝寿宴共摆了四次,其中最为奢华的寿宴是1894年(光绪二十年)慈禧的60大寿,它的规模和排场都是史无前例的。

据记载,慈禧万寿瓷多达9万件,如果按当时朝廷定的标准3两白银1件瓷器计算,仅万寿瓷耗银27万两,开销惊人。

2013年5月,首都博物馆举办了“慈禧的瓷器”实物展,近200件同治大婚瓷和慈禧万寿瓷展示在人们的眼前。

栩栩如生的红蝙蝠,整齐排列在黄底釉的瓷盘上,寓意帝王洪福齐天;工整的红喜字、金喜字、双喜字,镶嵌在红底釉的瓷瓶上,显示出同治大婚喜庆热闹的场面;还有“龙凤同合”、“五福捧寿”、“万寿无疆”图案的瓷器,光彩夺目,无一不彰显那至高无上皇权的庄严和奢靡。

最为珍贵的是首次展出慈禧最宠爱的宫廷画师缪嘉慧依照慈禧的旨意,创作出的飞鸟花卉设计图案纸样原件和御窑厂按照该纸样烧制的瓷器。

从它们对照来看,明显感到瓷器在色彩、布局、整体效果等方面,都不及纸样那样生动、活泼和漂亮。这恰恰反映了景德镇御窑厂焚毁后,工匠技艺、原料配方、烧造工艺方面还远远没有恢复到清代康雍乾时期的水平,显示王朝没落时,工艺也随之式微的命运。

据展馆专家介绍,由于种种原因,现存故宫内的纸样原件非常珍贵,慈禧时期保存得较为完整,前朝则仅剩下道光朝很少的一部分,其余纸样已不复存在。

同时,慈禧时期的瓷器现存仅3000件,价格也不菲,去年一件慈禧时期的瓷瓶拍卖价格就达700多万。

晚清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慈禧为满足一己私欲,不惜搜刮民脂民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景德镇烧造无数精美的瓷器,使灾难深重的中国更是雪上加霜。但对景德镇来说,却意外地获得了一次重新崛起的大好机遇。

正是有了拥有绝对权力的慈禧推动,御窑厂才能在战后很短的时间内得以重建;

正是有了同治、光绪大婚以及慈禧四次祝寿等朝廷盛大庆典用瓷在景德镇大规模烧造,外来资金和技术得以大量涌入,各路良工名匠得以快速云集,客观上加速了晚清景德镇制瓷的进步和发展,这对清末乃至民国时期中国制瓷业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慈禧时期的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财富,是中华千年文化的瑰宝,它为我们研究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为我们探索和发掘景德镇御窑厂的兴衰和历史文化价值提供了最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百代消亡,唯瓷永存”,和历代王朝一样,慈禧时期早已离我们远去,但遗存的瓷器依然留在紫禁城,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主人的奢靡生活和不能言说的故事。


  • 上一篇:史上最贵的八件瓷器
  • 下一篇:艺术品取代房产成国人未来投资新选项?

最新图文

  •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釉“宝玉系列”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艺术家赵坤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艺在陶瓷新彩绘画上的表现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李申盛新创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日常和其他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粉墨”彩陶艺家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 网站导航 | 代购服务 | 版权申明 |

“了了亭”你身边的收藏顾问 联系方式: jdzmc@vip.163.com   0798-8220952 陈也君:13879808411     李申盛:15079899527

了了亭地址:景德镇市中心莲社北路109号 [名仕嘉苑]10-8号 门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10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