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全部
  • 文章中心
  • 了了亭商城
  • 陶艺词典
  • 影视中心
  • 拍卖指数
  • 网站首页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器款识图库
  • 藏品鉴证实录
  • 陶瓷视频库
  • 陶瓷拍卖指数
  • 艺术家黄页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 了了亭商城 】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陶瓷艺术研究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收藏真伪辨析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了了亭谈收藏
  •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 名家作品欣赏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其他
  • 民国瓷
  • 建国后
  • 太少红狮
  • 茶壶专篇
  • 桃花美女图案篇
  • 晚清-民国瓷瓶篇
  • 笔筒、帽筒类
  • 盘形、碗类
  • 罐类
  • 杂件类
  •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
  •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 大师电话黄页
  • 教授电话黄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 补充栏目
  • 陶瓷300问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 雕塑
  • 青花
  • 斗彩
  • 粉彩
  • 新彩
  • 釉里红
  • 颜色釉
  • 古彩-五彩
  • 综合装饰
  • 现代陶艺
  • 周国桢(教授)
  • 戴荣华(国大师)
  • 王恩怀(国大师)
  • 汪桂英(国大师)
  • 陆如(国大师)
  • 吴锦华(国大师)
  • 宁勤征(国大师)
  • 郭文连(教授)
  • 王安维(教授)
  • 彭竞强(省大师)
  • 袁世文(国大师)
  • 戚培才(国大师)
  • 戴玉梅(国大师)
  •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 李一新(省大师)
  • 王秋霞(省大师)
  • 秦胜照(省大师)
  • 李磊颖(副教授)
  • 刘乐君(副教授)
  •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 陈庆长(老艺术家)
  • 杨杰 麻晓武(高工)
  • 吴伟明(高工)
  •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 李云峰(高工)
  • 胡达民(高工)
  • 徐国明(高工)
  •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 赵坤(高工)
  • 张万莲(高工)
  •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 王静(院校老师)
  • 李申盛(高工)
  • 汪则东(高工)
  • 蓝磬阁
  • 王金泉
  • 江龙(高工)
  • 刘远长雕塑作品
  • 网文转载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陶瓷艺术家
  • 仿古陶瓷精品

关闭会员登录

  • 登录
  • 没有帐号?点此注册
  •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网文转载>>文章转载>>正文内容

花非花 鸟非鸟 ——李振铭陶艺之鸟系列

作者:山鬼 来源: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7日 【收藏】【查看评论】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一、关于他和“鸟”

有人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场人生雅集。一席茶,一池荷,熏香迟暮,花馔青灯。第一次参观李振铭在湖田张家碑的工作室,仿佛是赶了趟雅集。它临水而居,石墙木门,墙内竹风清明,两缸碧荷红鲤。堂前一炉香已烧到过半,合着屋内的书香,令人心旷神怡。工作室里琴声萦绕,每个人都在忙着各自手中的活。见我来,李振铭抬头微笑表示欢迎,旋即又投入作品当中。他穿着宽松的棕色棉麻衣,浑身透出“不忮不求”的坦然气质。室内的木架上摆满了等待风干的作品。

李振铭,是河南濮阳人,200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法律系。对于陶艺他并非科班出身。上大学时出于兴趣,课余时间到处参观老师们的工作室。在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习艺过程中,技艺日渐成熟。2012年前后,李振铭开了自己的工作室。那时候他的雕塑做的非常丰富,有动物、门神、戏曲人物等各种题材。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李振铭意识到,要将一种题材做精做好。他将“鸟”这个鲜活的物象,摆上了自己主攻的意识日程,并成为他特色的艺术内容。现在李振铭的主要创作都集中在鸟系列。

鸟系列有排鸟、对鸟、鹦鹉、招福鸟等,种类丰富。但是李振铭却说:“其实,我所做的跟鸟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没有刻意观察,它里面有许多别的东西,它只是一个形式,一个载体。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生命意识,它的共通处。只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截取标志性的东西,提炼、融合就有新的艺术形象。”

二、关于鸟的艺术形象。

他关于鸟的艺术体验,最初的灵感来源于他喜欢的书法。书法结体有三十六法,是字体美的构成诸法,一切是以美为目的的,为了实现美,不怕依据美的规律来改变字形。鸟的主要部分有头、身、羽毛、尾巴等几部分组成,就相当于书法的笔画,依据美的规律来组合,来改变。每一件作品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感,俯仰成趣、顾盼生辉。在这些大同小异的组合里却是千鸟千态的惟妙惟肖。而永字八法里,其中侧法第一如鸟翻然侧下,啄法第七如鸟之啄物,都是将笔画的动势比作鸟的灵活动态,李振铭将书法里的这种变化多端的动、生命意识还原到鸟的身上。他所体现的不再是客观的可表的事物,它是一个载体,一个生命单位。

这尝试成功之后,他又找到了新的灵感来源。他的工作室里种了许多花草,堂前的青花釉里红花瓶里总是插着两株开得恰到好处的百合。在这种环境下汲取有意味的形式,他将花解体后重组,创作出了另一种艺术形象——鹦鹉。鹦鹉的眼、喙、鼻相当于花蕊,羽毛相当于花瓣,翅膀相当于叶子,尾巴相当于花枝。在乐天集市里,有人说他做的是葵花鹦鹉。但是李振铭说,他根本不知道葵花鹦鹉是什么,他在做的过程中也不知道作品出来是什么样子。仔细看李振铭所做的“鹦鹉”,五官皆比较内敛,仿佛是隐藏在花瓣里的花蕊丝,颜色红白为主,如花的娇嫩。往后他又根据苹果、梨等水果形象创造出了温柔敦厚的招福鸟。

清代大画家恽南田曾经对于一幅画景有如是描写:“谛视斯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灵想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宗白华先生说,这几句话说尽了艺术所启示的最深境界。艺术的境相本是幻的,以幻入真,这种“真”不是普遍的艺术语言,也不是客观存在的可感的事物的真,这只是艺术的“象征力”所能启示的真实。李振铭的这种创造不是自然主义地模写现实,也不是抽象的空想构造,他是从生活极深刻及丰富体验中思想沉挚里突然生出的灵感。

三、关于鸟的艺术创作

光有好的艺术体验不够,还要将其付诸实践。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还需要不断地尝试,在失败中吸取经验。鸟系列是李振铭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将捏花工艺与雕塑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陶瓷工艺美术形式,比捏花工艺更加注重雕塑的功底,即兴创作,一气呵成。在设计理念上,不是机械地模仿和复述大自然。而是把对象通过高度概括,再提炼并抽象化,保留其固有的特征,使其简练大方。鸟的身体是确定其基本形状的内容,所以要将身体这一大体轮廓确定下来。身体看似简单,却是最基础也是最难的部分,要有一定的雕塑功底,做得不好容易呈现僵硬机械和不协调感,看似繁琐的翅膀做起来反而是简单的。

当问到他,在创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他坦言,有很多。比如烧窑时经常会落下棕色和褐色的斑点。他解决的办法是“将错就错”,化不利为有利。通过综合考虑,他改进了泥土配方,让作品烧出来本身就带有棕色和褐色的斑点。如此不仅不用担心烧窑时落下的斑点,而且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语言,使作品看上去更加真实有质感。

成品烧出来后并不是工作的完成。作为摆件装饰之物,它的摆放原也是一门艺术。李振铭善于用枯木、鸟巢营造一种温馨雅致的气氛。他说如果做鸟的过程讲究的是书法的字法和笔法,那么它们的摆放就是章法,同样讲究气脉通连,隔行不断。排鸟,要有节奏,轻重、缓急、高低、动静、疏密,协调各种对比矛盾,使其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氛围。

在乐天集市,李振铭的鸟系列吸引的不仅仅是喜欢文玩摆件的收藏家,连小孩见到也爱不释手,可见受众群体广泛。他从不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反而常自嘲自己做的是产品。然而李振铭的每件“产品”却都是不可复制的孤品,每一件“产品”的表现力都独特鲜明、与众不同。手工制作,不同时期的情感、状态不同,做出来的“产品”也不同。何况能把一样产品做到男女皆喜、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也却实属不易。

四、结语

  唐代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善草书……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愕可喜,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然李振铭的陶艺作品虽不及张旭书法那样玄妙,但是这种创作的体验却是相通的。

如同张旭写草书,李振铭做陶艺也是这种“可喜可愕”的,他在表达作品的时候,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这些形象在他作品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对事物融会贯通的本质表达。有人采访时问过他,“你是不是特别喜欢鸟?”他说,“我什么都喜欢。”不单是对鸟,是对许多事物的“可愕可喜”。 养鱼、载花、种草,对他来说都是创造。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步履纷杂,行色匆匆。而李振铭与泥为生,笑看风轻云淡,闲听花静鸟喧。以一种复古的慢姿态,来一场自我回归,回归到生活本质。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相对于他的作品,他本人的创作精神及生活态度更令我感动。他是于生活中、自然中的事物都带着好奇和求知欲,善思考,对寻常事物皆有独到的见解。这或许就是他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的根本原因。艺术的追求是无境无止的,我们期待着李振铭在陶艺这条路上有更多创新与突破。


  • 上一篇:《瓷都美术家》杂志21期图片版(p01-23图)
  • 下一篇:2016景德镇瓷博会实况图片(第一季63图)

最新图文

  •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釉“宝玉系列”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艺术家赵坤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艺在陶瓷新彩绘画上的表现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李申盛新创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日常和其他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粉墨”彩陶艺家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 网站导航 | 代购服务 | 版权申明 |

“了了亭”你身边的收藏顾问 联系方式: jdzmc@vip.163.com   0798-8220952 陈也君:13879808411     李申盛:15079899527

了了亭地址:景德镇市中心莲社北路109号 [名仕嘉苑]10-8号 门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10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