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画家画瓷的过程是减化工艺的过程,也是如何更适应他们把纸画移植于画瓷习惯过的过程,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过分依赖国画形式。在这种情况下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就暴露了出来:第一以瓷代纸;第二立体的平面;第三对材料的浅尝辄止;第四对国画的移植。这四点问题在前面曾有过提及现在把它们单独列出来一一加以分析。
6.2.2.1 以瓷代纸
这是所有画家画瓷的一个通病,也是一个历史问题。就画家画瓷的发展过程来看,在浅绛彩时期,有很多是职业的中国画家如前面所提到的张熊、吴待秋等他们所画的作品可以讲是以瓷代纸。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王个簃、唐云、林风眠、朱屺瞻他们的作品也一样。当代画家画瓷翻开《大器丛书》可以看到,如果去掉青花的颜色把它还原成墨色就是一幅幅画在了器型上的中国画。那么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瓷画呢?什么样的是以瓷代纸的瓷画呢?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绘瓷学”中的一点即工艺性。在这里把它单独提出来加以分析,工艺在陶瓷绘画中是主导,画居举其次。这是瓷画与纸画的本质区别,纸画反之。虽然当今陶瓷的地位得以提升,但大多数人还是把陶瓷作为工艺美术来看待,这是有原因的。所以陶瓷绘画首先是建立在纯熟的工艺基础上,比如王步(图32)的青花,他或用勾线,或用分水,尽可能地展示了青花的美;李小聪的粉彩山水,色调清雅、笔法精妙、构图幽深把粉彩的新工艺发展到了极致;戴荣华的古彩,色彩古雅而不失新意。这些大家无不是首先解决了工艺问题,而后进入画瓷艺术的自由王国。因此面对当代画家画瓷,他们虽也用了陶瓷原料来创作,但是他们的画作只不过是陶瓷上的纸画。所以当一些初涉瓷画的爱好者看到了这种纸画翻版的瓷画时,不免也跟着漫无法度的涂抹,一定要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