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印:周国桢制 题识:喜临门 周国桢 二OO八.八.一八 周国桢 Zhou Guo’zhen 艺术家总是带着苦恼在依恋“过去”和摆脱“过去”的双向矛盾中做出选择,选择的结果将关系到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和艺术家本人在艺术史进程中的地位。这个选择过程,在传统的中国艺术中称为“变法”。所谓“变法”就是艺术家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否定选择;只有经过一次次痛苦的抉择,艺术家本人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身的局限。我想,周国桢深知这种为摆脱“固有”而进行新选择的重要性,因此他整个创作过程中,不断地出现过否定自己的过程。每一次否定过程使得周国桢的作品以一种新面貌呈现。正因为如此,周国桢作品总能够展现出持续不息的内在生命力而令人激动不已。 周国桢的创作生涯可大致分为四个不同时期,即“朦胧时期”、“唯美时期”、“古风时期”和“新表现时期”。这四个时期面貌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但在“四部曲”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这就是周国桢的人生意识和个人人格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不同程度的显现。实际上全部的创作过程乃是周国桢对自身感情世界和生命价值的不同层次的体验过程。每一过程中的蜕变,就是周国桢人性意识,即感性生命的新觉醒。 从1985年以後,周国桢的创作生涯又开始了一个最富有革命性的变革过程。这个过程使周国桢重新燃起对人生欲求的火焰。我把它称之为“新表现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多地强调了艺术家自我精神的外化。他注重把握感情的偶发性和随意性,注重材料的偶发性和随意性,注重材料自身的表现力和泥土的运动,以及火焰的适用和运用。这就是周国桢在“新表现时期”所采用的媒介——粗质陶瓷材料。这些粗质材料的作品分为两种不同的制作方法,一类是泥土成型的作品,大多信手拈来,一气呵成的快感,如《静观》、《犹猪》、《斑马》、《角马》等。另一类则是随意的盘筑动物。这两种手法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淡化了人工的雕凿,强化了主观意识和泥土的表现力,使作品成为一种体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价值和自我人格的媒介,这些作品自身所构筑的框架显现出一个富有深刻内涵和情感的视觉世界。 艺术家只有经历了绝望和幻灭之後的痛苦思索过程,方能获得否定自身和进行新的选择的勇气和信心,只有经历了痛苦的自我选择,才能使自己的生命的作品同时获得超越意义上的“永恒”。 周国桢的自我意识的又一次觉醒,将标志着他不断获得新的艺术生命。我期待着他的艺术生命力在“新表现时期”进一步展现。 自我意识的又一次觉醒 ——再论周国桢 | |
估 价 | |
---|---|
成交价 | |
预展时间 | 2008-11-07 09:00 - 2008-11-08 20:00 |
预展地点 | 北京嘉里中心饭店 |
拍卖时间 | 2008-11-10 - 2008-11-12 00:00 |
拍卖地点 | 北京嘉里中心饭店(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号) |
拍卖机构 |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08秋季拍卖会 |
拍卖会专场 | 现当代陶瓷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