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全部
  • 文章中心
  • 了了亭商城
  • 陶艺词典
  • 影视中心
  • 拍卖指数
  • 网站首页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器款识图库
  • 藏品鉴证实录
  • 陶瓷视频库
  • 陶瓷拍卖指数
  • 艺术家黄页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 了了亭商城 】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陶瓷艺术研究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收藏真伪辨析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了了亭谈收藏
  •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 名家作品欣赏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其他
  • 民国瓷
  • 建国后
  • 太少红狮
  • 茶壶专篇
  • 桃花美女图案篇
  • 晚清-民国瓷瓶篇
  • 笔筒、帽筒类
  • 盘形、碗类
  • 罐类
  • 杂件类
  •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
  •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 大师电话黄页
  • 教授电话黄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 补充栏目
  • 陶瓷300问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 雕塑
  • 青花
  • 斗彩
  • 粉彩
  • 新彩
  • 釉里红
  • 颜色釉
  • 古彩-五彩
  • 综合装饰
  • 现代陶艺
  • 周国桢(教授)
  • 戴荣华(国大师)
  • 王恩怀(国大师)
  • 汪桂英(国大师)
  • 陆如(国大师)
  • 吴锦华(国大师)
  • 宁勤征(国大师)
  • 郭文连(教授)
  • 王安维(教授)
  • 彭竞强(省大师)
  • 袁世文(国大师)
  • 戚培才(国大师)
  • 戴玉梅(国大师)
  •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 李一新(省大师)
  • 王秋霞(省大师)
  • 秦胜照(省大师)
  • 李磊颖(副教授)
  • 刘乐君(副教授)
  •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 陈庆长(老艺术家)
  • 杨杰 麻晓武(高工)
  • 吴伟明(高工)
  •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 李云峰(高工)
  • 胡达民(高工)
  • 徐国明(高工)
  •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 赵坤(高工)
  • 张万莲(高工)
  •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 王静(院校老师)
  • 李申盛(高工)
  • 汪则东(高工)
  • 蓝磬阁
  • 王金泉
  • 江龙(高工)
  • 刘远长雕塑作品
  • 网文转载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陶瓷艺术家
  • 仿古陶瓷精品

关闭会员登录

  • 登录
  • 没有帐号?点此注册
  •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艺术文章中心>>瓷海萍踪·文化·历史>>民国瓷·珠山八友专辑>>正文内容

杜重远瓷业改革:理想的悲剧落幕

作者:瓷器杂志:陈瑶 来源: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9日 【收藏】【查看评论】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为什么是杜重远?

  今天的景德镇,除个别对景德镇陶瓷工业和民国历史感兴趣的,或许已经少有人听过“杜重远”三个字了,然而,这三个字对景德镇的意义,实在值得大书特书,尤其是他对景德镇由传统手工陶瓷转向现代陶瓷工业的贡献绝不容抹杀。但可惜的是,随着岁月的烟尘,这个名字就像他那场轰轰烈烈却短暂的瓷业改革一般,已渐渐无闻,隐匿在历史的黄页中。

  杜重远是谁?

  杜重远名乾学,1897年4月16日出生于奉天省,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他自幼入私塾读书,14岁时又接受了现代教育,考入奉天省两级师范学校,这一年恰是1911年,早已满目疮夷的清政府终于倒了台,杜重远也和当时的新政府一样,走入了现代阶段。又过了6年,他以官费留学生身份考入了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专攻陶瓷专业。这个专业也就是他日后回国从事现代陶瓷工业生产,以及到景德镇的最重要原因。

  我们也许都记得,鲁迅曾写到在日本时看到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这也许是每一个流落在外的赤子共有的心声,在日本留学期间,杜重远对日本的现代化深深感到震撼,他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激动地写下这样一段话:“便是在他们国家里找不出一块无用的荒地,或一条不能行船的河道,更找不到一个不学无术的人……”这话当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也足以从此窥见杜重远的个性和今后的人生轨迹:他是个一心为祖国前途忧患的热血青年,但偏激的思想总让他轻信眼前的人与事。

  杜重远仪表堂堂,满腹知识与抱负,是那个时代有为青年的代表,1923年他学成归国后,他决心实业救国,筹资创建了肇新窑业公司,时年26岁。在东北老家,杜重远在张学良的支持下,以现代知识逐步实现了他的理想:他用现代化知识武装瓷厂,现代化理念营销,使得肇新公司网点遍布各地,效益甚好。

  但好景不长,东北沦陷后,一向积极反日的杜重远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创业处女地。在现代陶瓷工业改革上颇有建树的杜重远没有了施展的空间,而景德镇这时却急需一位改革家。从清末年始,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就日渐衰落,其间几经变革,都未能扭转局面,加上民国后内战频繁,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已经到了颓势之末。面对这样的残破局面,1934年7月中旬,时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的熊式辉邀请当时已是奉天省总商会会长的民族企业家杜重远来江西协助改革瓷业、振兴瓷业。

  杜重远不但身具理论、实践知识,更与宋子文等当时社会名流过从甚密,得到了熊式辉的全力支持,就这样,一场全面的现代化陶瓷工业改革在景德镇拉开了序幕。

  影响深远的杜氏改革

  杜重远来景德镇之前,景德镇的“瓷都”地位其实已岌岌可危。彼时,大量舶来品倾销到国内,景德镇传统的陶瓷滞销,原有的百余座窑口不是倒闭就是在艰难挣扎,所剩无几。这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利于景德镇的声音,有的人主张把瓷业中心从景德镇迁到交通更便的九江,甚至有人建议迁到鄱阳。

  杜重远是个实干派,他不动声色地先做了一番扎实的实地调查,撰文一一驳斥了以上种种言论,在《景德镇瓷业调查记》一文中,他回顾了景德镇的盛况:“极盛时代,每年营业至一千四五百万两,窑户四千余户,工人二十万人”,也阐述了当时的现状,而今“窑户只有千余户,工人不到三万人”,但他同时强调景德镇的不可替代性:“景德镇为我国第一产瓷名区,其境况隆替,非特系乎民生之荣枯,抑且关于文化之兴衰”,更大声疾呼,“实业当局,各方领袖,急起设法,速谋补救,勿使此千年国粹而淹没沉沦”。正是杜重远的上下奔走,民国当局开始重新思考陶瓷工业布局,并基本同意了杜重远的观点。1934年11月下旬,全国经委会江西办事处通过了杜重远所拟的《整理景德镇陶瓷业计划》,12月,景德镇成立了陶业管理局,杜重远被委任为管理局局长。

  杜重远又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他提出了振兴瓷业的计划。从今天看,点点都切中时弊,对当时的景德镇陶瓷工业来说无宜是一剂“救命良方”,并且,他的改革考虑全面,布局深远,如在和平年代稳步实施,或景德镇不止今日之成绩。

  第一,他坚持破除了景德镇的一些不合时宜的陈俗旧规,促进了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发展。如,他颁布《取消窑禁布告》,取缔了贯行几代人的“禁春窑”(每年春节后连续两个月不烧窑),强调春节后应抓紧生产;他禁止“买位置”的做法,让烧窑工不需向窑主交钱买岗位,也不向坯户索取费用;又如,他取消了“宾主固定制”,规定货随客便等等。

  第二,他主张筹建原料精制工厂,统一原料配方,让景德镇传统手工陶瓷业走向科学化的近代工业。

  第三,他提出筹建陶瓷工业研究所、实验所等,加强景德镇的理论研究,使陶瓷走向学术化,体系化。

  第四,他提出改变烧瓷燃料结构,将柴窑改为煤窑,增强景德镇陶瓷业的行业实力。

  第五,他主张建造陶瓷陈列馆,在改革传统陶瓷的同时,又注重保留陶瓷文化的精神与历史……

  在杜重远的改革中,其对人才的重视与挖掘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在他上任之初,就邀请了许多陶瓷专家来到陶业管理局任职,其中就有著名的陶瓷教育家张浩。1934年冬,杜重远还在他主办的上海《新生》周刊上刊登招生信息,招收高中毕业生前来景德镇学习陶瓷,为景德镇陶瓷发展储蓄后备力量。许多有志青年幕杜重远大名而来,最后共有72人成为陶业人员养成所成员。他们在风景秀丽的莲花塘畔学习陶瓷知识与各类文化课程,杜重远深切期待他们成为日后景德镇现代瓷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杜重远对景德镇大刀阔斧的改革占据天时地利,原本景德镇陶瓷的中兴可望,奈何天不遂人愿,1935年,杜重远在《新生》周刊上刊登“闲话皇帝”一文,日本人认为“侮辱天皇”,不但《新生》周刊被国民党政府勒令停刊,杜重远也遭到逮捕,被判处徒刑一年零三个月,因此,杜重远被迫离开景德镇,而由他一力主推两年的陶瓷改革,也在他离去后,随着抗战爆发等时事动荡的原因,而在悲剧中落幕了。

  纵观杜重远的一生,他在东北的创业、在西安事变中的影响、以及最后他被盛世才出卖身死,其一生波澜起伏,竟然与近代中国多个重大事件息息相关,在景德镇的两年改革,于他似乎不足为道,然而这两年对景德镇来说却是影响深远的,至今景德镇的制瓷人受其惠却不知其人,实在可叹、可叹!


  • 上一篇:民国瓷史-战火中的景德镇
  • 下一篇:民国?民窑

最新图文

  •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釉“宝玉系列”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艺术家赵坤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艺在陶瓷新彩绘画上的表现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李申盛新创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日常和其他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粉墨”彩陶艺家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 网站导航 | 代购服务 | 版权申明 |

“了了亭”你身边的收藏顾问 联系方式: jdzmc@vip.163.com   0798-8220952 陈也君:13879808411     李申盛:15079899527

了了亭地址:景德镇市中心莲社北路109号 [名仕嘉苑]10-8号 门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10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