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英, 刘 莉
(1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南昌 330047;
2宜春学院两课部, 宜春 336000)
[摘 要]: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 它以仁为出发点, 尊重人,重视人,依靠人, 重视在社会内部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等等, 这些都对当今陶瓷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陶瓷, 儒家思想, 文化, 哲学
1 当前陶瓷企业发展的困境
有人说“中国的陶瓷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这就可以看出我国的陶瓷企业的发展现状。我国是一个陶瓷古国,也是目前世界主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然而,从目前我国陶瓷行业整体状况看,不但存在着生产过剩,产品档次低,质量差,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单件出口创汇低等问题,而且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竞争不合理,无秩序及注重短期行为等深层的问题,显示我国陶瓷企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企业人才匮乏和人才外流并存
面对国外投资者的激烈人才竞争,陶瓷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的人才相当匮乏,而且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同时企业出现不少的素质不高的冗员。目前,我国多数陶瓷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是传统型、民族型产品,或者是仿制和外来加工,自己开发的新产品寥寥无几,极少有新产品,新技术储备,无法适应求新、求变的国际市场的需要。同时,在企业改革大潮中,个体、私营、外资企业异军突起,凭其高薪的诱惑和灵活的机制,使国有企业多年培养、储备的人才流失严重。外流人员不但带走了企业原有的技术、客户和市场,甚至带走了企业多年创造的无形资产,反面增加了竞争对手。同时,企业领导人的人才战略和现代人才资源的理念仍较落后,传统的用人与控制人的观念及短期行为较为普遍。
1.2企业凝聚力不强
有些企业员工因为受其它企业待遇高的诱惑而离开公司,也有一部分员工是因为觉得陶瓷企业没有安全感而离开的。他们觉得天天是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工作,在健康上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另外,企业有仅仅是为了获得利润,员工觉得在公司里没有主人翁意识,仅仅只是工作而已。所以驰名中外的东鹏陶瓷的打着“建陶万千,东鹏领先”理念,鹰牌陶瓷《鹰之声》、新中源《魅力中源》等刊物的推出,也就是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重要性,这样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也能增强员工与企业共命运的决心。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它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1.3额外的负担使陶瓷企业不堪重负
大部分的陶瓷企业中机构臃肿,从业人员多,老职工多,造成额员太多。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之前,社会无法承担大量失业人口形成的压力,企业不可能将大量的富余人员推向社会。企业代替政府承担着维持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多项功能。同时,长期以来,在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经营普遍不景气,亏损严重,投资靠贷款,企业贷款利率又高于利润率,使企业穷于偿付利息而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1.4生产结构、组织结构不合理,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低
日用陶瓷工业虽形成一定的体系,但多是“大而全、小而全”,从原料到产品包装自给自足,而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程序低,没有标准化、商品化的原料基地,难以满足高档陶瓷生产工艺要求,花纸、颜料等装饰材料的生产配套未形成系列,品种少,质量低。目前,我国多数陶瓷厂的技术装备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60年代的水平。虽然引进了英国、 日本、德国等国制瓷设备,但由于我国的原辅材料存在差距以及生产技术引进少等原因,引进的设备无法充分利用,有的甚至成了摆设,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2 传统儒家文化的价值
上述陶瓷企业存在的种种现象,归根揭底是因为管理的滞后,本文试图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吸收和借鉴传统的儒家文化,对解决当前陶瓷企业面临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广义上讲现代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企业管理中的硬件和软件,外显文化和隐形文化两部分。现代企业文化不仅包括非物质文化,而且还包括物质文化。狭义上讲企业文化,是反映企业在生产时间中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信守的群体理想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企业价值、企业精神、企业传统、企业道德、企业风格、企业形象、企业管理哲学等。如企业人员的构成、企业干部及职工队伍的状况、企业身材资料的状况、企业的物质生产过程和物质成果特色、企业的组织形象等等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
企业文化应以人为着眼点,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 管理方式,强调要把企业建成一种人人都具有共同使命感和责任心的组织。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职工共同的信仰,它是指导企业和企业人行为的哲学。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尤为重要。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社会进步的基础是企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深入的方向是自主, 自主、经营的依靠是文化。”由于陶瓷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就决定了陶瓷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陶瓷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销售服务,不断提高陶瓷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持续地发展。
经营管理好陶瓷企业,当然要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目的,要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为目标。但是,陶瓷企业如果发生了物化的资源亏损,只要可以计算,虽然严重,尚可以补救,真正可怕的则是职工精神、思想倾向等企业文化上的蜕变和堕落。比如,勤俭节约精神淡漠,敬业拼搏意志衰退,铺张奢靡风气日渐,敷衍塞责行为日盛,凡此种种,在企业文化,职工素质上的内伤,这才是严重影响企业发展乃至生存死亡的大事。
企业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经济基础制约并为其服务。它是社会文化对企业产生影响所形成的,同时也是企业吸收社会文化的产物。它含有社会文化的一般内容,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并包含部分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它不可能摆脱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孤立存在,而是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管益忻同志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形成以马克思为主导,儒家文化为主体,西方文化为参照的三原色的文化模式的主张。儒家文化在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是被独尊的,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 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心理形态等等,它已经溶化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所以在发展陶瓷企业文化中,应从儒家思想中汲取养料,同时又必须不断地批判这种古老的思想中的腐朽方面,消除其不良影响,继而从当代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要出发,批判地继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仁义道德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如果我们从管理角度去诠释它,就会发现它不仅是企业管理之道,也是修身立世之道。因此,作为炎黄子孙,陶瓷企业家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要从祖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经验和智慧,以丰富管理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素质。
2.1“仁者爱人”境界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一种道德品质,又是一种必须首先掌握的学问。在孔子看来,具备 “仁”的胸怀是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学问深浅不是看他具有多少实际技能,而是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于仁的品质。如《论语·学而》写道“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又如《论语·子路》中写道: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岁之夷狄,不可弃也。”这就是说,一个人要首先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后,如果有余力可以学习其他技能。孔子的“仁”的根本内容和要求是“爱
人”。怎样才是爱人呢?孔子提出忠恕的方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论语·里仁》)对于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说,就应具有广博的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下属,努力为企业员工谋利益,既是企业管理者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也是其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一切管理活动要以人为中心,儒家思想最早把人们的视野从 “天”转向“人”,主张“仁”道,提出“仁者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孔子所提倡的是己与人、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精神。孟子进一步继承了孔子的“爱人”思想,比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等思想。这些都深刻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原始人本主义思想, 已经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陶瓷企业人本管理也应该首先从“人”着手,重视人的价值和人格,正确把握人性的本质,推己及人,关心人、重视人、依靠人、尊重人、培育人,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得道多助,天下顺之,企业才能兴旺。
2.2以义取利的品质
孔子在谈到君子应具备的人格品质时,特别强调 “义”,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利”。“义”主要是指社会普遍推崇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而“利”则是指个人的物质利益和物质欲望的满足。对于管理者来说,要使自己具有君子的品格,必须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符合“义”的要求。
在现代陶瓷企业管理中,企业是经济组织而非慈善机构,企业必须旗帜鲜明地追求经济利益。但是应“取之有道”。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管理的目的,不要只限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更不能将其绝对化,而应义利结合,以义取利,在谋求利润的同时,要力所能及地承担环保、就业、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社会责任。同时,“以义取利”也应包括行为上“诚信”,即在市场经营中强调“信誉第一,用户至上”的意识,向狭义上讲企业文化,是反映企业在生产时间中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信守的群体理想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企业价值、企业精神、企业传统、企业道德、企业风格、企业形象、企业管理哲学等。如企业人员的构成、企业干部及职工队伍的状况、企业身材资料的状况、企业的物质生产过程和物质成果特色、企业的组织形象等等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
企业文化应以人为着眼点,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强调要把企业建成一种人人都具有共同使命感和责任心的组织。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职工共同的信仰,它是指导企业和企业人行为的哲学。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尤为重要。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社会进步的基础是企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深入的方向是自主, 自主、经营的依靠是文化。由于陶瓷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就决定了陶瓷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陶瓷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销售服务,不断提高陶瓷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持续地发展。 ·
经营管理好陶瓷企业,当然要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目的,要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为目标。但是,陶瓷企业如果发生了物化的资源亏损,只要可以计算,虽然严重,尚可以补救,真正可怕的则是职工精神、思想倾向等企业文化上的蜕变和堕落。比如,勤俭节约精神淡漠,敬业拼搏意志衰退,铺张奢靡风气日渐,敷衍塞责行为日盛,凡此种种,在企业文化、职工素质上的内伤,这才是严重影响企业发展乃至生存死亡的大事。企业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经济基础制约并为其服务。它是社会文化对企业产生影响所形成的,同时也是企业吸收社会文化的产物。它含有社会文化的一般内容,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并包含部分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它不可能摆脱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孤立存在,而是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管益忻同志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形成以马克思为主导,儒家文化为主体,西方文化为参照的三原色的文化模式叫’’的主张。儒家文化在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是被独尊的,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心理形态等等,它已经溶化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所以在发展陶瓷企业文化中,应从儒家思想中汲取养料,同时又必须不断地批判这种古老的思想中的腐朽方面,消除其不良影响,继而从当代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要出发,批判地继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仁义道德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如果我们从管理角度去诠释它,就会发现它不仅是企业管理之道,也是修身立世之道。因此,作为炎黄子孙,陶瓷企业家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要从祖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经验和智慧,以丰富管理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素质。
2.1”仁者爱人”境界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一种道德品质,又是一种必须首先掌握的学问。在孔子看来,具备“仁”的胸怀是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学问深浅不是看他具有多少实际技能,而是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于仁的品质。如《论语·学而》写道“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又如《论语·子路》中写道: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岁之夷狄,不可弃也。”这就是说,一个人要首先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后,如果有余力可以学习其他技能。孔子的“仁”的根本内容和要求是“爱
人”。怎样才是爱人呢?孔子提出忠恕的方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论语·里仁》)对于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说,就应具有广博的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下属,努力为企业员工谋利益,既是企业管理者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也是其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一切管理活动要以人为中心,儒家思想最早把人们的视野从“天”转向“人”,主张“仁”道,提出“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孔子所提倡的是己与人、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精神。孟子进一步继承了孔子的“爱人”思想,比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等思想。这些都深刻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原始人本主义思想,已经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陶瓷企业人本管理也应该首先从“人”着手,重视人的价值和人格,正确把握人性的本质,推己及人,关心人、重视人、依靠人、尊重人、培育人,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得道多助,天下顺之,企业才能兴旺。
2.2以义取利的品质
孔子在谈到君子应具备的人格品质时,特别强调“义”,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利叫”。“义”主要是指社会普遍推崇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而“利”则是指个人的物质利益和物质欲望的满足。对于管理者来说,要使自己具有君子的品格,必须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符合“义”的要求。
在现代陶瓷企业管理中,企业是经济组织而非慈善机构,企业必须旗帜鲜明地追求经济利益。但是应“取之有道”。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管理的目的,不要只限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更不能将其绝对化,而应义利结合,以义取利,在谋求利润的同时,要力所能及地承担环保、就业、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社会责任。同时,“以义取利”也应包括行为上“诚信”,即在市场经营中强调“信誉第一,用户至上”的意识,向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当前经济交往中,存在的假冒伪劣及种种欺诈现象,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的,必须彻底摒弃。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是讲求信誉的,只有遵循“诚信守义” 的原则,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些以次充好,质低价高的商品,那些造假贩假,以奸行商的企业,在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中,在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面前,只能被淘汰。
2.3以礼服人精神
在孔子看来,“仁”是“礼”的内在根据,“礼”是“仁”的外部表现。“仁”的基本内涵是“爱人”,爱是一种内在的情感,把这种内在的情感通过恰当的言行表现出来就是“礼”。就仁和礼而言,孔子更看中仁,认为如果没有仁的内核,所谓礼也就空有其表,失去意义和作用。荀子也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必须赋予“礼”以新的内涵。在现代社会,一个企业成功越来越依靠职工的创造力。因此必须协调好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让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都像在家一样舒心、放心。领导者和职工之间没有尊卑贵贱之分,是平等、团结、友爱的新型关系。企业只有建立具有信任、真诚的环境,才能使每个职工明白自己在企业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献身精神。而这个环境则是以管理者“礼行”来体现的,对下属的尊重,对工作的负责,形成比较融洽的关系和协调的氛围,都是
“礼行”的具体表现,从而使管理行为得以顺利开展。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礼”就不懂得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就不能立身处世,就不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2.4和为贵,变则通的原则
孔子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在此基础上做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精辟论断。在儒家看来“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和”。尚中贵和,注重和谐经营,这是市场经济下的一条基本准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和”主要涉及在三个层面上:一是注重经营者之间的互利合作,寻找共同的生财之道。而不提倡你死我活,互相吞并。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面临的不仅是本土竞争,更大程度上是全球竞争。企业欲在竞争中确保其生存,必须形成一种兼有竞争和合作功能的新型组织一战略联盟,使得不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占领更多的市场。二是注重内部的人际关系,淡化内部消耗性竞争,注重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解决冲突,提高企业效率,促进企业变革和创新。三是对顾客的态度和气,不巧取豪夺,提倡让利于民,方便顾客,诚恳相待,和气生财。同时,陶瓷企业要发展,不能靠老思想,老办法,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3 结论
西方管理学模式中X理论,把人看作是只为个人的经济利益需要而工作的“经济人”,Y理论是以人性善为出发点,认为人不是纯粹的经济人,而是“社会人”,有尊严、有友情、与归属感等多方面的追求。两种理论的本质都是把人视为企业管理的手段,研究是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从而各个有效地达到企业目标。本世纪70年代提出的Z理论,认为人是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而适当反应的“复杂人”。因为人的复杂性,所以应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儒家思想就是提倡人本管理,它博大精深,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丰富的财富。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对于陶瓷企业
文化建设除了具有正面价值外,也有负面的因素,例如存在重义轻利,以商为末的不足。对此必须加以认识和把握,必须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主导,儒家文化只是构成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来源和部分。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探讨儒家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问题,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