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胆瓶知识介绍:
胆瓶,瓶类器物的一种造型,因器型如悬胆而得名。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 下渐硕,腹下部丰满。为花器,始烧于唐代至清中晚期,盛行于宋代,由于胆瓶造型典雅优美,给人超凡脱俗的无限情趣,为当时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是陶瓷器型中的经典。
胆瓶圆腹底厚、颈长口小、简洁流畅、稳定挺拔,特别适合于清供单枝长茎花草,而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增加了其深厚久远的文化底蕴。胆瓶高雅脱俗的联想,养心励志的寓意赢得文人共识,也使其独具了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
早在宋代,胆瓶就被引人佛堂斋室,成为清净之地超凡脱俗的灵物;元代失意文人以野游冥想为乐,胆瓶孤花尤合逸士心意;明代士大夫阶层日益壮大,胆瓶寓意被功利所异化,变成达官新贵们显示高雅兴趣及身份的标志;清代社会变革加快,商品经济发展,胆瓶被描金绘彩、附耳加环,沦落为世俗享乐的玩物。
胆瓶不但为文人所喜爱,同时也为僧侣信徒所看重。外传佛教活动里线条柔媚的净水瓶,在与中华文化的同化中,渐变为造型古朴的胆瓶,成为礼佛场景中的经典器物。胆瓶那千年不变的鼓腹里,承载的并非只是清水、空气与虚无,实则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以及天人和谐的价值观念。
容器插花在中国起源很早,汉代时既已流行,三国时文人雅士争相追求怡然自得的生活境界,人们以花草为友,痴迷于花草之间,进入隋唐,插花日益流行,诗人杜牧在《杏园诗》中写道:“夜有微雨洗劳尘,公子骅骝步贻匀,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是实况的写照,在当时使用的瓶、盘、篮、缸、筒、碗六大容器中,瓶居首位。
由此可见,胆瓶是一种由生活器皿转化成了生活文化的艺术品。
生活需要发现、美需要发现、雅更需要发现。
胆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