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文化的发展,必然产生符合时代风尚的审美观,历史上有“宋人尚性,元人尚意”的笔记。“笔墨当随时代”,陶瓷书法作为陶瓷装饰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也成为陶瓷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时代的社会审美观念的范畴之一。
书法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书法艺术基本的表现工具是毛笔,表现手段是通过点、线、形的组合变化,写出不同的字体,练成整幅形成抒发感情的意境。其间有力度、节奏、旋律、感到悦目赏心、兴感奋发。书法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为讲究的外表美。它的书体有甲骨、石鼓、金文、篆书、隶体还有正、行、草等。
陶瓷书法就是以快步法的形式,表现在陶瓷上的造型艺术。它包括书法和锲刻。书法有釉下釉上二种,锲刻有刻陶、刻瓷两种。不论何种形式的作品都需经过烧纸。炼制成后的作品,已经牢牢地固在釉面及渗透到釉里,千年不变,可以永久流传。下面对几种不同手法分别阐述:
1、刻陶:就是在陶器上以金属刀刻出的作品。有家色、不加色两种。经过烧制而成。宜兴素有“陶都”之称。其刻陶艺术形式多样,历史悠久,名扬天下。陶器上刻字艺术融合了古代刻石、瓦当、金文、封泥之长处,结合陶器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2、刻瓷:有釉上、釉下二种。釉下刻瓷是在坯上及没有烧制白胎之前进行。适宜大量生产,作者水平容易得到发挥。作品保存时间长久。釉上刻瓷则是在炼制后的白胎上进行,需要用金刚刀慢慢刻成,难度大,恰如琢玉,不适合大批生产。
3、釉下方法:它是青花画法上得到启发,孕育而生的一种表现手法。釉下书法是在坯上进行的。以各元素包汁为原料,书写完后,施上层透明釉,以1300℃高温一次烧成。创作时,需掌握好水平和原料的干湿度,烧成后,色彩白里透青。中国古代社会结婚、祝寿的喜庆事称荤事,在用瓷上以及红色为主。凡办丧事称素事,一般用白、兰、青等色。由于古代风俗的习惯,釉下书法与绘画一样,作品不多。
4.釉上书法:它是在高温烧成的白胎瓷上进行的,书法家在这种方法上可以尽情发挥。此种方法,在陶瓷书法中运用最广泛。它的最大特点是:如果效果不佳可以擦掉,写完后需要700℃-800℃的低温烧纸,白胎瓷光滑、难运笔、立体、难安排,与宣纸相比,难度较大。要求书法家要掌握油料性能和烧成后的色彩变化。曾说“为康瓷之笔筒,多书古代名文。”如《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兰亭序》、《赤壁赋》等,这些本人都写过。本人把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临摹到一支80件笔筒上,然后在铺上一层淡绿色,就显得清秀、典雅之美感,深受顾客的喜爱。釉上书法的颜料主要有:西洋痴、嫣黑、玛瑙红、洋金、翠绿,色料主要根据产品创作的需要而选择。
社会经济发展中人的需要,尤其现在市市场经济人的更高、更美的需求,在审美方面的高发展。
社会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类主要有两种需要:一种是人类在种类发展的过程中,因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形成对某些事物的基本需要。如对营养、自己繁衍后代的需要;一种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社会交往、劳动、文化、科学、艺术、政治生活等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几年来,国内一些收藏迷,企业家对艺术品的投资、拍卖达到了一种痴狂的境界。这是一种文化、有艺术、有品位的象征,也是一种高品位的发展,只需要它的实用性。而今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包括富裕的农民也在日益追求高档次、高消费的陶瓷。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的享受,人们开始喜欢古玩、收藏、字画、玉器、漆器、陶瓷等等。陶瓷书法也越来越深得人们喜爱,也被人深刻认识,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是一门比绘画更难的艺术,使人为之耗尽毕生精力的艺术,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之一。陶瓷书法在社会审美旨趣中作用
社会文化的发展,必然产生符合时代风尚的审美观,历史上有“宋人尚性,元人尚意”的笔记。“笔墨当随时代”,陶瓷书法作为陶瓷装饰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也成为陶瓷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时代的社会审美观念的范畴之一。陶瓷书法在社会审美形式发展中运用,可分为日用瓷、艺术瓷、仿古瓷三类。
(1)日用瓷一般指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陶瓷,如茶杯、文具、茶具、餐具等等。日用瓷造型要考虑它的实用性,书法装饰要结合形式美。
(2)艺术瓷一般提供陈设瓷欣赏,有一定珍藏价值的陶瓷,在造型装饰方法上要求更高。陶瓷书法在它的运用上大致分为:①书与画的综合装饰。现在的艺术瓷受传统文人画的影响,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形成了珠联璧合的艺术。一件有价值的作品,渗透着美术家与书法家的辛勤汗水,是一丝不苟、通力合作的集体结晶。②独立装饰的陶瓷书法。传统的“百寿瓶”,“百福盘”,“福寿双全瓶”等装饰。现代的装饰就形式多样化、结合各种器形,运用点、线、面得手法。各种材料的不断翻新、雕、刻、拔与象形文字结合,创作出一件件独立精美的、形式多样的艺术精品。还有瓷盘,瓷板书法,以古代诗词,格言为内容,以正、草、隶、篆的各种书法为装饰,深受人们喜爱。
(3)仿古瓷就是按古瓷原样复制出来的,几乎乱真,如青花斗彩、粉彩、古彩等。本人根据清朝大书法家王文治书法的“圣主的贤臣颂”,复制出来,几可乱真。文章通篇大概一千多字左右,用釉下青花料写,要使整篇文章的料色均匀、透明,笔法有变化,料性有浓淡,难度非常大,这一件是我在仿古瓶中一件难得的珍品,我要把它好好珍藏。
复制古代陶瓷精品,可向世界宣传和介绍我国灿烂的古老文化。
陶瓷书法家,要有鉴赏古陶瓷的能力,又要有复制的能力。要会作得填向,根据残缺的元件文意识,能把它续补完整。古代陶瓷画面题诗,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句,章法无定规格,以画面空间来决定,诗之内容、结合画意,书体结合,保持画风面与书法相得益彰,完美无缺。
在为社会经济服务中,大力发展陶瓷书法,弘扬书法艺术。
八十年代,艺术瓷厂生产出各种精美作品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各国贵宾。作为礼品瓷交往,不但包括社会国体与团体的交往,也包括个人与个人、团体与个人的交往,在这方面,陶瓷书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与我厂从事陶瓷书法的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这里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现在于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有杨尚昆、乌兰夫、肖华、丁玲、周纯麟、王雪莹等人的墓碑,就是出自我厂的陶瓷书法工作者之手的。
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告诉发展,现代的建筑、饭店、游乐场、大型飞机场、火车站、博物馆等,作为室内装饰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型壁画,营运而生,陶瓷釉面砖、根据空间设计,可大可小的有点,在上海、北京、西安等一些大城市的壁画,充分体现了陶瓷书法装饰在现代建筑上的作用。任何经济的发展,都不是纯粹经济本身的事,其中也包括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书法与绘画,他们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有道是“书画同源”。中国汉字的起源就是绘画,而汉字在书法中的体现,就是民族文明的非物质化得宝贵遗产的存现。
陶瓷书法是陶瓷装饰的一种,是陶瓷百花中盛开的幽兰。陶瓷书法作品从数量上、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她需要我们每一个陶瓷书法工作者们,创造出更多、更美好的精品作品。