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载于《瓷器》杂志:工艺美术品是否能充分发挥原材料的特性和独特的表现力,突出材质美主要取决于作者运用材料的技巧。青花是火的艺术,不仅凭艺术工作者的巧手打扮,还依赖于烧成后白里泛青的釉色的莹衬,以及充分发挥原材料的特性与质地美,才能创造出完美的青花艺术作品。王步深知其重要性,一直苦心钻研青料的发色效果和对艺术的表现力,并寻找影响其发色的种种原因。例如釉料一项,王步经反复实验总结得出结论:青花瓷忌用纯白釉,只有使用白里微泛青亮的釉汁才能使青花发出最佳色泽,一如康熙早期青花之质感,莹澈而醇厚,不致飘浮呆板。故细细审视此四屏,其釉质莹白中微泛淡青之色,与釉下青花绝佳结合,幽靓而典雅,与康熙青花不分伯仲。
王步亦深刻地领悟到,一件青花作品,相当重要的是依靠精妙的笔意来描写才能表现生动的神情。他之所以创作出许多笔意精妙为人们高度赞赏的青花作品,这与他深厚的艺术素养与过硬的青花基本功分不开的,以料水在坯上绘制青花,运笔时因坯体的吸水力强,线条不易流畅尤其是画长线不易一气呵成,且青花料在坯上不透明,它的深浅是以积料的厚薄来达到的,在坯上不易辨别,只有经过高温烧成后能显现出来,为此,在坯上要绘制出理想的青花作品,不仅要有过硬的画技,还要有丰富的分水经验和驾驭原材料特性的技能。例如第三屏:鹭鸶夜宿图,画中王步绘画鹭鸶的功夫独到,笔意精妙,鹭鸶头部与胸腹的羽毛从浓到淡,分水均匀,既表现了羽毛细松的质感,又体现了鹭鸶的立体感,达到了工笔洗染的艺术效果,其全在于心灵手巧地从淡到浓,一气呵成,可见方法的运用取决于个人的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王步的青花作品其笔致脱落凡俗,不失其气势,又见其青花艺术之真谛。
王步青花风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非常显著而重要的一点就是康熙青花对王步的影响。康熙青花乃是王步青花艺术风格形成的最初和根本的渊源。由于王步曾有数年时间一直临摹清代官窑青花瓷器,这一经历令其对清代前期青花有着平常艺匠不可体会的认识,而从他的作品中俱可令人深刻感知康熙一朝青花瓷器对其之影响至深。例如第一屏“芦雁觅食图”所点绘的浮萍,大小不一,皆浑圆鲜妍而富具质感,此苔点之法为王步最擅长,运用自如,然究其出处实则源于康熙初期的青花,特别当时一些高档器皿皆流行使用,但存在时间短暂,前后不过三十年,此后再没有见景德镇的艺人使用,直到王步中年摹之得以再度重现,由此可见王步对青花艺术探求是非常深刻,反思了青花在景德镇数百年的流传使用的经历之后,再择最佳善者而从之,继而化裁,形成“王步风格”。此苔点法是王步青花绘画中必备的技法,是王步师从康熙青花的一则显著实例,不独第一屏有之,其余三屏不同程度皆予以运用。
佳作必为良工心血之凝合,是次拍卖之“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图四屏”为王步罕见之隽品,如此四屏一套完美保存,至为难得,当下能求得王步一物已是万幸,何况成套之作更是至罕,检阅已知的公私收藏未见可与之匹敌者,唯是香港敏求精舍会员叶氏攻玉山房收藏“王步 四屏三挖青花雀鸟写生图”可以相媲美,叶氏所藏者从未示人,不曾出版展览,今年7月笔者赴敏求演讲这际,叶氏告之,近来于家中地库清理出上世纪30年代其父亲友人所相赠的王步青花瓷板一套,诚邀赏之,览其来源可靠,绘画风格、时代特征更与此“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图四屏”一一吻合,恰逢为之成文,苦于资料难觅,得叶氏慷慨应允引用,不胜感激。所绘之飞禽形态虽有不同,然其技法、青花之质感及神韵皆出一人之手,亦当为目前海具负罕见的王步青花重器。
王步青花艺术的成就在于其娴熟的青花绘制技巧和中国文人画之间的巧妙结合,两者不可缺失。其将国画的雅逸墨趣,诗、书、画、印的艺术形式,融入瓷中,运用青料的特性,通过分水技法,构成点、线、面的组合,讲究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挥洒自如,独树一帜。其擅长从美的角度取景,描绘自然景物中精粹之处,加以自己淳朴的思想感情的陶铸,表现出情景交融“雅尚”的境界,此“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图四屏”每一屏皆予人以无限之美感,其艺术意境深邃,情趣感人,画中每于空灵处见苍润,在疏略中显精致,寓苍茫于清润,融雄浑于冲和,已臻青花艺术之化境。
回首百年,瓷业沧桑,不舍青花,唯有王步;浓淡兼施,运用自如,独步古今,亦唯有王步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